★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龍王遊戲海 緣起總義課--有聞思才有真正的修行


這次講十二緣起,主要是依《龍王遊戲海》講的。《龍王遊戲海》是《現觀莊嚴論》的解釋,因為《現觀莊嚴論》的內容很龐大,有些又是比較重要或比較複雜的內容,所以在寺院學習時,會挑出四個主題,或說四本書特別講,分別是《十二緣起》、《色無色界》、《二十僧》、《辨了不了義》。如果要學《現觀莊嚴論》,是要就《現觀莊嚴論》與《般若經》的關係對照來學,包括後期的注釋,相同的、不相同的各種意見都要學。但是如果單就重要的、必須知道的內容去了解,學這四本書會更快。
所要學的內容是《攝類學》、《心類學》,如果你們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上起課來就會難以溝通。接下來,要學《八事》、《地道》、《宗義》,如果沒有學這些,根本不會有佛教的概念,像在佛像前跪拜、供花果等,這不算是佛弟子的標準。接下來就是學剛才說的這四本書。然後就儘量地學中觀。我們要努力的地方是空性方面,空性要有人教,不教的話,自己學不來。菩提心方面其實不需要教,重點是要修,但是不教就沒有人學,所以只能教,教是為了修而不是為了學。

十二緣起支的定義(取自《龍王遊戲海.緣起總義》)


以下十二緣起支的定義取自《龍王遊戲海緣起總義
1.十二緣起的無明的定義是:與自己屬於同一組緣起的能引業的意樂,是對真如蒙昧的心所。彼與無明緣起同義。
那麼,我執無明都是十二緣起的無明嗎?不是,十二緣起的無明要具備其他的條件。也就是,十二緣起的無明屬於我執無明,不是我執無明都是十二緣起的無明。
「對真如蒙昧」:真如指的是空性。蒙昧也有很多種,對業果蒙昧,如認為沒有前後世,對佛法蒙昧,如認為佛法不好、認為藏傳佛法不好,所有的增益與減損都是蒙昧。十二緣起的無明是對真如蒙昧,其他不算。
「心所」:因為蒙昧不一定是心所,所以要加「心所」一詞。若是講「對真如的無明」,就不用加「心所」簡別,無明一定是心所。
「能引業的意樂」:無明緣其所緣而執它為實有,由此產生貪、瞋等煩惱。有思心所,接著有思已的心所,從意樂到究竟,業會感什麼果?三界的一切。所以,心識所攝的色受想行識,及非心識所攝的山河、大地等,都是無明造成的。其中,異熟果的部分才是十二緣起中所生果,只要是所生果就一定是所引果。異熟果必須是有情心相續所攝,是無記。所以,外在的山河等不屬於十二緣起的範疇;即使是內在,善心、惡心等也不屬於異熟。這邊說到「能引業」,什麼叫能引業?因無明而有貪等造了業,若這個業是以後外在的因素,它不能稱為能引業,若這個業是以後所生果的因素,它就是能引業,所以造業時根本分不出是不是能引業。譬如殺一群蟑螂,因為無明而有瞋,看這群蟑螂很討厭、殺了這群蟑螂,這個果報會是什麼?是三惡趣的環境?還是三惡趣的異熟身?都有可能。若果是三惡趣的異熟身,這個業就是能引業,這個無明就是十二緣起的無明。若果是三惡趣的環境,如地獄裡的火坑,這個業就不是十二緣起的行,這個無明也就不是十二緣起的無明。

問:已經往生了,愛取有已經結束了,我們去助念還有效果嗎?


答:有緣起是業,而且只有善業或不善業,是善業才能投生到善趣,是惡業一定投生到惡趣。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令臨終者能發起善心。往生前,在還瞧得見、聽得到時,儘量在臨終者前擺放佛像、讓他聽聞佛號等,使他的善念不斷。這個我們凡夫都做得到。往生後,中有時,以有部的說法來說,是沒什麼轉變的餘地。但是大乘說中有有情,在未投生前,七天會死一次。所以在這個階段中,親友這邊就努力幫他迴向,他可能會很高興,「我以前跟他相處不好,我死了他還關心我」,因此跟著隨念佛,因為他的這個善念,再往生就可以由投生惡趣轉變為投生善趣,這是明顯、可以推理的部分。不明顯的情況是:你跟往生者有師生關係、親屬關係等,譬如你與他是一家人,一起吃飯生活,因為彼此有業緣,所以迴向會有些幫助。但是這樣說來,一切有情都跟我們是有關係的啊?因此,這是不明顯、不可思議的情況。

不動業


有分:福業、非福業、不動業。福業指的是善業。非福業指是惡業。不動業是上二界的業。色界、無色界的業為什麼叫不動業?因它的業果不會越地、越界,在哪裡造就在哪裡受,如初禪造的業一定會在初禪受果,不會在二禪或欲界受。福業、非福業是動業。為什麼叫動?從這個界、這個地轉到另外的界、另外的地,就叫動。像布施,若布施者不僅布施,而且守戒,此布施的果報可在善趣引發,若損戒,布施的果報就會在惡趣引發,如龍、大力鬼王在惡趣受用這些果報。因為有善業的果報在惡趣顯現,有惡業的果報在善趣顯現,所以稱為動業。

解釋《稻稈經》十二緣起輪轉及還滅


《稻稈經》:「諸比丘!若誰見緣起,即見法,若誰見法,即見佛。」「此緣起為何?所謂緣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是,由無明緣行,由行緣識,由識緣名色,由名色緣六入,由六入緣觸,由觸緣受,由受緣愛,由愛緣取,由取緣有,由有緣生,由生緣老死,由老死緣哀嘆、苦、憂、惱,如是生此大苦蘊。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滅,老死滅故哀嘆、苦、憂、惱等滅,如是滅此大苦蘊。」
「諸比丘!若誰見緣起,即見法,若誰見法,即見佛」,這是說整體的緣起。如前所述,緣起有三種層次的解釋,要儘量往觀待緣起、唯名安立的緣起思惟,不要一提到緣起就只知道因生果而已。

龍王遊戲海 緣起總義課--要依論典清楚法義


十二緣起的內容屬於中士道的內容。對我們來說,中士道的內容是比較難消化的。像依師、暇滿、無常等下士道的內容,頂多是因為引用經文及翻譯的關係,用字艱澀了點,但是你看懂了文字,也就能猜出個方向。中士道的內容就不一樣了,撇開描述八苦、六苦那個部分,其他部分,如什麼是無明等,尤其是十二緣起的內容,自己看書是很難清楚地認識。對這些內容不清楚,修學佛法就很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