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一開始學佛就要清楚目標

佛陀講的法涵蓋在三藏中,也可以歸納到戒定慧三學中,很長一段時間,也用大小乘法來做區分,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就是小乘法;菩薩乘法就是大乘法。自從阿底峽尊者《道燈論》出世後,就有不一樣的說法:三士道。其中會講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就不用講「共」。)三藏都可以歸納在三士道的這個道次第中。會問:大小乘當中是不是沒有涵蓋下士道呢?其實不是,是阿底峽尊者把它切割出來,讓大家更容易看清楚而已。所以,就藏傳佛法來說,要學的法其實都歸納在三士道中,這有一定的次第。

所謂的「法」要指向三士道,我覺得清楚認知這個目標非常重要。學佛相當於學下士、中士、上士。因為學佛就是要進入修行的領域,基本上,修行的領域從下士夫的道開始,可能的話,從中士道,最圓滿是上士道的修行。這個可沒那麼容易。「士夫」的意思就是有能力的人,下士夫、中士夫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他們不被名利所撼動,不為今生的盛事所誘惑。所謂有能力,不是說你英文多好,或你可以付多少錢,不是這個意思,是說心量方面,你是被侷限在今生名聞利養,完全被今生困著,還是你的想法已經超越了今生。在被物質環繞,價值觀被物質影響這麼大的時代,如果有一個符合的下士夫,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總之,我覺得要先考慮清楚什麼是下士夫。士夫是有能力的意思,為什麼他有能力?因為達到下士道的心量者寥寥無幾。在此前提下,還有中士夫、上士夫,這就更加地不容易。

所以,你來學佛相當於你是來學三士道的,至少是從下士道開始。可是,我就一個老師的立場來看,或是說懂經教的人來看,學生自己完全沒有這個概念。像最近聽到,當家人要去學佛時,有人就蠻害怕的,這樣擔憂:「開開心心的生活,幹嘛要學佛?」或佛教提倡布施,說「賺錢不容易,學佛不是要供養很多嗎?」自己方面是,「你為什麼來學佛?因為我的朋友在你們班,所以我也來了!」「那麼,你來想幹嘛?沒有啊!就是來聽聽!」也就是,一剛開始是莫名其妙地進來。

我是覺得一開始進入佛門,就要對「為什麼要學佛」有想法,當然這並不容易。可是你想想,「我要學量子力學,所以我來佛堂找老師」、「我要學修電腦,所以我來佛堂找師長」,這太奇怪了吧!但是現在的情況跟這個一模一樣,問:「你為什麼來學佛?」理由千奇百怪,想賺錢的、中樂透的、改變命運的、想累積功德的。佛法是什麼,你剛好要學這個才進來,這才是正確的。一開始不知道,誤打誤撞進來,可是之後你漸漸了解了,就要抉擇「這到底是不是我要修學的」。總之,把學習的目標、內容找出來很重要,這個不知道的話,要成為法器是很難的。

第二,就像剛剛所說的,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至少要從摒棄名利、放棄對今生的貪著等做起,這個是基本款,中士道、上士道就更高了。雖然如此,可是真的想學佛的話,一開始就要把目標訂在上士道。訂目標跟當下能不能做到是可以有差距的。
第三,事實上,學佛是快樂之道,但是剛進入佛門的人可能不這麼覺得。不能這樣那樣、要記這麼多等等,這些辛苦是有的。但是當自己有點修行力時,才會體會到這才是真正的快樂之道。我這麼說,不是我有什麼經驗,是很多師長都這麼說,而我相信。另外,即便學佛不是件快樂的事,它是不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像上班等,有很多事,我們不是那麼樂意去做,事情本身也不有趣,但是它是有價值的,所以大家就做了啊!這是今生的事。那麼,有沒有前生來世?如果進來慢慢學,自己可以獲得這方面的肯定。我們無始以來一直流轉,如果不截止,是難以想像的苦難,所以從現在開始走向截止這件事情的行列中。追求成佛,追求解脫,其實講的就是要截止輪迴。總之,就是要考慮學佛值不值。

所以,所謂法器,就是說你要學的是解脫之道,這個目標一定要確定下來。之後,一定要從聽聞開始,而且是多年的聽聞。因為沒有足夠、強大的聽聞,其實什麼思惟、什麼修行,都是很難的事。

既然要修學佛法,就要直接修學大乘佛法。該怎麼學?學些什麼?我覺得四教派都有很大的根本道場,去看看那些根本道場必學的是什麼,同時又學些什麼,顯密都要學是怎麼做的。好好地去了解一下,這都不是隱密的事,很容易查到。


(見悲青增格西/整理自覺燈日光錄音引導)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擇師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成為法器

依師其實是為了學習佛法。一般著重觀察能依的師長,可是就我來看,學法者更應該好好思考學法者自己這個區塊。依師其實牽涉到依誰、學什麼,自己要變成一個法器。法器的話,《廣論》說斷器三過、依六想等,說得很清楚,我就不重複說了。

   現在大家很自然地會評論說法者,即便是很有修行、很殊勝師長,在很多人的看法中,還是可以挑出很多的毛病。雖說五濁惡世,要找一個圓滿無垢的師長很困難,但是多數是因宗派之見、門戶之見,即便是同一寺院出身,同一什麼的條件,也會有很多理由而不接受。仔細想想,這都沒考慮到自身的情況,就像或像沒有考慮自己是怎樣的器皿,壺中水,不管怎麼樣就全部往杯裡倒。我們現在就是挑剔這個壺太小,只裝了五公升、八公升,而且只是水;以前世尊有千萬公升,裝的是甘露,即便現在印度某某,也有上百甘露,這個只有少少的幾公升。    問題是,你自己擁有的杯子,只裝得下這麼一點,費力、辛苦地找幾千幾萬公升的壺,實在沒有必要。好好地思考一下,現在多數人其實都在做這件事,「喔!那個師長特別殊勝!」評價來、評價去,就是沒有想到自己要裝些什麼,自己能容納多少,通通沒有!

(見悲青增格西/摘自覺燈日光錄音引導)

談弟子相--正住

通常我們都有所屬的團體或寺院,無論是藏傳的、漢傳的。什麼都沒學到,倒是把黨執的情操培養地非常高。西藏有四大教派,各派修各自的,但是一般居士,倒是哪熱鬧就往哪去,聽法也沒有「是(信仰)格魯派就不去聽寧瑪派的法(,當然也說不上什麼認真聽法),這有一點好處就是不分門派。倒是在台灣等地,派系分得很清楚,「我們的團體」、「我們的師長」......,這就犯了大忌。或說是在維護自己的團體,但是(實際上是)維護與貪執分不開,這樣就沒什麼幫助了。也不知道團體為什麼會帶出這樣的情況,這非常不好,完全違背「正住」。

我們要的是法,不需要被團體的圈圈困住。你現在努力在這邊學,有一天,其他的某處,課講得很好,你就努力去聽學。總之,要學法,且要有系統的學,(次第)不要顛三倒四,以這個做為目標。

(離開去他處學,)或許有時候會被批評背叛師門什麼的,那就只能忍耐。對法就是要正住,你忠於法就好。(再者,)他人說什麼,又不是廣論說的,分清楚這點,(對於批評)就還好。

(見悲青增格西20100313廣論課-1:02)談弟子相--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