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6)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6

 

第六品 忍辱

 

 此品是極大關要。菩提心修持的主要關要是在〈忍辱品〉及〈靜慮品〉中講,若結合此二來修心,會有很大的力量。修忍辱是菩薩學處中的主要部分。

 

最初,為了修忍辱,要觀瞋為過失,若由此看見瞋的過患以及忍辱的功德,就會去修學忍辱,因此首先講瞋的過患。

 

根本頌(1

一瞋能摧壞

千劫所集施

供養善逝等

此一切善行

 

於千劫由布施他者以及供養如來等所累積的諸多善根,彼等帶來善趣異熟的能力,以一剎那的瞋就能摧壞。因為瞋有極大壞善根的能力,所以說瞋有大過。此處說「千劫所集」,是基於非菩薩瞋菩薩而說。在《入中論》等其他論中有說:若證悟高的菩薩瞋證悟低的菩薩,就會使百劫施等所積賢善福德的功能衰損;若是證悟相當的菩薩互瞋,則基於所依身的高低、瞋的強弱以及有無其他對治等,有多種不同的壞善根的情形,有時是導致能夠成辦極大悅意果的巨大力量變小,有時是導致其生果的能力完全失壞,有時是延後生果,如是瞋毀善根之理即如《分別熾燃論》中所觀察。

 

此外,通達空性(所攝)的善根不是瞋恚所能毀壞的善根;奢摩他以上所攝,或說上界心、修所生所攝的善根,因為下界的過失不能傷害上界的心,所以下界的瞋恚也不能傷害它,這些善根不是瞋恚所能毀壞的善根。

 

根本頌(2

無如瞋之惡

無如忍難行

故應以眾理

殷重修安忍

 

總的來說,有許多如貪、疑、嫉妒等力大的所應斷煩惱,例如:會說「邪見能斷善根」,即便不承許邪見能斷善根,邪見也有很大的能力使善根衰損。於此,若從為敵這一分來講,對於修學菩薩珍愛他者、不捨他者之心以及悲心者,瞋的危害最大、最壞,故而說「無如瞋之惡」,若能由對它修對治來遮斷,亦即若能修忍辱,則「無如忍難行」,是說忍辱具極大功德。

若如是,就應以種種正因及方法殷重修學殊勝的難行──忍辱。儘管有些人會將忍辱視為認輸、示弱、無能,但是大體上並非如此,例如,我們在生活中與人爭辯時,自己若有正確的理由,就不用生氣,可以充滿自信地說明理由,若提不出理由,就只能含混其詞地發脾氣,這顯示忍辱帶有極大的力量。

我們雖然在修忍辱,也在對抗中共。對於中共不當的作為以及不實的宣傳,雖然我們會做出回應與抗議,但是絕對不能被瞋恨主宰,應當在對中共不捨悲心的前提下,於彼等不好的作為適當地回應。這樣做並不違反菩薩學處。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5)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5

 

第五品 護正知

 

 根本頌(107

經論所未述

皆當勤修學

為護世人心

知已即當行

 

經論所未遮止的任何所行都應修。為了守護世間人心而見為學處者,就應該為了世間的利樂而修。如是便要依止上師智者來了解何為所取與所斷,好好地聞思學習。修行佛法必須要了解佛法。現今如解脫法林[1]已經開始學習經教,這非常好,這樣一定會真正利益到佛陀的教法。若能把經教學好,便能斷除對佛法內容的增益,能引生清淨的定解,若如此,信心也能根基穩固。即便對他人講說,若能以煉、截、磨等三的方式講說,品質就會很好。希求學習如是學處的新生以及外國人,尤其是此前與佛法沒有什麼關係的人,若因為自己想要學,故而自願精進修學佛法,這也非常好,隨喜大家。我們雖然是藏人,但(因為有藏譯本,所以)不必新學一門語言,用自己的語言就能了解佛法,所以我們沒有語言的困擾,用自己的語言就能容易地學習,具有與眾不同的順緣,所以若能用心,就會有很好的利益。

 

如先前所說,這次發給大家《入行論》這本書,大家要一再地重複研讀,只要有人引導教授,就去聽;即便沒有人教,大家也可以相互請教了解的人;即便不能組成一個班來學習,只是自己希求而自學,也一定會有益處。如是好好了解,並且不忘何為所斷、所取,於行住坐臥以及講話、思考的任何時候,都要由想著「此為應行」、「此為不應行」的正念攝受,並且以正知數數觀察自己的三門所行是否符合規範,這是不共的修習正知之法。〈正知品〉一方面談到修正念之法即是修正知之法,一方面也談到正知的不共修法,是從心的一角,以正知觀察,例如,修奢摩他時,在沉掉的過失未生之時,就要有靈敏的正知來觀察。說此為正知的不共修法,實為《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如開眼般的善說。我不記得在其他《入行論》的注釋中對此有明確的說法。《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總結這兩句話,說了二個修正知的不共修法。

 

接著講不共的修法:

 

根本頌(108

應數數觀察

身心諸現狀

僅此簡言之

即護正知義

 

數數觀察,不間斷地觀察,於此持心──說這是正知的不共修法,這句話就像印章一樣。如是不間斷地修正念正知,若問這樣自己逼迫著自己來修苦行的目的是什麼?

 

根本頌(109

此等應身行

徒說有何益

唯誦療病方

豈益諸病者

 

若為了利益、安樂、不欲苦而要修學佛法,則因為法要付諸實踐才能讓我們從苦解脫,所以只用嘴空談是沒有益處的。譬如,醫書裡雖有讓病痊癒的方法,但是單單讀誦它並無益處,同樣,佛法也要認真地付諸實踐才有益處。

 

此是《入菩薩行論》第五品〈護正知〉。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可能為某佛學中心名。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4)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4

 

第五品 護正知

 

 

根本頌(102

命危亦不離

精通大乘義

安住菩薩戒

善知識常依

 

正在修學如是道的諸菩薩,依師之前應先善觀察彼是否較己超勝,且具足如大乘經所說之相,應找到具如是相的善知識來依止。若不依止善知識,心就不會增長,所以應以清淨的意樂與加行如理依止如是善知識。善知識不僅要精通大乘經藏,還要安住於菩薩禁行,也就是安住於菩薩戒,從而如理守護諸學處,要有如是功德──這是將持戒清淨的功德說為主要。此外,於攝受他者,應具有教富饒的智慧功德,以及安住於菩薩禁行的成就功德;若不能兼具修行實踐的智慧與成就,就不能隨順攝受有情,所以應二者兼具。對於如是善知識,即使為了性命也不應捨離,應如之前大菩薩眾的傳記所載那般如理修學依師法。

 

根本頌(103

應如吉祥生

修學侍師法

此及佛所說

應讀經了知

 

《華嚴經》中,吉祥生童子教戒善財童子的傳記講到略攝依師之理的九心,應如其所說修學。因為在佛經中有此等諸多學處,所以應去了解這些經典。

 

根本頌(104

經中說學處

故應閱契經

首當先研閱

聖虛空藏經

 

例如,《大方廣華嚴經》及《寶雲經》有講到菩薩學處的相關內容,所以六卷《華嚴經》非常重要,必須要學。尤其是已受行心菩薩戒的具戒菩薩,一定要先去看《虛空藏經》中所開示的教戒王的五個根本墮、教戒臣的一個根本墮,以及教戒初修業菩薩的八個根本墮等與根本墮相關的內容。

 

根本頌(105106a

恆常應行者

於遍集學處

論中廣泛說

故必數研閱

 

或暫閱略攝

遍集契經論

 

同樣,如同適才所說,也應時時閱讀寂天菩薩所造的《集學論》,此論與捨護淨增的修行法有關,引用諸多經文為依據,並善加解釋抉擇。《集學論》不是太大部頭的論,雖易懂,但若覺得太廣,不能彙總統整,就暫且先去閱讀以簡略方式講說的《集經論》。這部論雖有藏譯本,但並未收入《丹珠爾》。

 

根本頌(106b

亦當勤研閱

聖龍樹二論

 

偈頌中的「二」,賈曹傑仁波切解釋為「第二」──因為聖龍樹有造《集經論》,也有藏譯本,所以此偈是說應閱讀第二《集經論》。有些人則是以有ན་རོ的「二者」來解釋──因為聖龍樹也造了《集學論》,所以是說「二者」。總之,是以有無ན་རོ的差別而有了二種不同解釋:「亦應努力研讀龍樹所造第二者」,以及「亦應努力研讀龍樹所造二者」,所以於此尚應觀察。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