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藏傳佛教辯經學制及對修行的意義》

 

《藏傳佛教辯經學制及對修行的意義》

見悲青増格西

 (2021/12/4,玄奘大學藏傳佛教研究中心舉辦之藏傳佛教辯經學制華語示範暨研討會)

         我今天主要講的有兩個主題,第一:辯經的學制,第二:它對修行的意義。另外,附帶講今日辯經的緣起,以及一般辯經者需具備的條件。

 

一、辯經的學制

        西藏各宗各派都有許多量論方面的著作, 各派也都有在學習辯經,但是談到學制,要講的清楚又完整那是不容易的。即使只是要弄清楚我自己寺院的學制,那也要花許多時間。我們的寺院目前就有兩個分院(以前曾經有五個),色拉傑與色拉麥。兩個分院各有各的學制,不僅這樣,各分院還有二十多個康村,也都有各自的學制。各家寫的都非常詳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的作息都有。因為太過重視,也特別講究,因此規定,這些學制都要口耳相傳,不落文字。因為很繁細,能熟記學院學制的人過去就不太多,到了現代,大家就更沒有興趣,也沒有那個耐心,不太喜歡記這些了,因此現在就只能把傳承了幾百年的事寫成文字,印刷成書。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祈禱是遠不足夠的!要以慈悲之心應對新冠病毒

達賴喇嘛尊者回應《時代》週刊

「祈禱是遠不足夠的!」達賴喇嘛尊者說,我們要以慈悲之心應對新冠病毒。

有時候,朋友們會請我以「神通」協助解決世界的某些問題。我總是跟他們說,達賴喇嘛沒有神通。如果我有,我就不會感到腳痛或喉嚨痛。我們同樣都是人,我們經歷相同的恐懼、希望,以及不確定性。

佛教認為,所有眾生都深知痛苦——真實發生的病苦、老苦,以及死苦。然而,我們人類有能力運用心智戰勝憤怒、恐慌,以及貪婪。近年來,我一直在強調「情緒裁軍」的理念,即努力看清真相為何,不受畏懼或憤怒的困惑。如果該問題有辦法解決,我們必須要去尋找解決的辦法;如果沒有,我們不該浪費時間去想它!

我們佛教徒相信,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相依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常提「全球責任感」的原因。這個駭人新冠病毒的爆發,顯示了某人一有問題會立即影響其他人。但是這也提醒我們,慈悲或建設性的行為——無論是進行醫護工作或只是保持社交距離——都可能幫助很多人。

每一生皆會受到聖觀自在的攝持

 (達賴喇嘛尊者,2019/12/16宗喀巴大師長壽灌頂,於哲蚌洛色林新辯經場)

 以前噶當巴的善知識們有這樣的說法,當善知識們年老時,每天早晨都會想著:現在這個會動的年老的人體,再過不久後,就會換成另一個軀體。有此一說。因此,你們這些阿公阿嬤們不要想說:啊,這樣什麼都沒了!你們要竭盡所能的思考前面講的菩提心跟空性的見解,在此之上,由於我們藏區是聖觀世音自在的攝持地,所以你們好好地持念六字大明咒。此生的事情大部分都結束了,因此盡其所能地把所有的思緒跟力量都放在思考菩提心跟空性的見解上面,向聖觀世音自在祈請、持誦六字大明咒。如果這麼做的話,即使壽命僅剩12個月,餘生也會變得有意義。知道了嗎? 所以安心吧!

達賴喇嘛尊者八十五華誕的開示

今天是七月六日,是我的生日。為慶祝生日而舉辦的典禮,因由疫情的緣故,不是那麼方便,其實也不需要。

總之,在我生日的這天,希望你們持誦六字明咒,至少一千遍。其理由是,觀音和我之間有著不共的關聯。

像是瓦帝桑布的觀音佛像,在我們流亡之後,這尊觀音從後藏來到印度。當時,這尊觀音要住在這裡(達蘭薩拉)呢?還是要跟宗噶確德寺的僧人一起搬去印度南部?為此,我卜了個掛。掛相中,瓦帝桑布的觀音佛像要住在這裡。從那時起,我便成為了瓦帝桑布的香燈師。瓦帝桑布的觀音佛像有時會笑,的確很與眾不同!

因為我是以菩提心做為主要的修持,瓦帝桑布是我的皈依境、怙主及親友。有時我會這麼公開地說:「觀世音是我的上司,我是觀世音的信使,也是觀世音的管家。」

學習的論著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在藏傳佛教,我認為能如實宣說緣起真實義,相互融合各家之說而讓有情易於明晰正確了知,並能結合大論的深廣教授安立修行次第的,除了宗大師的教授之外,就再無其他更加超勝了;甚至也有其他教派的學者,曾對宗大師所宣說的甚深廣大緣起真實義之理加以稱揚讚歎的。

毫無疑問,我們同樣都祈願教法久住,但是所謂教法久住必須從根本上加以執持,就像一般世間樹根堅固,枝葉也就茂盛,所以轉動緣起的深廣法輪更顯重要。我個人乃至具有眼力之際就會不斷地閱讀龍樹師徒所著作的論著,甚至沒有眼力了也仍然可以善加思惟。像宗大師所著作的關於見地的教授是:《小勝觀》、《大勝觀》、《中論大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以及《善顯密意疏》,這些論著都是格魯派僧眾所必須觀閱學習的。

必須具足正理而觀察、學習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記得我在傳授時輪本尊灌頂時曾開示:我們都一致地請求諸佛菩薩常轉法輪,可是如果現在龍樹菩薩就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懇求他請轉法輪,也許龍樹菩薩會回答說:我所著作的「中觀六理聚論」你們都沒有閱讀!我也沒有必要再多加宣說了,龍樹菩薩是有可能會這麼說的。 

所以學習的方式,自己必須多加閱讀論典。當我們在遮破他宗、安立自宗、以及斷除諍論時,往往只選擇自宗的見地來背誦,這樣是不夠的,必須多觀閱傳記,慢慢的觀察、抉擇,完整的學習。

介紹佛法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只說佛法的詞和義,那麼這樣只有對佛教徒有利益,因此不應該這樣,必須將三百多函大藏經的教授入世而用,成為七十億人口共同所需的教授。

*是針對已信仰佛法者,才說從依師之理到無學雙運之道。但對所有眾生介紹佛法,不能從依師之理開始,要從佛的初轉法輪的四諦之義開始介紹較為適宜。

*所謂不混雜宗派而說,即不混雜其他教派而說,並不是指不能學習他派教法,而是當以自宗的教典來解釋佛法時,必須用自宗的名言文詞教說,而不可用他派的名言詮釋之意。

所聞之義乃是為了修行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我將佛教的教授內容區分為三大項:第一項,是佛教的科學、第二項,是佛教的見地、第三項,是佛教的佛法,總共有三項。其中,第一項佛教的科學和第二項佛教的見地,這二項是共同的,不共的則是第三項佛教的佛法;而且也不是所有佛法都是共通的,如大乘佛法就有許多不共之處。

好像我們也曾經討論三百多函的大藏經,包括經藏、論藏,就其內容來說,也可各別區分為佛教的科學的項目、佛教的見地的項目、佛教的佛法的項目。時至今日,執持那難陀寺的教典的宗規而學習的,就是目前我們所學習的方式,這十分稀貴難得。但是這有個重點,在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已有明白地顯示,聞法的需要在於修行,而且必須觀待自己的能力而趣入修行,每個人都必須把這句話放在心上,而後就應善加深廣學習大論。

總於眾生修大恩,別於異教修清淨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第一世法王僧成大師的傳記中記載僧成大師年紀老邁時,許多弟子見到上師勤加修行,因而上師便顯現出諸多清淨相,那時有弟子向僧成大師說:以這種修行,上師一定可以往生淨土。結果老態龍鍾的僧成大師以低啞暗沉的聲音回答說:我並不欲求往生淨土,任何地區有任何可悲的眾生,就是我願求投生之處;我除了欲求投生在可悲眾生之處,並不欲求往生淨土。以前我見了這段文詞時,內心深受感動,有所激勵覺受。僧成大師真的是一位具足博學、梵行、善良的成就者,他創建了扎西倫布寺。

 後來第二世法王僧海大師並沒有因緣安住在扎西倫布寺,而作為哲蚌寺與色拉寺的住持,轉大法輪。又如教傳所說,第三世法王福海大師在衛藏地區、蒙古地區廣大弘揚宗大師的聖教,這便是前三世法王的偉大行儀。此中,即是僧成大師所教說的「總於眾生修大恩」。

有關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學習道次第不像讀故事書、小說,是要一次次反覆閱讀、思惟,才能生起定解。西藏有句話說:學習道次第教授,拜讀九次,會有九次不同會意。也就是閱讀、思惟、生起感受,再閱讀、思惟、生起不同感受,以此方式調伏內心。

道次第參考教授

以下是穹拉仁波切開示掌中解脫時提到的參考教授:

 *耶喜絳稱大師有十七函的著作,其中有二函是有關道次第傳承上師,如果要了解道次第傳承上師,應該要去讀《道次第傳承上師傳》。以他們為榜樣,並發願要如他們一樣得到成就。


*座間要防護諸門,不要讓自己的心太散亂,如同逛街買東西,沒買到想要的東西,回家會一直想一樣,若過於散亂,正修時無法將心收回來。心要有這樣的意樂:今天所造的身語意要清淨。每天去檢查行為是否如發願一樣,再加以調整。...阿底峽尊者教誡,處眾時要小心自己所說的,獨處時,要小心自己所想的。因為處眾時,任意說話會有傷害別人的情況,所以講話時要觀察自己在說什麼;獨處時,心會胡思亂想,所以要觀察自己的心。以前有格西在修正知正念時,在牆上貼了「不要分心」,當看到牆上的字時,就把自己的心抓回來。也有噶當派的上師在閉關時會在關房之外,再加小石圍繞三圈,意思是為求今生安樂的心到此為止,次是追求輪迴的心到此為止,追求我愛的心到此為止,以此發起大乘發心。要了解如何修正知正念可以去看《入行論》正知品,了解座上與座間要如何修,《入行論》說的很好。

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

 (日宗仁波切,善說精髓教授)

能依的學者需要什麼條件?《四百論》中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也就是說,能依學者需具三個條件:

第一、正住,也就是具正直心。不應該先入為主,隨著貪瞋而選擇自己喜歡聽的、放棄自己不喜歡聽的等。如果聞法的意樂有偏移,就叫作不正直。正直心須是以第三者的中立態度。

第二、具慧,就是具有善擇是非、明斷黑白的智慧。

第三、希求,就是想學。

「為聞器」,就是作為一個聞法者所需要的條件。如同一個器皿,裡面要裝乾淨的水,必須具有三個條件:非覆器、污器、漏器。同樣地,作為一個清淨的聞法者,必須要有這三個條件。否則,因為不正直,我們可能看不到說法者的功德,或把說法者的過失看成功德。為了使說法者的功德都能被看成是功德,以及聽聞者自己的功德也能成為真正的功德,所以說了這三個條件。

起療病想

 (日宗仁波切,善說精髓教授)

很多聽法的人會有的問題,也就是當你聽的法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再次地到上師的座前聞法,這時候你所聽的可能就不是法理。這或許跟上師講法的態度、他的用字遣詞,或許會有一點關連性,但最主要的問題是來自於聽者,也就是弟子在聞法時,不是反觀內心,而是將他的焦點放在我的上師講了哪些法理?他哪裡講得不錯?他哪裡講錯了?他哪裡有漏掉的地方?甚至有些弟子,還會表現出自己比上師更有學問的樣子,他會告訴別人:我的上師今天在講法的時候,這一段少講了哪些內容,我可以來補充,意思好像是聽法的人比講法的人更厲害的那種感覺,這表示聽法的人完全不懂得該如何聽法,而這件事情是非常危險的。

過去在藏地有一位師長,他在講法的時候就提到了,現今多數前來我座前聞法的弟子,都不是來聽法的,他們都是來考試的,他們都是想要看看,我講的法內容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這些聽法的人,他在聽法的當下,他不懂得要如何反觀自心,他根本不覺得聽法是要來調伏內心的。所以在聞法的當下,他欠缺了反觀自心的能力,而不斷地去探索:我的上師是如何講這一段?他在講的時候,有沒有講錯?等等,甚至他還會跟周圍的人分享,我的上師今天在講法的時候,好像這一段講得不是很合乎經論當中的說法,然後會表現出不以為然的那個面貌,這代表什麼?代表這個人根本不懂得要如何聽聞正法。

由見師過而生信的能力,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雖然上師也可能是凡夫,但是特別介紹佛法給我們的就是上師,也唯一是必須經由上師的教說而加持自己的心續。另外,無上瑜伽密續更是強調,沒有經由上師的加持心續很難獲得實質上的成就。總之,我們的情況是唯有依於顯現凡夫相的上師才能聽經聞法,才能見到實相,才能獲得加持;如果我們現在沒有獲得任何上師的教授,如何可能見佛聞法這就是我們不但要念師恩,進而更須讓自己有能力見到上師的過失作為引生信心的助伴的原因;讓自己具足「由見師過而生信」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很重要的。

依師之理必須相順於總的聖教而行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由於宗大師是依於聖教總相的角度而說,因此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關於所依止的上師,可以是佛菩薩、可以是入道者、可以是未入道者。即便是上師所知有限,或者有其特別的需要,但是依師之理仍然必須相順於總的聖教而行。對此,宗大師引用了戒經、《寶雲經》、以及《本生論》而說,上師所教說的必須具足理由,必須符順於聖教總相;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在宣說弟子相時,有說必須具足抉擇正確善說、相似惡說的具慧,就顯得沒有意義了。

 至於緣著上師而修十全十美、所做一切都是善妙的依師之理,是指上師已具有極高的證量、以及針對補特伽羅別相而安立的,我們必須了知其間的差別。

 


關於依師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要言之,如果上師是具相的,則三門如何依止都不會有缺失;於具相上師具相依止,必須具足理由而生起信心;總的依止法,就是華嚴九心。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說,很明顯,最後都是引導行者趣入密續的,因為引用了密續的教授之義宣說依師之理,所宣說的依師之理與上師瑜伽有關。

*在《掌中解脫》中,有關如何將護依師之理的所緣說得極好;要言之,解說了觀師如佛的需要、堪能與理由。生敬與念恩有關,生信與見德有關。

口訣

 (上師供養法廣解)

 以密集為例,為《吉祥密集根本續》。其中雖具備了兩種道次第的一切扼要,但由於被六邊四理,加印密封著,若不依賴上師的口訣,即使珍寶般稀有的上根弟子亦無法從《根本續》中覓得道要,更遑論其它的所化弟子。因此為啟開《根本續》的神秘大門,明白開示兩種次第的扼要,世尊親自宣示了《後續》、《金剛鬘》等釋續。雖然如此,後世的弟子雖趣入釋續,仍是茫然無措,不能獲得諸種道要,所以唯應依賴能依靠釋續講解《根本續》的耳傳口訣。

因此看來,若是一種殊勝的耳傳口訣,則由淨修這個口訣,便能令我們對佛所說的顯密經典,以及詮釋其中密意的大車軌師論著,生起強有力的定解。反之,若使我們誤認為,在佛經及大車軌師的論著之外,另有一種獨特的口訣,只存在於上師的口傳中;或者狂妄地認為,這種口訣雖然相違於佛經釋論,卻最為殊勝稀有。那樣的話,不僅我們不能趣入賢善的聖道,而且也是湮沒聖教心要的最大因緣。因此,希望有智慧的人士,永遠也不要迷惑於那些有悖佛語卻冠以“口訣”的修法,而應依靠一種結合根本文、注釋的上師口訣,把一切佛語執為最勝教授。

不認為大論的內容正是作為修行的指導教授,這種觀點與作法正好就成為聖教衰沒之緣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自己對自己的情況不是隱蔽分,自己要有心力,要讓自己有成果,就必須讓自己沒有後悔而修行;而終能證得佛果必須來自於實修,實修必須來自於了知,了知必須來自於聽聞,為此,當下即是聽聞菩提道次第教授。

然而,有些時候我們並不那麼的戒慎小心,反而會誤認為道次第教授是要修行的,「五部大論」只是辯論的;我覺得這種想法太過狹隘了,意味著大論教授並非修行指導,這哪裏是正確的

了義上師

 (上師供養法廣解)

觀上師為法身,不僅在密乘中,即在《般若經》中也是這樣宣說的,如前面所引的《金剛經》文,就非常清楚。而且,這種說法亦見於多部經典中。大成就者溫薩巴父子再再稱法身上師了義上師,並非是師心自用,隨欲杜撰的,而是依據如來在顯密經典所說的意趣。……《般若經》付囑品中說:總之,阿難,正如吾為汝之導師,般若波羅蜜多亦為導師。如是等等廣為開示。

我們不僅把果位般若波羅蜜多——一切種智觀為上師,即使道位時的六波羅蜜多也應觀為我們的上師、導師。如各種般若論典中普遍稱它們為內在的總持經師。而且了義上師了義本尊等的說法,隨處可見于《吉祥密集根本續》及其注釋的六邊釋裡。

一切修法的開首,像梵文那樣重要的是什麼呢?

<上師供養法廣解>

如宗喀巴大師在《極白增上心疑問》中這樣問到:一切修法的開首,像梵文那樣重要的是什麼呢?《善慧笑音答覆》中說:無等的大師您是這樣認為的:一切修法的最前端,像梵文那樣重要的是善加觀察自己的內心。

如此以對中下士道的略修作為前行,讓菩提心明瞭地顯現於心中,以此作為修持任何善行的開端是無比重要的。因為在此心的攝持下,隨修何法都轉化為大乘之法。但如果沒有此心的攝持,任做何事都不會趣入大乘道。因而宗喀巴大師再三宣說,正修開始時明現菩提心極為重要。《噶當修心》中也說:初末兩種事。是說修何善行,最初的校正動機是不可或缺的。


獻曼達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至於獻曼達,所獻的曼達的宇宙觀,如《俱舍論》、或如《時輪密續》所說,有些說法有違背於實相之虞,這或許是往昔印度所共許的宇宙觀罷了。據說在第七或第八世紀的時代,那難陀寺的祖師就已經有這些提問:所獻的曼達符不符合於實相之理?就算整個大地是平坦的,中間是須彌山,這種宇宙觀能否成立的問題?這些問題早已被提問了。

如果這樣,是不是獻曼達就沒有需要、沒有利益呢?是不是就像數兔角的紋路一樣沒有必要呢?不是這樣的,如其教說,必須將自他的身口意完全奉獻,將一切有主物、無主物清淨奉獻;這意思是說,三千大千世界是存在的,我們依於心意取修、信解而供養,這是有需要、有利益的。

事實上,三千大千世界本來就是存在的,這是世間共業所感,對於我們來說,也有其特別的緣起;因此即便所獻的曼達的宇宙觀,有些方位或許有違背於實相、違背於實況,但是仍然有必要奉獻曼達,同時,也能依此獲得利益,我們必須了知其間的差別。

服務聖教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噶當經典派是依循「噶當六典」而學習,在「噶當六典」中,《菩薩地論》與《莊嚴經論》主說菩提心的修學之理;《入行論》與《集學論》主說修習菩薩行之理,主要抉擇安立增上定學的學處;《集法句論》與《本生論》則主要說明安立行儀之理。

這些論典頗顯重要,我都已盡量的執持、傳授給大眾這些教授傳承了。我的《集學論》的傳承,是在薩迦派學者洛桑旺秋尊者前求受;我的《莊嚴經論》的傳承,是在昆努仁波切前而得,並且同時獲得了「慈氏五論」的教授;我的《菩薩地論》也是具足傳承而得的。有一段時間,「噶當六典」的教授衰微了,後來我發心恢復「噶當六典」的教授傳承,我也已經是一一傳授了,我想我這種做法,大概也算是少許服務於聖教吧!

釘橛祈請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一切生世中唯一的救護只有空正見、菩提心,所以理應唯一祈請顯示宣說空正見、菩提心上師的「釘橛祈請文」。

「釘橛祈請」是指:唯一只有這個、一切都只有這個。理應唯一祈請顯示宣說空正見、菩提心的上師,這樣來加以祈請,稱為「釘橛祈請」。

達賴喇嘛尊者的日常串習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事實上,我們日夜都必須以具義的心精勤於欲求正法,每天都應思惟正法;以我個人為例,雖然我並沒有結界、閉關靜修,也沒有時間,也沒有因緣;但每天早上一醒來,就會憶念:我是薄伽梵的隨行者,且會想到:我必須思惟相應正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惟菩提心和空正見,這樣的晨間思惟、午間思惟、行住坐臥都思惟,每天每日持續而不斷;由日而月,由月而年,由年而數年,這樣一來,慢慢就會獲得改變,就像噶當派祖師的教授一樣;我這麼說,並非表示我有什麼證量,而是說:必須如其經書論典中所宣說的教授,精勤勉力而行;也因為如此,當遇到惡緣時,就不會亂了自己的情緒。

教法住世的關鍵在於學法者是否認真地學習,並且認真地實修

 (日宗仁波切,修心日光教授)

當尊者來到了西藏之後,有一天他對周邊的弟子們說:「過去在印度有三位非常有名的成就者,一位是我、一位是響底跋、一位是那洛巴,但是這三個人裡面,我今天來到了西藏,而那洛巴在之前已經示寂了,所以現在在印度境內只剩下響底跋這位成就者,所以光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想要住持佛法是不容易的。所以我猜想現今印度的佛教,應該是呈現慢慢衰敗的這種面貌。」當時尊者就有提到這個過程。

所以從這個公案當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教法是否能夠住世?或者教法是否會呈現出衰敗的面貌?並不是在於修學正法的人是多、還是少?最主要的關鍵是在於眾多的人當中,是否能夠有一、兩位真的是「能夠完全通達顯密圓融教法」的人住世?如果這樣的成就者能夠住世的話,縱使只有兩三位這也就夠了。但是如果這樣的成就者,沒有辦法住世的話,縱使出家的法師再多、寺院再大,想要讓佛法住世都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這一點是要格外小心的。

不重視聽受佛說是聖教衰微之因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以前在英國有個佛教中心,有個人向我說某些人的行為不如法將會損害佛教。我說不可能損害佛教,佛教已經流傳兩千六百多年了,不會因為少數人的行為而損害佛教。我告訴他不用退心,眾生都為三毒所自在。這也說明了,能夠經由學習而認識真正的佛法,十分重要。

大部分的漢人和藏人對於解釋佛說、宣說正法不感興趣,也不來聽受。一聽到是傳授灌頂,就蜂擁而至。其實,受持灌頂必須具足菩提心、空正見以及甚深禪定力,而且傳授灌頂的上師也必須具足德相,並不易事。只是歡喜受持灌頂,以為容易修行,反而不重視聽受佛說——對此,宗大師說這會成為聖教衰微之因。

 

問:十幾年來認真學習<廣論>,參加很多共學及義工工作,可是卻無法與先生、孩子互動,造成自己壓力很大。

 [夏巴曲傑洛桑丹增仁波切(103任甘丹赤巴) 20160501] 

問:十幾年來認真學習<廣論>,參加很多共學及義工工作,可是卻無法與先生、孩子互動,造成自己壓力很大,不知如何面對如同冤親債主的家人。

答:學法應該是建立在能夠保有與家人互動,而不是把家人丟在一旁,自己跑去學法。如果你真的有這個本事,可以把家人丟在一旁,自己跑去學法,那應該像過去印藏的祖師大德,當他們修煉到某個程度,他們就會隱居深山,都不出關,一輩子都閉關!如果我們真的有這種本事,就去閉關,就不要回家。如果我們還要回家,就代表我們還需要這個家,還需要與他們互動。既然我們還需要與他們互動,那麼,與他們互動就成為很重要的課題。這就是我們先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我要學法,你們的事跟我無關」。

現今很多人學法都會遇到這樣的阻礙,也就是「我想學法,但是我覺得家人好像在障礙我」。並不是如此!是我們在學法時,就沒有顧及他人的想法。(如此,)當然別人看似會成為我們學法的障礙。真正學法的人,應該是把法實踐在心中,而盡可能改變行為,之後與他的家人介紹法的殊勝而改變家人。而不是「我自己學法,你們想做什麼就自己做」。



執持守護弘揚那難陀寺的宗規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我以前曾說,藏傳佛教是執持守護弘揚那難陀寺的宗規者,格魯派三大寺就是直接執持那難陀寺的論典者,大家都有付出極大的努力,早期我也有著作那難陀寺大班智達的祈請文;當初我們來到屯墾區是住在以竹子建造的房子裏,竹房子住起來很涼爽,當風吹進來時,非常的舒服。那時候,有很多博學者,像蓮幢論師、尼瑪論師、格西洛桑旺秋論師,還有嘉絨堪蘇等,他們都相當的博學,也很有修證。有一次,我去訪問他們時,也曾經向他們表示:只因為我太忙碌了,如果有因緣十分願意跟隨他們一起學習;所以大家都付出極大的心力於執持廣大論典,讓這些廣大論典以前未顯明的於今有所顯明,以前已有顯明的於今更加堅固而明現,時至今日已經顯現為眼可見、手可觸的成果了。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講聞是主要的事業

 

見悲青增格西雞年年終對達賴喇嘛基金會佛學班同學談話:

(於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課末。)

無論如何,我的責任是多講,你們的責任是多聽,要把這個當作主要的事業。在三大寺會把聽聞、講說當成唯一的正事,其他都不算正事。強調這個的原因是,在台灣各種作法都有,要找佛典的依據也都找得到。在三大寺,多大的仁波切都沒什麼,授課教師才是珍寶;學生中,學得上去的跟學不上去的差別很大。當然,會說「學是必須,懂不是必須」,這是因為能不能懂,要看前世的業緣、前世做了什麼,這個不是今生的你可以掌控的,但是學習是今生可以掌握的,所以可以不懂,但是不可以不學。總之,學習非常重要。

修習暇滿的方式主要來自善知佛法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修習暇滿的方式主要來自於善知佛法。譬如說,你已善知菩提心、善知空正見,之後回過頭來,依於這個法的意義及重要性,就會發現暇滿可修,才會決定暇滿義大。

問:聽說會停留在死亡光明三日,如此適合做器官捐贈嗎?

(達賴喇嘛尊者)

問:聽說會停留在死亡光明三日,如此適合做器官捐贈嗎?

答:很難說停留在死亡光明的天數,有時長,有時短,並不一定。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意樂,在簽下器官捐贈契約時,是以非常清淨之意樂想幫助他人,由此就可以累積無比資糧。

皈依就不會遭受非人的危害

 

(達賴喇嘛尊者,1996)

 《菩提道次第廣論裡說,只要我們具備虔誠的皈依, 就不會遭受人與鬼神的危害。這個教誨在我們口中就像吟頌六字真言一樣在頌揚,那就是真理而並非謊言。

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不具備什麼未卜先知的法力。但是每當我念及佛陀釋迦牟尼是唯一的皈依處時,就會豎起身上的髮毛、一次又一次地流出眼淚,所以我覺得我已成就一個虔誠的皈依。而這種皈依也是通過對佛陀言教的經驗,對深廣道即空性積累一定的經驗,以此從內心深處覺得佛陀是殊勝稀有的,的確是絕無誑語的,全心可依的怙主。既然有這樣殊勝的怙主, 我想人和鬼神將無從危害了。

深信業果

 (文殊口授)

其中宣說,善惡業果不虛。宣說此理者,即是於前歸依時,自己已對其生起具量信心覺受的大覺世尊。世尊所宣說的《三摩地王經》中說:「設月星處皆墮落,具山聚落地壞散,虛空界可變餘相,然尊不說非諦語。」「佛陀一切時處不會說虛誑語!」乃至未發生如是對於因果的不變信心之間而思惟。

我們自身有時處於身心康泰、沒有怨魔的傷害、左右逢源等春風得意的時候,有時則處於相反的逆境,有時則苦樂參半,平生絕不會超出這三種境遇。因此,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境地,我們觀想清楚它,乃至苦樂的感受未鮮明地現起之前而修。

然後如經中說:「假使經百劫,諸業無失亡,若得緣會時,有情自受果。」現在為酷熱所惱,一陣涼風襲身以上的快樂,或者被細刺扎傷以上的痛苦,都唯是過去自己所造善惡業的報應。自己雖然獲得由宿世善業力量所引生的這般人身,但是依然有著由往昔所造不善業所圓滿的這樣那樣的痛苦。如是結合自身思惟。

同樣,我們看那種生為旁生但卻能享樂的有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雖然得到能引不善業所引生的身體,但卻得到了能滿善業所圓滿的這般身體。

 

真的要懺悔的是行苦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雖然說對苦苦心生懺悔而想淨除也是好的,但是苦苦也只是非福業之果。真正的佛法是在超越福業以及不動業之果,換句話說,在於超越壞苦以及行苦,真的要懺悔的是行苦,它的主因是我執,因此必須具足空正見而懺悔。

擇日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一切應由業果決定;選擇日期、重視占卜、觀看方位,實在是枝末的,這一切不應該太在意。

如果真要觀察,一生之中,每一個人最重要時刻只有兩個時刻,一個是生時,一個是死時,可是我們發現,每個人的出生時辰不能夠選擇,死亡的時候也不能夠選擇,都不能夠擇期而生、擇期而死;如果說要擇期而生,也許會難產,如果要擇期而死,也許會活下去。所以,我的意思是一切由業果所決定,主要在於實修正法,主要理應致力精勤於修行供養,這才是真正的擇期。

破除迷信

  2017530日達賴喇嘛尊者於印度達蘭薩拉寢宮對越南信眾網路授課




如何解除心中憂苦

 20171225日南印度、卡納塔克邦,巴拉庫比 (kings court) 國王法院




不動緣 無常緣 能力緣

 (達賴喇嘛尊者,2014中論教授)

以有為法來講,如同無著菩薩所說的都是由三緣所產生,是哪三緣呢?

第一是不動緣,即一切的有為法並非是由造物主的內心動搖所產生,它並非是由造物主的一個思想的動搖(“思想的動搖”,指我想要造這個、我想要造那個的這種思想),有了這種思想的動搖之後而去進行創造的,所以一切的有為法並非是由造物主的思想動搖而產生,因此是由不動緣所生。

第二是無常緣,一切的有為法也並非是常因而生,是由無常緣而生,促成有為法的因緣一定是無常性質的。

第三個是能力緣,每一個有為法形成的主因——近取因,必須要跟它是同類的緣故,必須由相同等級或相同類的這種能力的一個因緣才能夠產生的緣故,所以而說了從能力緣而生。

搭配著《緣起經來講》,“有此故生此”,這裡講的就是由不動緣所生;“生此故生此”,在此所說的就是由無常緣所生;“無明故成行”,這裡所講的就是能力緣。

我的一切有情

 

(達賴喇嘛尊者,2006入行論教授)

當我們講到一切有情時,要想成:「我的眾生,我的一切有情啊!」自然有這種感覺就能拉近眾生和自己的距離,這些都靠串習。

不求往生淨土,要投生在可悲眾生處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我覺得第一世大悲尊者僧成大師的偉大的傳記是——創建了紮什倫布寺攝眾教化;當他年邁時,他的弟子說:由師父平常善加修行,應該都已具足了往生淨土的征相,堪能往生淨土;可是僧成大師卻說:我不求往生淨土,我要投生在可悲眾生處。當那個時候,我讀了這段話,令我深深覺得真正學法行者的風範就是如此。

有些時候,我們往往欲求快速成佛,我認為這種想法大部分與我愛執有關係,為什麼?如果心力廣大,應該會想我能夠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累積資糧,這一切我是堪能的,心中非常決定,我成佛也利他,我不成佛也利他,如果是這樣,成佛不成佛的時間久暫,就不是問題了;相反的,如果一心妄想速成,寄望太大,有些時候容易生起退心和邪見。我發現到許多外國人匆匆忙忙的接受,也有點善根來修學佛法、依止上師、閉關修行,但以為幾年之內就能獲得成就,結果幾年之後一無所成,就退心、生邪見了;這說明了,發起最初立誓的心力非常重要。

七因果及自他換合修

 (上師供養法廣解)

《般若經》中是說把有情觀修為親人,令生起悅意慈。隨行此經的月稱論師、月宮論師、蓮花戒論師等,通過觀修一切有情為自己的母親,念其恩德,而令生起悅意慈。尤其在《中觀修次篇》中,蓮花戒論師廣為解釋如何在內心上生起的情況。

《華嚴經》中,則開示了通過多方面思惟我愛執的過患,他愛執的利益,以修成悅意慈,從而令生起大悲的情況。隨行此經的寂天菩薩,在《集學論》、《入行論》中,著力提出來廣為闡釋。在《中觀寶鬘論》、《菩提心釋論》、《如意寶夢漫言》中,龍樹菩薩也有所開示。

在這個上師瑜伽教授裡,金剛持善慧法幢,把兩種大車軌教授融合為一體進行修持,開示了最初依靠知母、念恩、報恩三者令生起悅意慈及大悲心;然後通過思惟我愛執的過患,他愛執的利益令生起更堅固勢強的悅意慈、大悲心,並以多種方式修自他等換;最後由這些所緣法類的力量修成增上心、發起菩提心。

修平等捨

 (日宗仁波切,善說精髓教授

在生起悅意慈之前,要先修平等捨,平等捨是生起悅意慈的基礎。

雖然平等捨沒有包含在七因果教授當中,但因為在七因果教授裡,悅意慈是策發大悲的關鍵,而能否生起悅意慈心,它的基礎是於平等捨,所以在這之前會先提到該如何修平等捨。

所謂的「平等捨」是指,我們在看親敵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遮止對親人的貪以及對敵人的瞋。平時我們看到親人,不自覺的就會生起貪念,看到敵人很容易生起瞋心,甚至會在眾生當中分門別類,哪些人是我的親人,哪些人是我的敵人,而哪些人是陌生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辦法一視同仁。所以即便我們透由修學慈悲的次第,而讓心中依悉仿佛的現起慈悲的感受,但那樣的感受是很片面的。也就是當沒有去除對親敵的貪瞋時,即便修學慈悲的內涵,但實際上當我們現起慈悲的感受時,裡面會隱藏著對親人的貪以及對敵人的瞋,所以要先想辦法遮止。

悲心於中重要

 (日宗仁波切,善說精髓教授

在《入行論》當中有提到,如果我們在發起菩提心之後,因為某種因素而退失了菩提心,我們會造下很大的惡業,來生必定會墮入惡趣。對此有些人提出了質疑,他們就說:像舍利弗尊者,或是其他已經發起菩提心的菩薩們,他們在遇到逆境之後,也有菩提心退失的情況,那為什麼他們在死後並沒有墮入惡趣呢?

對於這樣的質疑,在《入行論》當中並沒有直接回復,他只有提到:業是不可思議的!這樣的情況,除了佛世尊之外,一般凡人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在退失菩提心之後不會墮入惡趣。但有些人在解釋這一段文,他會加入:「因為舍利弗尊者,他之後證悟了空性、甚至他現證了空性,所以最終他沒有墮入惡趣受苦。」而過去有很多的例子,都是最初發起菩提心,但因為某種情況而退失菩提心的公案,而那些人最終都是進入小乘道修持小乘法。由此可知,菩提心在最初生起之後,如果想要在未成佛之前一直保有殊勝的菩提心,悲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上根菩薩由空性的認知而生起悲憫

  

(達賴喇嘛尊者,2008修行次第教授)

所謂的悲心是希望遠離痛苦的悲憫,悲心可以分不同的層次,這僅是一般的悲心,這種悲心聲聞、獨覺也是具有的。但如果是講到發起增上意樂的發心,我們稱之為欲求拔濟一切有情的悲憫心,這是有責任感的悲憫心——我要救護一切有情眾生、我要使一切有情眾生脫離痛苦!這種強烈悲憫心是聲聞、獨覺所沒有的。此兩種悲憫心是有差別的,一者是希望遠離痛苦,而另一者是在有責任感的情況下願意救拔一切有情,雖然同樣是悲憫心,但實際上心力卻盡不相同。

當我們看到並相信痛苦完全可以被斷絕,希望遠離痛苦的這顆心就會非常的堅定而無有動搖,透過痛苦可以被斷除的認知,悲心的力量就會非常的強而有力!如果我們看不到一切有情眾生的痛苦可以被去除,那麼只是一種希求心而已,這種心力的責任感就沒有辦法強大。

諸佛菩薩為我們發心而且已經成佛,我們何須再求成佛呢?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有人說諸佛菩薩為我們發心而已經成就了廣大利他事業,我們何須再求成佛呢?

關於這點,我們不妨觀閱、思惟常啼菩薩的公案。當初常啼菩薩曾有見佛,當他見佛時佛並沒有立刻加以攝受,佛只是對他授記:法聖菩薩是你的上師,你應去法聖菩薩那邊依止、修行。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了業。如果不能善加依止法聖菩薩便不能成就,這是佛的授記。

我們也是如此。我們不用說無始生死以來,單單是自己在千世百世、千年百年之內的業力必然有和其他某些眾生的業力關係較大較密的;如果自己快速成佛,因為業更靠近,業的關係更大,所以可以度化這些業力因緣更加接近的眾生。就像常啼菩薩見佛,佛也說要依止法聖菩薩學法一樣。這樣說來,不可說諸佛既已成佛,我成佛無用,這是不對的,因為和我有緣的眾生在我成佛時便可獲得利益,因此理應發起欲求成佛之心。 

恆以具力之身心,圓滿精進波羅蜜

 (日宗仁波切2013入行論教授)

在祈願法會的時候我們會唸誦《慈尊祈願文》,在《慈尊祈願文》當中有提到一個偈頌,它是在描述精進度。這個偈頌是:「祈願發起大精進,堅固歡喜不懈怠,恆以具力之身心,圓滿精進波羅蜜。」……

提到這個偈頌,過去有一個公案,是發生在第十四達賴喇嘛法王的身上,這在法王的傳記裡面他也有特別的提到。那個時間點是法王年幼的時候,大約是十五歲上下,而當時我也到了西藏,並且在拉薩第九十四世甘丹赤巴法王的座前,聽聞道次第的教授。而那時正值中共入侵西藏的這個時間,有一天晚上,法王他作了一個夢,在夢境裡面就有這樣的一個對話,這個對話我們之後再作介紹。

去除眾生的憂苦必須善巧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阿底峽尊者的廚師——就是菩提寶尊者,因為他一直以來都為尊者燒煮飯菜,忙碌不已,有一天當他向種敦巴尊者抱怨說一直忙碌準備飲食、不得修行的時候,想不到種敦巴尊者也同樣說:不只是你如此,我一直以來也都是作上師的侍者,不斷地忙碌,也沒有什麼時間修行,也一樣沒有時間。他就和菩提寶尊者如此感同身受的一番宣說,但是隨後又說:即便是沒有時間修行,十分忙碌,但能如理的承事上師,我想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修行之理了。

這要說明什麼?這要說明設法去除眾生的憂苦必須善巧,當眾生現起憂苦、具有困難時,就應教誡說:誰都有困難,但只是一直這樣沒有希望的安住著,並沒有什麼用處,必須具足心力,生起希望,十分重要。其實能在眾生遇到困難、具足憂苦時,和他共鳴而說並予勸告,是非常需要的。

四魔難勝

 (達賴喇嘛尊者)

「難勝」,自願承擔一切有情,具有這樣強大心力的菩提心及智慧的菩薩們,是很難被四魔戰勝,因為其具有四種因緣。哪四種因緣呢?一、空正見。二、菩提心。三、如四攝中的同事,如自己所說去行持。不然只是嘴巴說說,這是種欺騙。四、因為具有二希求之發心及上述因緣,自然會獲得佛的加持。要獲得佛的加持有一些條件,如果有空正見、菩提心,如所說而行持,我們的心就已經獲得加持的基礎,那時,我們才能真正獲得佛的加持。

這個頌文提醒我們自己必須去具足這些的因緣。否則,光在佛像前祈禱,只以這種方法,是很難獲得佛陀的加持。首先要從自己開始,建立可接受佛陀加持的基礎。為什麼菩薩們是四魔難勝?因為菩薩本身具有這些條件,感得的果報,就是四魔難勝。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障礙、或損害,我們覺得這些傷害是來自外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真正損害是內心上沒有斷除二障煩惱障和所知障,這種煩惱魔一直傷害著我們,因由這種煩惱魔,現起人和非人等的損害。因此如果要四魔難勝,就要使自己內心沒有生起證量生起,已生起證量讓它增長。 

問:若您知道某人想要害您,此時,您如何關懷此人?

 

(達賴喇嘛尊者)

問:若您知道某人想要害您,此時,您如何關懷此人?

答: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透過偏愛的慈悲心是無法解決的,因為那種慈悲心是完全依賴對方的反應而形成的。我們必須認知作者與所作事的不同。我們必須去面對事的存在,有時甚至要去對抗,讓他人停止造作惡業。但是對於作者,因為作者是個生命體,所以仍需保有慈悲心。

悲心之於世界政治

 (達賴喇嘛1979-1982訪問美國期間,講於洛杉磯世界事務會議)

有時候我們看不起政治,說政治骯髒。可是你若以適當的態度去看政治,則政治本身並沒有錯。政治是服務人類社會的工具。若有誠實正直的善意,政治即成為服務社會的工具。但當政治為懷有瞋恨或嫉妒的私心所用,它就變髒了。

不僅如此,宗教也是一樣。我若以私心或嗔心來談宗教,則我所談的雖是宗教,但毫無益處,因其背後有惡感存在。事物的好壞全看我們自己的動機而定。金錢與勢力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人心的問題需先解決。人心的問題一解決,人所製造出來的其他問題就自然獲得解決了。

慈悲的層次

 (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真正的慈悲並非本質自而有、與生俱有的,而是必須經由長時的數數修習才能生起真正的慈悲;只要是與煩惱相應的慈悲,就不是真正的慈悲,不是真正的慈悲就不會對怨敵生起慈悲,因為真正的慈悲,必然也能對怨敵生起慈悲,所以必須刻意修習慈悲心,這樣才能對怨敵生起慈悲,這是二者的差異之處;現在我們所要修習的慈悲心,便是能對怨敵也產生慈愛的慈悲。不但生起慈悲心,必須具足理由;空正見、菩提心,也都必須具足理由而修。

 

(達賴喇嘛,2008修行次第教授)

成辦奢摩他的資糧

 (日宗仁波切2013入行論教授)

一位出家人,不應該以身處在寺院為滿足,或者是不應該以身處在寂靜處為滿足。身處在寂靜處,並沒有辦法調伏我們的內心,這時我們要設法讓心能夠安住在善法上,才能夠圓滿沙門之義;所謂的沙門提到的就是「修善者」,所以這一點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我們是否一定要成辦奢摩他?因人而異。如果你想成辦,你就必須要去具備成辦奢摩他的資糧。

提到了這一點,尊者達賴喇嘛法王也有說:「如果行者本身是以修顯教為主的話,這時在修學奢摩他之前,必須要具備有成辦奢摩他的資糧;如果成辦奢摩他的資糧,想生起奢摩他並不困難,但真正困難的是,要能夠具備奢摩他的資糧,這一點是很困難的。但進一步,如果這位行者他是修學密法,透由修學密法,縱使成辦奢摩他的資糧並沒有辦法完全具備,但由於所緣境的殊勝,以及所修儀軌《本尊瑜伽》的儀軌殊勝的緣故,所以縱使成辦奢摩他的資糧並不是非常的圓滿,但是透由所緣境以及儀軌的殊勝,這時藉由密法想要成辦奢摩他,似乎是比較容易的。」我相信這是從法王他自己的經驗中,而闡述的一個道理。 

達尊者達賴喇嘛教你修行數息法

 

2013324日阿底峽菩提道炬論和宗客巴大師的證道歌 地點:印度,新德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KUS9vT7Uw



宗喀巴大師撰寫若干論著情形

 

(宗喀巴大師傳)

*有一天晚上,他在夢中,見到怙主龍樹、聖天、佛護、月稱、清辨諸師對於有無自性之觀點,以會談的方式作商討,其中有一身體藍色、體形魁梧的人說他即是阿闍黎佛護班智達,手中持著一部中觀梵本前來進行加持。第二天大師閱讀《中觀根本佛護釋》時,對於應成派中觀見的究竟要點,及其所破之界限等,未多費力就在心中生起了與以前不同的究竟定解,一切執相的緣念皆歸破滅,所有對於空性之義的疑慮虛構的邊際,皆得滌除無餘,如實地現見真實義(即空性)。……大師對我們後學屢次指示必須閱讀阿闍黎佛護所著釋論,其原因也即在於閱讀其釋論,對中觀正見的要點,有獲得究竟定解的一段緣起(即史事),所以大師才作那樣的指示。而且大師在著作《中觀根本廣釋》時,對論中的難點要義,大都引證佛護的釋論來作解說,其原因據說也是有那一段緣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