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18)
接下來講器世間僻靜處的功德。
根本頌(25)
林中鳥獸樹
不出刺耳音
為伴獲安樂
何時得共處
在僻靜的山洼樹林中,鳥獸等不會講不好聽的話,共處也不會不快樂,因此衷心發願說:「好希望跟它們在一起!」
根本頌(26)
何時處地穴
樹下空寺院
願無有眷顧
永不生貪著
不論是安住於無主的山洞或無主的空寺,或安住於樹下──也就是樹下止,任於何時都「無眷顧」,這是指沒有要制伏的敵,也沒有要守護的親──沒有任何要守護照看的親朋好友、奴僕眷屬。
要承擔一切有情的利益,打從心底承擔起利他。雖然一個無法成大事者對他者仍可能有零星瑣碎的小幫助,但這些會干擾他自己成辦行善事業,所以應希求何時才能夠沒有這些不斷湧來的喧囂。
根本頌(27)
何時能自用
無他執己有
天然遼闊地
無貪而安住
若住於無主之地卻將其執為己有,心中就會有許多開發目標及各種規劃方案;若都不執為己有,事情與糾紛就會少。在這樣的地方,不必配合誰,也不必看誰的臉色。此處是依出家人講的,如同佛法戒律所說,受用的物資中,除了必須品,其他都不需要。
根本頌(28)
持缽等少物
著眾所棄衣
縱不匿此身
無懼何時成
此偈是說只保留食器如缽等少許資具,或是少許必須的、簡陋的資具,以及穿誰都不要的衣服。百衲衣又分劣質的百衲衣與丟棄的百衲衣,即便不能穿丟棄的百衲衣,也要穿別人穿過六個月以上的衣服,因為那些衣服對人沒用,所以這樣做也能夠修前說的修行。若是身上戴著華麗的裝飾或是口袋裡帶著一些錢來來去去,就一定會怕被偷,有故事就說以前澎波來強盜時,富人怕錢財被搶,就逃走,窮人則因為不怕,所以不逃。密勒日巴尊者住在山洞時,晚上有小偷進去摸黑找東西,尊者失笑說:「我白天找都找不到,你晚上能找到什麼?」這是真話,因為在空空的山洞裡,除了粗礪的食物蕁麻糊,其他什麼都沒有。我們應想著:「要是能這樣多好!」
根本頌(29)
何時赴寒林
平等觀他骨
以及自身軀
同為壞滅法
不僅不應貪著親朋好友與資具,也不應貪著自己的身體。放在墳場的屍體以前也與自己一樣,比如扎西雖然重視珍愛所謂「我的身體」,但是他的心識與身體斷了能依所依的關係之後,以前非常珍愛的身體就會變成一具枯骨──剛開始屍體先發出異味,半天之後只剩下帶著油脂的骨頭,一些年月之後連那些油脂也完全不見了,變得有如骨型的白石,就只是一個可怕的境。現在這個「我的身體」完全不重要,也不值得珍愛,與那具枯骨沒有一點差別,要這樣思考來斷除對身體的貪著。
根本頌(30)
吾身將腐爛
狐等因其臭
亦不欲趨前
此狀終來臨
現在珍愛的境──我身──若太瘦,就擔心,吃健康食品和營養的食物讓它長胖;太胖時,又因為醫生說有害處,而擔心瘦不下來。自己這樣的肉體終有一日將與心識分離,變成屍體,等它腐爛、化成膿血、被蟲分食時,其氣味連狐狸都不想接近,這是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修身念住能對治對身體的貪著,以此雖然很難做到當下快速遮止對受用的貪著、對處所的貪著以及對親朋好友的貪著,但是因為能讓粗分貪著變弱,所以很好。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