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2)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2

根本頌(44b)

彼若無皈處

爾時我何為

在那樣的時刻,若沒有能護佑者的保護,就悔之莫及了。因此,

根本頌(45)

應從今皈依

為護生精勤

大力除眾畏

眾生依怙佛

在那樣的時刻很難想起皈依,即便想得起來,也不能護佑。原因是:因為需要讓自相續具足怙主佛寶所開示的道,再透由於自相續生起的這些功德來解除恐懼。「佛」是指已斷一切過失、具一切功德、自己已遠離一切怖畏;「勝者」是指從一切不順品煩惱及所知障勝出。於佛而言,被大悲主宰而成為有情的怙主,於三大阿僧祇劫等期間,修學許多難行,這些全都是為了有情而做;即便現在已經現證斷一切過、具一切功德的佛地,之後所做的事業仍然只有利益有情,沒有別的。

佛專一為了有情的利益精進,因為具有十力和四無畏等究竟的悲智力,所以是無上智;對於被苦逼迫的有情其相續中的煩惱及煩惱的習氣,有完全滅除彼等的道,而佛因為圓具開示此道的能力,所以是無上悲。另外,「大力」是指從與自不相順品中勝出,是從這一分而說「大力」;也或許可以解釋成自己方面有能力;或者解釋為自利法身。他利色身去除他者對苦的畏懼,是從這一分說「除眾畏」。「從今日起,也就是即刻起,我皈依如是佛」,皈依境的特色,如同陳那阿闍黎所說:「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自正解脫一切怖畏,善巧度他離畏的方便,普於一切無其親疏大悲遍轉,普利一切有恩無恩,彼即是無欺的大師。

 若說:那麼,難道這樣的大師是無始以來恆常存在、自己本來就有的嗎?「成量」這樣的用語指必須以因緣為前行來成為量士夫,並非一開始本來就是量士夫。若問:是以何因緣成為量士夫?「欲利生」是指最初大師自己身為一般有情時,由自己欲樂不欲苦的經驗,了知其他有情也是如此,從而最初新生起欲利生的大悲──想要除他有情的苦,以及成辦其利樂。由此大悲主宰繼而成辦利他之理呢,就由稱為「大師」來說明:自己與他者被苦逼迫,其根本是心續不調伏,又因為知道其根本為愚痴實執,而這需要由生起其對治──通達無我的智慧──來滅除,故而令所化依次第修學四諦十六行相,使心續未熟者成熟;於已熟者,則對其宣說無我真實義而令解脫;於已得解脫者,則使其生起具一切方便相的通達空性的智慧,從而成辦究竟的解脫──遍智的果位,佛能夠做到這些事情。佛是由能夠對他者宣說取捨的關要而稱為大師,而此處是以「大師」來命名心中所生起的通達無我的殊勝慧。

如是通達無我的智慧,因為是不離其能修的支分[1]來修學,所以心的功德的力量越來越大,最後於真如生起二現隱沒的證悟,現證斷善逝與證善逝的功德。所以,根本滅除他苦的能力是基於自己的經驗而成辦,是由此而成為能夠護佑他者的救護者

 總的來說,就像某個補特伽羅是否可信,這要透由觀察他說的話來安立,同樣,大師是否無欺,這也要透由觀察其語來決定。佛基於成辦增上生之理講了一種法類,基於成辦決定勝之理講了二種法類。至於其中哪一種比較重要,則如《楞伽經》所說,有人天乘、梵天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或大乘等,其中,前二與外道共通,但是從解脫及決定勝的法類以及宣說無我的內容開始,就會有內道的特法。其中,有成辦增上生之理以及成辦決定勝之理這二種,其中主要者為決定勝,觀察成辦此主要者之理時,若發現它是具量、具正理、經得起觀察,則(觀察)次要者就不是太重要了,就如《釋量論》所說:「要義無欺故,可比度其餘」。薄伽梵自己曾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意思是薄伽梵自己的話也需要加以觀察,由見其因相,從而獲得定解時,才需要相信,也就是說,不需要因為對薄伽梵的尊敬而對祂的話都如言執義。因此,就修行佛法而言,信心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單憑無理由的信心是不夠的,必須觀察所說義,由知其理由而生起信心,這非常重要。所以不論要修的是智慧之道還是方便之道,都必須是具正因且不違背事實。

總之,大師宣說的法類中,配合所化的種種界、信解、意樂以及勇氣的大小,說了大小乘藏以及三種性藏,其中就有為菩薩種性者說的菩薩藏。另外,又配合有情的慧力強弱以及界,說了多種粗細不同的無我,由其差別而有了有部宗、經部宗、唯識宗以及中觀宗等四宗,以及各宗之中的許多部派。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指以智慧不離慈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