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 

聞法動機(三之三)

 不論有多少錢,有多高的聲望,無論你的親朋好友有多圓滿,這些對來世都沒有幫助。去到來世的時候,只能由自心調不調伏來領受利損,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指望。這是大家都親眼目睹的。為了來世,除了依法而行,別無他途;即便是今生,也如剛才所說,若有修行的心,就會有快樂的心。譬如,以我們西藏人來講,現在一方面離開了自己的故土,漂泊他鄉,在他國邊遠之地無依無怙,很可憐,也很困難;即便想到自己故鄉的情形,也全是不好的事情,除此之外,聽不到別的消息。雖然如此,心中若能一再思惟自己所造的業必須由自己受果,一再思惟這些業果方面的內容,以及思惟無論是怎樣的輪迴盛事都全無保信,只要是輪迴所攝的法就離不開苦的自性,若能一再思惟這些內容而被這種想法浸染,在遇到那樣的苦時,就一定會有很大的能力去忍耐、面對。一個沒有信仰、沒有修行的人,會認為一切過失都是這個或那個他人造成的,都歸咎他人,但這是沒有辦法怪罪他人的。心中既不能忍辱,也沒有辦法與對方對抗,在這種情形下,就想還不如死了好,又或是發脾氣、爆怒等,會有這些情形。但是若能思惟並想通業果及輪迴的總苦與別苦,從而心中生起忍辱的心,生起根本的勇氣,則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會願意面對它、接受它,完全不會怯弱。這是我們可以親眼目睹、親身接觸到的情形。尤其是大乘法中,談到必須少一點我愛執和希求自利的意樂,多一點利他的意樂,這些學處是特別殊勝的學處。無論相不相信法、相不相信前生來世,若能減弱對自利的在意和只考慮自己利益的性格,能夠多去成辦他人的利樂,多考慮一點他人的利益,這樣不是很棒嗎?《毛澤東語錄》中說力量最大的就是黨和人民的利益,為了黨要能放棄自己的生命,有這樣的說法。大乘法中說「為了多數必須放棄自己」,這個學處非常重要,沒有比這個更超勝的教導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聲望的人以及重要的人物大多享有他人的信任及美名。同樣,在社會上是否能夠大力服務大眾,或者是否能夠成為名符其實的領導,端視其利他的心和擔負起他者利益的心力有多強。若只是嘴巴很會說,滿嘴花言巧語,但是其實心中只有自利,只考慮自己的名聲,那麼,隨著時間過去,他的謊話就會被戳穿,人們會知道他在騙人,知道他除了自利以外,沒有考慮別的,這樣他就會失去名聲,無法利益社會。因此,即便不談來世,只談今生,修利他的賢善心也是安樂的根本。所以,即便不能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考慮,也要於人類相互之間,真誠地修愛心和利他心,這很重要。愛他勝己的心就是法的根本

 若能擔起利他的擔子,關心他人的事,則於今生和來世,不論是對世間或出世間,都會有很大的利益。事實上,若有承擔他利的想法,從自利的角度來講,也一定會讓自己感到快樂舒暢。有多少利他的心,相應地自己內心就不會有愧悔或表裡不一的情形。不論是真正的承擔他利的心,或只是一個近似的心,都沒有比它更令人滿足和舒暢的。反之,若是心裏裝著自利,就很難圓滿順遂。直至煩惱未盡,苦都不會盡;直至煩惱未盡,就確定會有苦。心中希望自己快樂、過得好,希望沒有一點自己不想聽的話,而且希望擁有主宰三界的能力和財富、權力和威勢──我們清楚知道,若有這樣的想法,則不僅不能達成,還會一直處於憂懼之中,整天心裏都不快樂、不順當、不安,除了會增加這些,沒有其他的。

 貪心非常重的那些人完全沒有快樂,因此,即便不看來世而看今生,觀待自他二者來說,修利他的賢善心都是快樂之本。它既是世間道德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本。對我們而言,愛他勝己的具二希欲的心是稍微遠了點──此中要有對菩提的希求心,所以首先要認識菩提,而這又需要了解煩惱可以盡除,以及了解前後世等,若不能在心中對這些獲得定解,就很難獲得表裏如一的、具相的希求菩提的心。但是,即便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力所能及地修利他心。即使不承認前後世和業果,也要過一個善良的人生,令心良善,力所能及地利益他人,要這樣才有益。

 我們與其經常講前後世,講解脫以及一切遍智,還不如在度過每一天後反思時,生起一個「我今天對人沒有壞心眼」或「我今天沒騙人」的心,這樣就會感到快樂。今天我騙了人,說了謊,又因不知謊言何時會被戳穿而畏懼,如果一直處於這種狀態,不僅不快樂,依業果來看也是不應當的。不論外面的警察和法院知不知道,平常自己做自己的證人反思時,若心裏認為「我沒有做錯事」,就會有勇氣和自信,也會感到快樂。說到底,佛薄伽梵說應發善心──佛雖然講了空性、無常、受苦等許多內容,但是根本上是為了調伏心,為了捨棄煩惱及我愛執從而生起希求利他的心,是特別為了這些講的。佛教有甘珠爾和丹珠爾這樣廣大的法,若舉出其心要義,大小乘佛法中,大乘講的是利他的心,小乘講的是自己成辦解脫。自己要如何成辦解脫?(首先要)斷除殺生和不予取等,不傷害他者,也就是必須戒除身語的過患才能成辦解脫,其中又要從斷十不善的戒開始。這些為了戒除對他者的傷害而說的法,是以悲心為根本。悲心是大小乘一切法的根本──小乘也是以悲心為根本,講不要傷害他者,大乘則是講要幫助他者。

 因此,佛法的經心要義,簡單來講,就是:最好要利他;若不能利他,也不要傷害他。就是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就圓滿集攝了大小乘的法。現在若不能直接利他,就從斷除殺生開始,不要傷害,這就是第一個學處。第二個學處是將自己的身財受用全部捨給有情,也就是要修利他,要讓心續變得賢善,即便是對昆蟲也要有親近歡喜的心,打從心底發起利益的心。現在即便無法直接利益,但是從自己這方面想到他有情時,就必須在心中現起該怎麼利益他們的想法。這樣的心是一切安樂的根本,是生起自他一切利樂的根源。《入行論》也有談到這些。所以從講者方面,要力所能及地生起一個賢善的動機來講法;從聽者方面,也要發起賢善的動機來聽法,並且斷除掉舉等過失,如是而聽。

 若問:要以什麼動機來攝受?(則答:)如同剛才所說,《入行論》是佛薄伽梵宣說的廣大無邊法蘊的心要義,是聖寂天依龍樹父子的教言所講。「我是為了利樂遍虛空界的有情而要聽聞《入行論》」,大家聽講時要明現這個動機來聽。

 (以上講完聞法動機)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