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4)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4 

此論的傳承及造者殊勝

 我是從昆努喇嘛仁波切滇津嘉參座前聽聞了《入行論》,他是在西元1969年於殊勝處金剛座講了這部殊勝法──菩提心學處之論。昆努喇嘛是一位恆常依循《入行論》所說、自處卑下而修行的人,是隱士、大瑜伽士。熟悉他的人大多清楚這一點,不需要特別講。他是在康區聽的《入行論》,他的聽聞傳承就是康區紮巴竹仁波切的聽聞傳承。紮巴竹仁波切就像是《入行論》的教法之主,康區的人稱他為紮巴師,會說紮巴竹仁波切就是菩提心教法之主。他講《入行論》時,會開一種特別的花,這種花曾經得名為《入行論》花。

 紮巴竹仁波切將菩提心當作修行的核心。他在低調地修行時,因為周圍經常聚集許多具信弟子,所以心生厭離,有時就居無定所,到處搬遷,有一次到了沒人認識他的地方,當了一個老婆婆的僕人,幫她做些倒尿壺之類的事情。老婆婆以為他就是一個轉山朝聖的,為了溫飽才待在這裡。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就有穿著整齊僧服的弟子到來,問說:「紮巴師仁波切是不是住在這裡?還是住在哪?」老婆婆就說:「不知道。這裡只有我的傭人,一個轉山的。」這些穿著出家人服飾的體面人一看到他的時候,就立刻頂禮他的腳,老婆婆心中非常慚愧。這個故事是昆努喇嘛仁波切說的。因此,這次有機會再度供養《入行論》的引導,我覺得非常幸運。

 《入行論》的作者聖者寂天是一位王子,他的誕生地是在菩提迦耶西方的牟桑國。其父王名善鎧母親據說是金剛瑜伽母所化現,而這位大士是如願生為他們二人之子取名為寂鎧。其父王往生時,國中所有人民齊心祈請王子繼承王位,他雖然連一時一刻都未曾貪著輪迴盛事,但是為了不傷人民的情面,就答應了下來。但是在登基前一晚做夢時,他看到文殊菩薩坐在明日登基的寶座上,對他說:「這是我的座位,而我是你的善知識,你和我坐在同一個位子上,這是完全不應當的。」他在夢醒後,因為覺得不應當,就逃走了。

 之後他在那爛陀五百班智達的領袖勝天座下出家,法名寂天。因為於無量的前世都與聖者菩薩有業緣,故而在無人的森林中修行後得以親見文殊菩薩,對於愛他勝己的菩提心生起了究竟的領受。之後他又修習無上密續之道,是一位獲得很高成就果位的成就者。雖然如此,但是他在外並沒有智者的高名或露出得成就的樣子。他收斂鋒芒小心謹慎,裝作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行,就那樣待著。因此法友們就輕視他,說他是個丟人現眼的三想者。所謂三想者就是除了吃、睡、走坐,什麼都不知道,這是看到前說那些情形,用來諷刺寂天的話。

 那時大家先是欺負他,之後為了逐步讓他自動離開僧團,有一次輪流講法時就叫他講法。大家都很好奇,寂天這個平常除了睡覺、飲食、大小便,其他什麼都不懂的人會講什麼法。大家帶著這樣的疑惑坐在那,他登上法座,就問他們:「我要講哪種法?要重複講之前聽過的經論?還是講之前沒聽過的?」此時不論是要欺負他的,還是開玩笑的,都說要講一個新的,他就講了《入行論》。我現在沒辦法清楚詳細地記得這個故事,總之,阿闍黎講《入行論》講到第九品〈智慧品〉的「若事無事法,悉不住心前,爾時無餘相,無緣最寂滅」的偈頌時,就慢慢從法座升到空中,越來越高,最後連身體都看不到,只聽到他講法的聲音,這樣講完之後就走了。

 聽法的弟子中,有天耳通和於不忘陀羅尼得自在的班智達們,他們專注在阿闍黎的法語上,設法把它記了下來。最後,中土的學者和迦濕彌羅的學者就對這本論有九品還是十品有兩派不同的看法。阿闍黎升到空中之後就去了印度南部。後來,之前在那爛陀對阿闍黎不敬、輕視他的人在懺悔之後,就前去迎請阿闍黎回印度北部,但是阿闍黎沒有答應。最後,就對阿闍黎說:阿闍黎若不能來,那麼,阿闍黎所造的《入菩薩行論》,紀錄下來的有九品和十品兩種,請問哪一種是正確的?同樣,論中說「亦當勤閱讀,學處眾集要、「或暫閱精簡,一切經集要請問「學處眾集要和「一切經集要」所說的這兩本論在哪裡有?答時就說這部論有十品,《集學論》和《集經論》這兩部論我是用班智達的文字寫的,放在之前住處屋頂的縫隙裡,去那裡看看就有了。講了這些,也圓滿賜予了《入行論》和《集學論》二者的教授。有這樣的故事。

 此後就有很多印度的學者聽聞講說此論。例如阿闍黎智生慧,他是印度那爛陀西門的守衛。印度佛教寺院的大學院會有很多人上門來辯論,所以就會有人守門,他們不是用刀槍守門。大班智達那洛巴也是那爛陀北門的守衛。有這樣的歷史故事。漸漸地教法在西藏盛行,之後翻譯了很多經論,其中西門的守衛智生慧所造的大釋現在就收錄在丹珠爾裡面。寂天阿闍黎所造的《集經論》雖然有藏文譯本,但是沒有收錄在丹珠爾裡,所以沒有製版,昆努喇嘛如是說。

 在雪域西藏,自從有了這部論,許多學者都依止這部論,令菩提心未生者生,已生者越來越增長,出現了許多依此實踐、造諸多教言的勝士夫。若以釋論而言,有說這部論有上百部西藏釋論,大概是有最多藏釋的一本論。就我所見,有布敦一切智所造的釋、殊勝上師福幢所造的釋,之後的學者也寫了許多釋論。

 宗大師雖然沒有造《入行論》的釋論,但是,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六度時,在講布施的實踐和精進波羅蜜多的實踐的部分,是以《入行論》為基礎而說,在講奢摩它的部分,則只稍微引用了《入行論》中如何修正念和正智的方法。至於在其他釋論沒有提出的《入行論》的那些難處,宗大師則是像開眼般講得很清楚,尤其是針對〈智慧品中困難的要點,在《中觀善顯》[1]的前面引了「比丘為教本,比丘亦難住」等,搭配吉祥月稱的善說,這個不共的說法,是智生慧也沒有提出的稀有善說。賈曹傑則是造了《達瑪仁欽的廣疏》。

 總之,許多智者和有成就的士夫都為《入行論》造了釋論。他們各自有各自不共的講法,這是非常好的。例如額曲王子無著賢所造《無著釋》,就是一部對心有助益的略說。他是把菩提心當成修行核心的人,就像是一位不共的、命中註定要來修此法的人。他是《三十七佛子行》的作者,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心性調伏的人,似乎是與布敦一切智同一時期。

 這次講解時,我會依根本頌大略解釋其字義,不會特別依某一部釋論來解釋,而是當下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像這樣的論有各種不同的講說方式,一種是分科判來講,一種是不分科判,依論本身引導來講。我於昆努喇嘛仁波切座前請法時,是不分科判地依根本論講的。〈精進品〉則是在其根本頌中就有稍微區分科判。今天不搭配科判來講,我就依著根本頌講解字義,當下想到什麼就講什麼,不會完全依據某一本特定的釋論。你們自己若想要搭配科判,看自己是依哪一本釋論,就依照那本釋論的科判,也無不可。

 為了容易在心上現起,透由區分科判,把整體的內容都包含在科判裡,這樣就會容易在心上現起。所以,有科判會有很大的好處。然而,若能不分科判地在心中串習熟悉根本十品的主要內容,這樣在談到《入行論》時,十品全部都會在心裡煥然出現。至於該如何做,就要依照各自的階段來考慮。

 



[1] 《入中論善顯密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