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寶性論》講記摘要 (14)

 《寶性論》講記摘要 (14)

20231014第一品 如來藏品

 

(子三)喻義結合

 沒有好的下士道的修行,很難談得上修學佛陀的道。換言之,有沒有資格修學佛法,要看心中有沒有下士道。所以,心中有比較清淨的下士道者,佛陀才會對他講能熟道,令彼生起出離心。能熟道為能斷道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修不了能斷道。要待彼所化打好這個基礎,修好能熟道,才對他講能斷道。修好能斷道才能證阿羅漢;證阿羅漢之後,才對彼說不退轉道,令彼生起菩提心,進入大乘,從而修行,成就佛果。《聖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未直接區分出「能熟道」等,這些是在解釋時解釋出來的。

 

下面解釋喻義:

 「善男子,如來亦復如是,知不淨有情界,知已為說無常、苦、空、無我、不淨可厭,令彼諸樂生死流轉之有情發起厭離、入聖法毗奈耶。」

 譬喻中的三個次第可以用來講引導所化由小乘進入大乘的次第:如來於第一次第是講能熟道,於第二次第是講能斷道,於第三次第是講進入大乘以及證得佛果。於五道中,會說見道和修道是能斷道,見道由空正見斷見所斷,修道由空正見斷修所斷;要生起如是能斷道必須先成熟相續,如來為此講說無常、苦、空、無我(獨立自主實質有的我空)、不淨、生死可厭、輪迴苦等等,令愛樂生死流轉的有情發起厭離,成為適合修行之身,這是第一個次第;接著如來就由空、無相、無願門講自性空的空性,令斷煩惱障,證阿羅漢,這是第二個次第;接著就要令轉入大乘並最終成佛,這是第三個次第。說上述三次第,是為了成立究竟一乘。

 

 《四百論》也說此初次第為能熟道,論中說:「最初遮非福,中間遮破我,後除一切見,知此為智者[1]。」初句是說能遮惡趣的下士道[2],後二句如其次第與前說初二次第意思一樣。

 此三次第也可以用來講引導直接進入大乘者[3]的次第,略述則是:由知母至生起大悲心及清淨增上意樂為第一次第能熟道,由此知道眾生需要離苦,需要救護,所以為利一切有情必須成佛;懂空性及其眷屬為第二次第能斷道,懂空性之後就知道煩惱根源為我執,而我執是顛倒識,所以我執能斷,我能成佛;由發心立誓開始是第三次第不退轉道。此於後詳述。

 

字詞解釋:

1.     毗奈耶:或指律或律藏,或指由三學調伏心。此處指後者,也就是說第一次第是要令所化心續成熟,亦即令彼生起出離心[4]

 

 「如來不以為足而捨精勤,其後為說空、無相、無願[5],令證如來之理門。」

 

如來為具聲聞種姓者、具獨覺種姓者以及具大乘種姓者,講說補特伽羅自性空以及蘊自性空二種微細無我,因為若不證此微細無我,聲聞、獨覺也不能證得解脫,不能證得阿羅漢果。(依此,)賈曹杰說《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所說三次第的初二次第是說得小乘阿羅漢以下的引導次第,接著說第三次第,則是為了成立究竟一乘。

 與自續派以下不同,應成派主張聲聞、獨覺也必須懂法無我。為何聲聞、獨覺也要懂諸法無自相?這是因為只要還未通達補特伽羅自相空,就不能圓滿破除補特伽羅我[6];而能圓滿通達補特伽羅自相空,卻不能通達諸蘊無諦實、無自相者,則是沒有的;這是因為依應成見,若在遮破的所依(空基)──補特伽羅和蘊──區分孰為實有、孰為假有,而說蘊為實有,補特伽羅為假有,或於所破法自相有上作粗細的區分,這些都不合理。

 若疑:此引導次第若是針對大乘種姓者所說,則不應在說完二無我之後,還說個第三次第,因為(一)在講說了全圓方便之後,才是講說甚深真實義的時候、(二)即使是針對在相續中生起的次第而言,也是先生起前五度,然後才生慧度、(三)第三次第也是宣說微細無我;所以,第二次第只講了破粗分所破的三解脫門。則答:如同靜命阿闍黎於《中觀莊嚴論》中說入道次第分為利根的入道次第以及鈍根的入道次第;同樣,此處正說的是《寶性論》的主要所化大乘種姓利根者的入道次第,由此也能推知大乘種姓鈍根的入道次第。

 大乘種姓利根者先要以量成立為利一切有情必須成佛,次以量成立能夠成佛,接著才發菩提心立誓「為利有情願成佛」,這是因為:未先以理由確定能夠成佛,就誓願成佛,是鈍根的作法。其中,前者最初是透由善解一切有情被輪迴所苦,以及善解由知母等發起大悲[7]以及清淨增上意樂之理,從而以量成立為利一切有情必須成佛;接著透由通達空性及其眷屬,從而以量成立能夠成佛;接著才發心立誓。同理可知,小乘種姓利根者在發起唯求解脫之心前,也要先懂空性。而大乘種姓鈍根者,則是在生起菩提心[8]之後,才通達空性[9]

 總之,《聖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所說的三次第,直接講了引導一補特伽羅依次由入小乘至入大乘的次第,以及於直接進入大乘者中,引導利根者的次第,間接則是講了引導大乘種姓鈍根者的次第[10]。於第三次第,雖亦說到空性,但這部分是以方便分為差別而說的支分[11]

 

字詞解釋:

1. 全圓方便:菩提心所攝的方便。

2. 空性及「其眷屬」:空性之眷屬指與空性相關的法,是懂空性就能了解的,例如:實有執著是可以斷的,因此解脫也是可以得的[12]

3. 以方便分為差別而說:指於此次第,主軸是修菩提心,菩提心所攝的空正見是其眷屬,也就是說,此處所講空正見是菩提心所攝的空正見。

4. 證如來之理門:通達勝義諦。

 

「如來不以為足而捨精勤,其後為說不退轉法輪與三輪清淨,令彼等種種自性有情入如來境界。趣入且證如來法性,名無上福田。」

 此說於初二次第引導具聲聞、獨覺種姓者直至證得各自菩提,接著於第三次第引導彼等入大乘,為說斷絕自利作意、於圓滿菩提不退轉法輪,以及三輪清淨,令彼等入如來境界,也就是進入通達全圓方便分所攝的空性的道,證得如來法性,成為無上的福田。

 字詞解釋:

1. 種種自性:指三類具種姓者。

2. 不退轉法輪:不退轉指於圓滿菩提不退轉,也就是生起菩提心;不退轉法輪則是指講大乘廣行道的佛經[13]

3. 三輪清淨:全圓方便所攝的業、所作、能作等三輪皆自性空。

4. 入如來境界:指證得全圓方便所攝的空正見[14]

5. 證如來法性:證得如來自性法身[15],指成佛。



[1] 賈曹杰《四百論釋》(任傑所譯)對此偈的解釋:「對暫時不堪接受真性的法器,若說真性,就會譭謗一切因果作用,認為善惡無有區別,因為作惡則墮惡趣,所以最初若說善惡業因果,使人容易瞭解。首先應說善惡因果遣除造作非福惡業,這是正說的時機故。中應就我與五蘊以五種尋求皆不可得,遮遣二十種薩迦耶見的實執境,斷除粗我。其後於已經成就道器的眾生,就應該說補特伽羅無我。說無我亦顯示諸法無諦實,遣除一切邊執見的次第。誰若了知此說法的次第,彼就可以稱為有次第引導所化弟子的智者。譬如有善巧的的良醫,或以素食,或以葷饌,種種方法治療病者,能使病者得愈。

[2] 這不是指凡能遮惡趣的就是下士道。

[3] 直接講的是大乘種姓利根者。

[4] 老師補充。

[5] 依體、因、果依次修自性空之空、無相、無願。

[6] 所以,若要斷除輪迴,就必須懂法無我。

[7] 老師:此處重點是生起大悲心。於自身修無常、苦、空等苦諦、集諦的內容,會生起出離心;於一切有情修那些內容,則會生起大悲心希求彼等能夠出離、解脫,從而瞭解為利有情必須成佛。

[8] 此為引導大乘鈍根的第二次第。

[9] 此為此為大乘鈍根的第三次第。

[10] 老師補充。

[11] 對大乘種姓中的鈍根、利根者皆是如此。

[12] 老師補充。

[13] 老師補充。

[14] 老師補充。

[15] 老師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