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寶性論》講記摘要 (15)

 《寶性論》講記摘要 (15)

20231021第一品 如來藏品

 

賈曹杰談到對《聖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以及《解深密經》、《如來藏經》等的幾種誤解:

 

1. 認為《聖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所說的三次第與《解深密經》所說的三法輪次第同義。

 

實則:《解深密經》所說的三法輪次第是別別針對不同所化根器而講;《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所說的三次第則是為了成立究竟一乘而說,是針對同一所化有情漸次引導的次第。所以,彼二經所說三次第不是同義。

 

2. 認為《如來藏經》是《解深密經》所說的第三法輪的例子。

 

實則:《解深密經》所說的第三法輪是講三性三無性,是將諸法無自性分為依他起生無自性、遍計所執相無自性和圓成實勝義無自性等三方面來講,其中只針對遍計所執講了無自相;《如來藏經》則說一切法都是無自性、無自相。所以,《如來藏經》無法成為《解深密經》所說的第三法輪的例子,佛在勝義生提問之後所立刻回答的內容(《解深密經》)才是其例子。

 

3. 認為《如來藏經》與《解深密經》都是了義經。

 

實則:《解深密經》說遍計所執是諦實空,依他起、圓成實都是諦實有;《如來藏經》則說一切法都是諦實空之自性清淨。所以,彼二經不可能同為了義經。

 

4. 認為《解深密經》與《寶性論》在究竟三乘或究竟一乘這方面的主張相同。

 

實則:《解深密經》講究竟三乘,《寶性論》則是由解釋《如來藏經》的意趣來成立究竟一乘,所以彼二在這方面的主張不同。

 

5.1 認為《如來藏經》與《解深密經》講了勝義諦「常事」,且由本論之本釋無倒開解此義;5.2雖然認為《般若經》只說了世俗自空,沒有像《如來藏經》談了更為殊勝的勝義他空,卻又承許《釋論》說應依《般若經》來解釋法寶所攝的見道與修道無分別智。

 

賈曹杰認為這是心智失常之語。

 

6. 認為《般若經》是《解深密經》所說的第三法輪的例子。

 

賈曹杰認為這種主張既不了解《般若經》及《解深密經》說了什麼,也不是聖言意趣。

 

(癸三)配合餘經:

 

由念一切有情皆有此清淨種性如來界,餘經云:「譬如砂礫中,純金不可見,淨治方可見,世間中如來。」

 

其中前三句是譬喻,最後一句「世間中如來」是說:如同此喻,有情世間中雖有如來法性自性清淨,但是被實執分別所障而不可現見,斷除實執種子時現證空性;等到諸垢盡除,此盡除諸垢的離繫就是正等覺的法身。

 

字詞解釋:

1. 清淨種性如來界:指有垢真如。

2. 有情世間:情世間,指有情。

3. 斷除實執種子:一旦現證空性便證得見道無間道,開始正對治分別實執及其種子。

4. 盡除諸垢的離繫:盡除諸垢指盡除以所知障為主的一切垢染,離繫指滅諦。

 

有情皆具正等覺的法性自性清淨,在這一點上沒有差別,對此便假名說為「具正等覺」。這只是因為有情的心皆自性空,故假名而說,並非真的如此。下述為對此的誤解及自宗的駁斥:

 

1. 誤解此是說:有情相續中真的有具自性清淨及客塵清淨的法身;那麼,若如所誤解,則一切有情應都無任何違緣障礙其現見如來界自性清淨,若如此,喻義就會不相稱。

 

2. 若說:「有情相續雖有具二清淨的法身,但因被有情自身客塵所障,故而不見。」這種說法實是自相矛盾,若如所說,則有情相續所具的客塵清淨是指自相續的客塵清淨嗎?若是,則不合理,因為這意味著在自相續的煩惱垢染一點都未斷時,自相續就已經有客塵清淨的離繫了;若客塵清淨是指自相續沒有他相續的垢染,則如無瓶之處沒有瓶,同樣,自相續中本就沒有他相續的垢染,這種離他相續垢染的滅諦,我們無始以來就有,如此,不必觀察空性真實義就能得滅諦了。

 由有漏慧至見道第一剎那的無漏慧,其間的轉變如何產生?對此,唯識宗會講一個無始以來由法性力而存在於有情相續中的無漏慧種子,清辨論師則駁斥說:此無漏慧種子是否由因緣所生?若是,則是因緣所造作,就只是廣增,而不是自性住,自性住種性必須是無為。中觀宗則認為自性住種性必定是無為,若是基於努力而漸漸增長的,則是有為,是廣增。

 

有他派認為:自性如兔角,單說無自性,就如單說無兔角般,成辦不了任何事,自然也成辦不了佛果,必須講一個能夠變成佛的,所以要將智分也說為如來藏才行[1];另外也有說:勝義諦也包含具境,凡是所現與事實相同的境與具境都稱為勝義,凡是所現與事實不符的境和具境則稱為世俗[2]

 

中觀宗則認為:空性在現證空性的智慧前無差別,所以經中會說一切法的法性無差別,但觀待其所破,由所破差別,亦可說瓶的空性與柱的空性有差別。同樣,真如也可分為有垢真如、無垢真如,或離分別煩惱的真如、離俱生煩惱的真如、離某些所知障的真如等等。講空性,一定要講觀待;因為是觀待,所以基於不同的座標(不同的觀待處),就可以說有垢真如假名為近取、無此則菩提不生。菩提與擇滅也都是觀待而立,心的空性一旦遠離客塵就成為無垢真如,可以稱之為菩提與離繫果[3]。基於此,就不必如他派去講一個「常事」,或是講一個既不是常也不是無常的內容。

 

(辛三)認明淨治法:

 

經中有說具慧菩薩的能淨界六十法,此能淨有垢真如的功德六十淨治法有哪些?

一、四種菩薩莊嚴:行菩薩行時能做莊嚴的戒、定、慧三學以及陀羅尼。

二、八種菩薩光明:以得正法光、離愚痴暗故,而有光顯法門的念光、慧光、證光、法光、智光、諦光、通光、行光等八種光明。

三、十六種菩薩大悲:緣執種種見(之有情,後同)、四顛倒、執我與我所、五障、貪著六根境、七我慢、退失聖道、不得自在、瞋與惡業、無聖慧、不解甚深緣起、不斷見習氣、不捨苦擔、諂與慢行、退失善趣與解脫的有情──緣以上有情,願彼等離苦。

四、三十二種菩薩事業:癡眠者令醒覺、勝解下劣者令學廣大、求非法證令求正法、邪命者令得正命、邪見者令得正見、非理作意者令如理作意、……、貪身命者令無貪著、離三寶者令不斷三寶種、退失正法者令受持正法、離六念者令得六念、為煩惱所障礙者令無煩惱、具不善法者令得善法。

 六十淨治功德為菩薩的功德。

 

(庚二)宣說菩提等三的經文分三:(辛一)示菩提;(辛二)示功德;(辛三)示事業。今初:

 

經說菩薩能淨界六十法時,即說界;經說佛正等覺八十法時,即說佛菩提、功德、事業等三處。所說佛正等覺八十法有哪些?十六種大菩提悲、三十二種佛功德、三十二種佛事業。

 

首先由顯示十六種大菩提悲闡明佛菩提。十六種大菩提悲:無根與無處、寂與近寂、自性光明、無取無捨、無相與無緣、三世平等、無身與無為、無別與無住、非身心境、無取與無事、空、等同虛空、如實安住、入相而無相、無漏與無取、淨無垢無惑。

 

(辛二)示功德:

 

其次由說十力、四無畏、佛的十八不共法[4]闡明佛功德。

 

(辛三)示事業:

 

示佛功德後,說如來無上事業,對應十力等佛功德,分別有十種不顛倒說、四種不怯弱說、十八種具果說共三十二種佛事業。

 

(戊三)攝義:

 

如是應如《聖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廣說,通達此等七金剛處自相。



[1] 有他派不承許唯將某種無遮說為如來藏,例如麥彭(米滂)仁坡切,他在《如來藏大綱要獅吼論》中說:「將無遮承認是如來藏毫無意義,這樣應成與聲緣具有共同的種姓了,以此不能成立可以成佛,原因是:唯以此即可斷除所知障產生一切智智也完全不合理,且無遮的自體不具明智分,故成佛時也不可能有明智。」

[2] 此段老師課後修改。

[3] 老師補充。

[4] 十力、四無畏、佛的十八不共法於賈曹杰《寶性論大疏》卷十五列為離繫功德,詳見後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