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5)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5

 

 根本頌(24

醫王尚不用

尋常療病法

以溫和妙方

治無量重病

 

善巧具大悲的佛薄伽梵由宣說不墮二邊的道來引導所化入道,這是善知方便、善於調伏的做法。佛陀並未一開始就對初修業者講捨身等難以想像的學處;即便是講智慧的修行,也並未一開始就對非器者講一切法皆自性空,而是只講粗的補特伽羅無我,有時還會講有我。接著漸次往細處走時,才談到有各種粗、細的法無我──談到了二取空的真實義,更細的則是講了名言中不破自相,但勝義中無自體性,而經典中究竟的意趣則是一切法唯是由名言力而有,並非以自體有──這些講法都是在見解上配合所化有情的智慧來做有次第的引導。講修道的次第時,也並未對初修業者講你要擔負一切有情、要成辦佛果,而是講了暫時的種性決定,說只要獲得聲聞或獨覺阿羅漢果位就是得到了最究竟的果;等到所化有情的心量漸漸增長,才對他們說究竟一乘。這是一種善巧引導的方式,佛陀並未說一個如刺燒等的粗暴醫療方法,而是講了一個善妙的、有次第的修心引導。

 

根本頌(25

導師亦先施

蔬菜等食物

於此串習已

漸能施己肉

 

比如以供養而言,首先供無主物;供有主物時,也從只供水開始;同樣,於布施時先布施自己吃喝剩下的殘食給螞蟻,先這樣布施來修心,待漸漸心力增長,就要修學布施自身的肉、自己的命。

 

若問:捨肉的界限是什麼?則說:

 

根本頌(26

若時於自身

生如菜等心

爾時方捨身

於彼有何難

 

透過修學殊勝的智慧與方便,待心量漸達高處,開始直接捨肉時,即便身體有苦,內心也不會感到苦;若智慧與方便的修行繼續依次第增長,最終就會達到即便施身也沒有任何苦,如《上師相續論》所說:「聖者死病及,老苦從根斷」,這是與凡夫不一樣的。若能依次第修心而一直串習,到了需要布施身、命或受用時,就不會有任何困難。難與不難取決於是否於心串習,這一點非常清楚。「久習不成易,此事定無有」,如同此說,若串習,沒有事情不會漸漸變容易。

 

而且,因為有智慧與方便的不共功德,所以:

 

根本頌(27

斷惡故無苦

善巧故無憂

惡業邪分別

損害其身心

 

因為斷除了惡因,所以沒有身苦;因為了解真實義以及有大悲心,因為智慧與方便有這般殊勝的功德,所以心裏也無任何不悅。若心中像我執這樣的貪著與愛執很強烈,則自己即便只受到微小的傷害也會無法忍受;菩薩則不同,即便會有之前所造惡業的果身苦,但是因為修學智慧與方便之道,等到漸次證量夠時,就不會有苦了,就如《寶鬘論》所說:「彼既無身苦,心苦云何有?」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4)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4

 

 根本頌(14            

應依人身筏

度脫大苦海

此筏難復得

愚者勿貪眠

 

獲得如舟船般的殊勝賢善所依身時,就要依此來度脫大苦海因為這樣的舟船以後很難再得,所以要呼喊著「喂!愚者」來叫醒自己──有這麼好的機會時,不要耽著於睡眠與懶散所帶來的快樂滋味,應不分晝夜地精進,這是教誡所說。

 

根本頌(15

棄勝喜正法

無邊喜樂因

何故汝反喜

散掉等苦因

 

棄捨喜樂的因──無邊的勝方便勝喜正法,又因為身語意暫時的掉舉以及綺語散亂而去喜歡遊戲玩樂這些苦因──這樣做毫無意義,所以為何要喜歡這些?不應該喜歡這些。

 

那麼,若想:要如何精進?

 

根本頌(16a

無怯資糧軍

專修令自主

 

打仗時首先要有自信與勇氣,也就是要不畏怯,然後還必須準備兵器、鎧甲與補給;同樣,加行時要積聚資糧大軍,正行時要把武器不多不少地運用起來,像軍隊戰鬥般,用正知正念之慧這樣的兵器做為所斷的正對治,最終戰勝彼方。如是透過斷除那些障礙我們進入善的粗重來戰勝它們,從而得到對身心自在的果。「令自主」的段落講了四個內容。

 

根本頌(16b

修自他平等

及自他相換

 

此處講到修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好像是在第九品的解釋裡,有人解釋說這個與此處的內容不合,應該是偽造的。我想詳細的內容雖是在〈禪定品〉講,但是因為精進也需要這些,所以就提了一下。

 

然後講如何去除怯弱的懈怠:

 

根本頌(17a

不應畏怯說

我豈證菩提

 

不論對法或世間的應做之事,我們都不應怯弱,所以學習佛法要有勇氣與信心,應如當先賢所說:「心極法依止,法極窮依止,窮極死依止,死極依山洞」,以及「出於人群,入於狗伍,獲得聖位。」密勒日巴尊者最初於札嘎達索修行時所作的證道歌是非常強大且決絕的法語,例如:「我樂不被親友知,不樂不被敵者覺,若能死於山中屋,瑜伽士心得滿足」,必須是像這樣才行。

 

我要講一個故事:西元1980年初我和一位從藏地來的人談話,他講到漢人他們有武器、有計謀、人多勢眾,他這樣講時,看起來很怯弱,似乎連大氣都不敢喘的樣子;又有從朵玫方向來的一位老僧,他談到漢人的惡行,我問若以一敵一會是如何?他就說那樣可以勝過。人的勇氣與信心會有如是差別,真是奇特。

 

根本頌(17b

如來諦語者

說此真實語

 

為何不應怯弱?唯說利益語與諦實語者如來於《妙臂請問經》說如是真實語:

 

根本頌(1819

所有蚊

如是諸蟲子

若發精進力

亦證無上覺

 

況我生為人

明辨利與害

若不捨覺行

何故不證覺

 

所有的蚊、蜂,以及像這樣的各種昆蟲,它們若能發精進力而努力,即便是需經無數劫才能得到的難得無上果位也能得到;像我,現在生為很好的種性,不僅如此,還有善知識為怙主,並且知道善惡取捨之處,當此之時,若能不放棄菩薩行而如理修學,又怎會不能得菩提?一定可以得到。

 

根本頌(20

若言我怖畏

需捨手足等

此未辨輕重

愚故徒自畏

 

若想:要得無上圓滿菩提,就要修學布施頭與手足等,要行諸多難行的菩薩行,所以我害怕、怯弱;則答:無需退弱,修行的輕重難易是由心的差別導致,所以即便在身體上領受同樣的難與苦,也會有能忍與不能忍的差別,因此,是因為沒有觀察、沒有思惟暫時及究竟的利損才導致畏怯。

 

根本頌(21

無量俱胝劫

曾多受截斷

刺燒及割剖

仍未證菩提

 

我們從無始至今都在輪迴,在無數劫的長時裡墮於惡趣,雖然直至今日都在受炙燒割裂等各種輪迴苦,但是這些對證得菩提都未曾有任何幫助。

 

根本頌(22

吾今修菩提

此苦有限量

如為除內疾

應忍刀割苦

 

我今日透由了解取捨處來修學成就菩提的方法,在這個時候,必須接受苦,必須能夠住於少欲知足的禁行而行種種難行。此外,捨頭等的苦不但能成辦善果,而且這些苦是有時限的,就像身上中彈極不安樂時,為了治傷就把傷口割開醫治,同樣,這樣的苦一定能成辦遠大的目標。

 

根本頌(23

醫皆以手術

微苦治重病

故為滅眾苦

亦應忍小苦

 

以世間而言,醫生會扎針、炙燒,現在還會動開顱手術、開心手術以及對肺、肝、腎等動手術,會用較輕微的不安樂換取無病痛的安樂,因此,為了消除無邊的大苦而受取少少的苦,這是值得且必要的。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3)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3

 

 根本頌(12

碰觸滾燙水

嫩肉極刺痛

已造地獄業

何故安逸住

 

在惡趣有非常大的冷熱之苦,其中與熱觸相關的,例如正在癒合的傷口嫩肉被澆上熱水的那種苦,有這種極難忍受的痛苦。所謂的有情地獄都是自己的業力所造,《俱舍論》及《時輪》談到的地獄,其處所、形狀和量都不同,《俱舍論》說:「其下過二萬,無間深廣同」,雖然對於結構佈局的講法有所不同,但是就像有情所造善業的果,以及佛地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些雖然在凡夫的心中理解不了,但都是存在的,就如《入中論》所說的「世界不細塵不粗[1]」一樣。密續在這方面雖然講了很多,但總的來說,若能於風心得到隨心所欲的自在,則情器的量與形狀就根本沒有合不合理的問題。從心不調伏來講,罪惡的心所造的果是現在人類的心理解不了的,會有根本理解不了的處所樣貌與冷熱程度。因為不論我們怎麼想,都不出人世間有的或見到的,此外則無法想像,所以就會生起倒見與懷疑。若對此仔細思惟,從寂靜方面講到佛果地不可思議的功德時,心中不會有太多接受不了的,但是在講最極不調伏的罪惡心的果時,就會有心中接受不了的。惡趣世間的處所、量及形狀等各種結構佈局完全不能確定,這是因為業力不可思議,所以會現到各種不同的果。

 

比如,那些在人世自己可以領納到的現法,例如器世間有情的身體結構,以及風、氣脈與明點血液等,因為可以親眼目睹,所以我們心中不會接受不了;至於其他那些我們領納不到的,例如眼前見不到的身體,其整體情狀以及其別體如眼睛的狀態、腦子與每一條脈的情形,即便解釋說是像這樣、像那樣,我們心裡大概還是接受不了的。

 

同樣,這個世界上的各種蟲類,配合春夏秋冬、天氣的冷熱與地勢的高低而有各自覓食、進食的方式,這些所在地區的冷熱和食物的多寡等導致了各種身體形狀、顏色以及身體的各種不同表現,這些都很不可思議。但是因為這些是親眼所見,所以不會不信,若完全沒有看過,那麼在聽到這些時,大概就會無法相信。同樣,惡趣的處所是看不到的,若是不了解而看著人世間說:「這裡沒有啊!哪裡會有?」這樣的講法就不合理,比如以「在瑞士地區沒有」為理由而說在這個世上沒有,這就是一個不正確的理由,因為即便在一個地區沒有,也可以在其他地區有。就像對一個瑞士人說西藏是這樣、是那樣,他很可能完全無法想像,會認為怎麼可能,但確實就是那樣。

 

對於那些若是有,則觀察時就會能看到的,雖然可以用確定看不到為理由來成立沒有,但是,說「因為沒看到,所以沒有」,這是因為真的沒有,所以沒看到?還是其實是有,只是沒看到?到底是怎樣呢?會有這樣的區別,所以把這兩類區分開是很重要的。

 

「若住於地獄界,由業力而有燒紅的熱鐵大地,方隅都燃燒著火焰,有強力的身苦助緣,受苦者自己的身形又非常龐大,皮膚又如幼童的食物般柔嫩,如是因緣聚合而由不共的業力成為一個受不共苦的受苦者。明明已造下能生如是地獄的業且未衰,為何還這麼快樂?」我們若仔細想想,今生所造善惡二者中,定是後者更多,而在此之上,我們出家人還因為受戒而會有許多遮罪,就如「某些人的戒是樂,某些人的戒是苦;具清淨戒者得樂,毀清淨戒者得苦」所說。

 

根本頌(13

不勤求欲果

脆弱多苦害

瀕死仍似仙

嗚呼眾苦摧

 

不精進於成辦善因,卻希求善妙樂果;遇到苦時根本忍受不了,內心軟弱而有眾多苦害;雖然必定會死且確定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去往可憐之處,現在卻還像天人似地安坐著──嗚呼哀哉!彼等必定會被眾苦摧殘。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佛離一切垢清淨妙行隨欲而轉。能於一微塵境上,示現盡量虛空際一切世界,及現一微塵遍於無邊一切世界。然彼一塵亦不加大,一切世界亦不減小。」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2)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2

 

 根本頌(7

死亡速臨故

及時應集資

屆時縱斷懶

非時有何用

 

此偈是在教戒:因為不用太久就一定會死,所以不能放鬆輕忽,必須(及時)積集資糧;若等到面臨死亡時才斷除放逸、積極努力,就會因為是非時而不會有多大利益──那時還能做什麼呢?什麼都沒法做了,所以說不能放到明天、後天才修,當下就要修行。

 

根本頌(8

未做或著手

完成其半時

死主驟降臨

嗚呼念遭毀

 

如同「事業吃喝未完都剩下,必會毫無自主放下走」所說,因為死主不定,所以,不會因為某些補特伽羅事情還未做,某些補特伽羅事情已經做一半,因此就把一些補特伽羅先帶走,另一些之後再帶走──並不會這樣,所以應思惟死無定期。

 

根本頌(910

因憂惱力致

垂淚眼紅腫

親友已絕望

見閻魔使容

 

憶罪感憂惱

耳聞地獄聲

驚慌穢沾身

爾時復何為

 

如是突然被死主抓住而面臨死亡必須生死離別時,將死之人流淚悲傷,遺族父母兄弟姊妹也對他活著不抱任何希望,一邊彼此悲切傷心,一邊忙著上供下施,在這個確定即將黯然死別的時刻,彼此都因為悲傷而雙眼紅腫流淚。如同密勒日巴尊者所說:「所謂恐怖屍體彼,就在瑜伽師身邊」,自己除了在幾點死不確定之外,死是一定會死的。看著閻魔使的臉的當下,想著今生未死前有沒有做什麼對來世絕對有益的善,結果發現沒有一個確定可靠的善,而惡的方面則因無始串習之力而猛烈有力,因此心中更加忐忑不安,因為記起了自己的罪過而傷心;如是耳朵也會聽到嘈雜聲等來世會去惡趣的徵兆,「四大混亂之表象,支節解體以水等」,是說會生起強烈的不適。彼時完全無法思考,金錢和物質也都幫不上忙,即便是一個平常能說善道、嘰嘰呱呱的人,彼時也會陷入極大的困境中。這些大概是可以確定的。而且我們因為從小聽過很多前生來世的事情,所以就會特別害怕。

 

心識是由前前相續延續到後後相續,若不是心識,就不會成為心識的近取因。無上密續的典籍講了很多粗細心識的內容,粗分心是由粗身為增上緣而有,這是很清楚的。我認為,比較難依靠我們的眼識與耳識來成立前生。整體而言,心有粗細之別,這大概能推斷出來,而心生為了別的體性,它若沒有前心做為等無間緣就生不出來,比如,腦的微塵以及外在的樹的微塵在細微的成分上是無法區別的,《時輪》中講,世界形成之時,虛空塵一分變成了外在器世,一分漸漸形成內在情世間有情的身體,也就是說,同一類外在的微塵要分成可以變成心識的所依以及不能變成心識的所依這兩種。

 

又,若在色塵本身就有能生心識的功能,這樣就會有應成無盡的過失。因此,若以否定其他可能性的正理來觀察,若不承許心識是進入一個能夠作為心識生起的所依的細微色塵裡,然後漸漸生出粗心,那麼就會有很多問題難以回答。佛教徒會說:「心識無始,生亦無始」,若問何以無始?就只能回答是法性,沒有別的答案。我們的內心有領納,這也是法性;外在的微粒是怎麼有的?這也是法性。因此法性是絕對有的,而這樣的觀察就是依法性正理來觀察,對於這種自然俱生的存在沒有特別的解釋。以承許法性正理作為基礎,其上還有作用正理,以及觀待的正理,亦即所謂「若是此,就必須是彼」,是由觀待來成立或是由如此才合理的正理來成立。

 

以外在的微塵而言,一個化學物質摻雜了其他化學物質就會變得不一樣,同樣,以內在的心識而言,一個瞋心強烈的人若練習串習慈悲心,即便不能令瞋心消失,也能稍微改變個性。心識內部相互觀待而會有變化,像這樣的正理就稱為觀待的正理。由思惟瞋恚的過患以及慈心的功德,從而於心中生起新的定解,然後串習此定解,透由如是串習的相續,慈心的相續難道不會越來越強大嗎?透過像這樣的方式,佛教對這方面有清楚的解釋。

 

根本頌(11

汝如魚翻滾

今生尚懷懼

何況昔罪引

猛烈地獄苦

 

「汝如魚翻滾」是說就像魚在亂跳,在今生尚未斷氣之前,就有很多痛苦的表情,更不用說到了後世墮惡趣時,會有不可思議、難以忍受的苦。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1)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01

 

 根本頌(4

遭惑獵人捕

陷入生網者

已赴死主口

云何仍不知

 

首先,去思考輪迴的過患以及違緣等不順品,這樣做是有好處的。被如同獵人般的煩惱網或陷阱捕獲、主宰,被其捕獲後陷入生網的我們,心中想的只有煩惱,做的只有罪業,其果就是生死一個接著一個,連續不斷地輪迴,對此難道到現在還不了解嗎?

 

我們生病、事不順遂、生活千瘡百孔,即便在自己的家園也不斷地諸事不順;待離家到了異國他鄉,不論自己或他人在剛遇見時,都是盡量講得很好:「你過得好嗎?」「我過得很好。」「我也是。」即便過得不好,也粉飾說過得好。如果有人問候你是否過得好,若答我病得很重,這樣就會像觸霉頭似的,所以即便有病也不得不講我很好,之後漸漸才會講一些心裡話,等再過一陣子之後,雙方就會開始哀哀叫,一方只講有這些和那些不順的問題與麻煩,另一方也只講各種不行、不順,除了唉聲嘆氣,就沒有別的了。

 

現在我們雖然記不得出生時的生苦,但是確定曾經受過大苦,在母胎住了九個月又十天的這段期間,以及在出生的階段,以及從出生後到一定年月之前,都是處於無依無怙、弱小無力的狀態。

 

之後在被老苦折磨的階段,也是各種不行、不順,叫苦連天,這就是我們的法性。我們漸漸在沒有白髮處生出白髮,在沒有皺紋處生出皺紋,老苦逼迫而至,此時人生運用智慧的時光已逝,在此日落西山之時,自己不快樂,別人也看不起你、貶低你,因此一定會更不快樂。老苦是非常苦的。我們人生的起點是從生苦開始,結束時是以死苦結束,期間則一定有老苦、病苦,以及求不得、怨憎會等苦,天天被這些苦折磨,因此一直是被苦苦、壞苦、行苦三者之一折磨著,就像一直處於惡劣的陷阱中,所以波多瓦大師說:「並非不該降臨到我們身上的事降臨了,並非不該病的病了或不該死的死了,也不是不該事不順遂的不順遂了,只是會病的病,會死的死。」總之,生老病死的苦並非一個不該降臨的降臨到身上。若不想要生老病死,就要斷除生的相續;要斷除生的相續,就要斷除煩惱,因此就要與煩惱爭鬥。這段話確實對心很有益處。

 

根本頌(5

漸次殺吾輩

汝豈未見乎

仍嗜睡眠者

如牛見屠夫

 

「吾輩」,我們人類是一種吾輩;人類中,是藏人的也是一種吾輩。「漸次殺吾輩」,比如,從先前到瑞士定居到現在還不到一代,不過是十五到二十年,最多不過十六、七年,想想看在這樣短短的時間內,有多少人往生了!就像以前我們在固噜修路的時候,會說某某人最近都沒有消息,可能往生了,會想到那些在印度往生的人,在瑞士也是一樣,吾輩漸漸減少,人都變沒了。以前的孩童現在變成了青年,以前的青年現在變成了老人,以前的老人現在什麼都沒了,只剩下名字;若有照片,就會說這是我們故去的兄長、老師──除了變成念境之外,說得好像他已經脫離三界,渺無痕跡,到哪裡找都找不到了。像這樣的情形,我們是親眼目睹的,如此若還是一樣輕鬆地安睡,安逸地待著,就說是「如牛見屠夫」。

 

根本頌(6

通道皆已封

死主正監視

此時汝何能

貪食嗜睡眠

 

通往解脫這個無死果位的道路已經完全封閉,死主也正在窺看監視,在此情形下,還安逸地坐著是不行的。這就像一頭牲畜確定明天就要被殺了,卻還悠閒地待著一樣。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頁面 1 / 18: 123456789101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