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 (星期六) 是藏曆薩嘎達瓦殊勝月第一天,藉此殊勝緣起,特辦理上師薈供,時間:10:00~11:30。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javascript:void(0)

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8)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8)

接下來講各別的迴向。

 

根本頌(7)

祈願諸病者

尚未痊癒前

我為醫與藥

並作其看護

 

生老病死苦之中,病苦是最糟糕的,所以特別針對病苦迴向,所有的病人在病癒之前,願我變為醫生、藥及其看護。

 

根本頌(89)

盼降飲食雨

解除飢渴難

饑饉中劫時

願我成飲食

 

為濟貧困者

願成無盡藏

種種妙資具

皆現彼等前

 

願我變為飢渴可憐的有情的飲食,去除彼等的苦難。「飢饉中劫」所說的劫,《瑜伽師地論》等的解釋略有不同。饑饉劫來臨時,願自己成為飲食;對於資具貧乏的有情,願我成為彼等無盡的寶藏──願能無盡地施予一切希求的受用。

 

根本頌(10)

為成有情利

亦應無惜施

我身及資材

三世一切善

 

為了成辦一切有情的利益,不僅布施自己的身體及受用,連三時所積的一切善都毫不吝惜地布施。為何要這樣布施呢?理由是:

 

根本頌(11a)

盡施將離憂

吾心成涅槃

 

完全沒有貪著身體及受用的慳吝心,從而於捨心的串習終達究竟時,就能夠證得一切遍智的果位,因此,捨一切則能得涅槃,或說能得無住處涅槃。所以,既然我心希求的是涅槃,就必須捨一切。不僅如此,即便自己心中的捨心未能增長而被慳吝的執著束縛,也還是遲早一切都要捨,既然想捨也好,不想捨也好,都一樣要捨,那就應該一起捨給一個大的目標。

 

我們從西藏逃出來的時候,有捨給別人的心也好,沒有那樣的心也好,漢人追來的時候,都不得不捨。簡單來說,不論袋子裡是否帶著一個碗,反正是除了這個,別的什麼都沒有,就這樣逃出來。同樣,從此生去往來世時,也是終歸一定要捨,所以,

 

根本頌(11b)

一切同須捨

施有情為勝

 

應把一切將捨的都一起捨給一個大目標。

 

根本頌(12)

我已將此身

隨宜施眾生

應任其所欲

恆常打罵殺

 

因為我的心是想成辦涅槃的,而且遲早一切都得捨,所以應該從現在開始,衷心布施身、受用及善根給有情。既然我已經隨宜布施此身給一切有情,所以,從現在起,不論是被他有情損傷自己的身體、危害身命、捶打等,不論發生哪種情形,我都不會不樂意,因為我已經成為有情的受用,所以就像家裡的東西都掌握在主人自己手中一樣,任由有情自己作主。

 

根本頌(13)

縱戲弄我身

侵犯或譏諷

既已施吾身

何故復珍愛

 

他人「戲弄」我身,也就是不當地欺辱我身;「侵犯」我身,也就是損惱我身;「譏諷」我身,也就是打量我的身體,從而態度放肆、大驚小怪而譏笑。他人若這樣做,我們雖然會因為覺得他在欺辱我,從而生起瞋心,但是一個修學菩提心的行者對此就不會不高興,完全不會執為我所而說「是我的」,因為完全沒有什麼要照顧保護的,所以,「何故復珍愛?」這是在說不應執為我所。珍愛是指保護它免於傷害與痛苦,以及成辦其利樂等。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台灣大乘法幢佛學會新課通知—釋量論新課

課程名稱:釋量論第一品自義比量

教授師長:見悲青增格西 (中文教授)

時間:2023620日起每週二945-1145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1258樓之3

教本:《釋量論疏顯明解脫道》(賈曹傑達瑪仁欽著) (佛學會提供)

 

《釋量論》<第一品自義比量>在說什麼?

賈曹傑尊者於《釋量論疏顯明解脫道》禮讚文說到著書的目的:

【以勝義諦破世俗,言世俗時勝義衰,常斷邊見他自在,為增劣慧理光明。

遠離無垢理思辨,有慧唯戀依教文,或僅依於單足住,為攝欲證真如疏。】

一、有人建立勝義諦的論述時,破壞了世俗諦,或談到世俗諦時,破壞了勝義諦,因此被常斷二邊見所主宰。為了讓這樣的劣慧者獲得智慧光明,所以賈曹傑尊者造了此論。

對有心學習經教的人來說,雖然認知到學習佛法的核心諸法的真實性非常重要,但多半從學習中觀或唯識的二諦說法開始。然而,若能從基礎開始學習經部的二諦說法,不僅能了解經部的見解,對學習中觀或唯識的二諦說法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有人缺乏無垢正理的辨析能力,僅僅依佛經字面來理解佛法,這就如同只憑單腳走路想到達遠方。為了攝受這樣的人,使其用理來理解佛法,所以賈曹傑尊者造了此論。

也就是第一點指出:這本書要光顯與經部共同的二諦內容。第二點指出:是要用無垢正理來光顯。

這二點在《釋量論》<第一品自義比量>就可以看到。

2023年5月28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7)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37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此處由七支來講(受持菩提心的前行),或加上皈依,從八支來講。首先講隨喜。

根本頌(1

歡喜作隨喜

一切有情善

暫息惡趣苦

受苦者住樂

 「暫息惡趣苦」,住於輪迴的一切有情從惡趣的苦獲得休息,這是說,若由三有輪迴苦中暫時脫離惡趣苦,獲得增上生賢善之身,這就是有情從要受的惡趣苦獲得了休息之處,所以,「休息」是結合增上生來講。從而也隨喜能得它的因,也就是善,依靠善因才可以暫息惡趣苦。對於那些因此暫時從惡趣苦解脫而住於增上生之樂的有情,歡喜作隨喜。

根本頌(2a)

隨喜所集善

此為菩提因

 「隨喜那些成為聲聞、獨覺菩提因的已造及正造的順解脫分之善」,這樣說也是在隨喜解脫的因。

 

根本頌(2b)

隨喜諸有情

跳脫輪迴苦

 隨喜一切有情遠離輪迴苦──就如「業煩惱滅故解脫」所說,安住於業與煩惱盡除的解脫──安住於滅諦寂靜之界。

根本頌(3a)

隨喜佛子地

救護者菩提

 我亦隨喜大乘菩薩的究竟所證──決定勝,也就是一切遍智的果位,以及能得彼的地道功德。

根本頌(3b)

歡喜作隨喜

為令有情樂

發心善如海

並饒益有情

 

全心專注於讓一切有情得樂,這樣的發心稀有、賢善、如大海;加行是全心利益有情的菩薩行。於彼等歡喜作隨喜。這是針對菩薩的發心以及事業特別作隨喜。

接下來是請轉法輪。

 

根本頌(4)

於十方佛前

合掌敬祈請

為苦愚蒙眾

點燃正法燈

 

有情被苦逼迫,在未來也因為苦因無明的黑暗而導致心完全不了解取捨處,祈請為這些因無明的黑暗而困惑、被無明的黑暗障蔽的有情,點燃驅除黑暗的正法燈。如是說而請轉法輪。

 

根本頌(5)

佛欲入涅槃

合掌誠祈請

請住無量劫

莫令眾生盲

 對欲入涅槃的諸佛,我代表一切有情合掌請求,祈請您不要將眾生留在此盲處,祈請您講法讓眾生睜開取捨之眼,並為此祈請您住世無數劫。眾生「盲」指對取捨處不了解。

接著講迴向。

 

根本頌(6)

如此修諸行

我所集眾善

願以此去除

一切有情苦

 

「如此修諸行,我所集眾善,願以此去除,一切有情苦」,透由如是祈願,我以皈依、供養、禮敬、懺悔、隨喜、請轉法輪、請不入涅槃等所有一切善,不僅沒有迴向給自己的長壽、無病、得大受用,甚至沒有迴向給自己的解脫,而是把這一切善迴向給一切有情,願成為彼等斷除一切苦的因。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