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學習毘婆舍那課程,應該要先了解的二、三事(五)

問題六:上次有說要上毗婆舍那之前要先有地道、四部宗義、攝類學等基礎,但有些同學可能沒有時間補課,這怎麼辦呢?
上課講到什麼就盡量地聽,可以非常輕輕鬆鬆的聽,不必一下子就想要弄通整體、弄通細節什麼的。有時候鑽到細節中,反而會出不來,變成雖然認真,可是什麼都沒學到。這其實是件痛苦的事情。我講過,以前我自己喜歡跟高班的同學先上一次課,那時候不用太用心,只是坐在那邊而已,等到輪到自己班上同一門課時,就會變得很輕鬆。我的體認是,有時候第一輪不須太用功,因為用功了也沒大用,既辛苦、又學不到。第二輪時,因為已經有了整體的概念,所以用功一點就會獲得很多。沒有時間的人也許可以這樣處理。實在沒有空,就大略大略聽過。因為觀點都是連來連去,類似的內容會出現很多次。
就學佛這件事來說,我們要把它當作生生世世的事,所以要慢慢來,不要有學個一招半式就可以成佛,學幾招就能讓天降甘露這類的想法。正常的大寺院中,不會有這種現象;然而這種事情在台灣、在我的家鄉都屢見不鮮。
像我的老師七歲出家,該背的全背、該讀的全讀,現在七十來歲,他很慶幸這輩子可以一直可以努力讀書。曾經有外國人訪問他:你什麼時候出家?現在有什麼證悟?他的回答是:「什麼都沒有。」外國人很驚訝,問:「那你會不會後悔?」他回答:「不會,如果有證悟,那我才會後悔。」我覺得他的答案很棒。因為如果獲得證悟那麼簡單,那就沒有價值了,所以沒有證悟,他也不會後悔。有幸讀這些大經大論、純正地發心、純正地迴向,能讀就盡量讀,「活到老、學到老」,用這樣的態度會比較好,也不會造成壓力。

問題七:有時同學在課堂上發問,但格西拉的回答就跟沒答一樣,沒一個確切的答案,是不是可以有個比較清楚標準的答案?
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未知數,未來的工作或者修行,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因為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所以也就沒有確切的答案。學習的過程也一樣,雖然得不到想要的正確答案,但是最好還是認真思考各種可能性。思考各種問題,往往得不到確切的答案,但是這些反而會讓人有許多收穫,可以帶來如獲至寶的感覺。如果他人直接給一個正確答案,我們不會覺得那個很稀有珍貴;反倒是讓你陷入矛盾,藏文叫「落倔」--意思是說把心丟到矛盾當中,你會學得比較深刻。像一加一等於多少?你把答案直接告訴我,然後我記下來、背下來,這不靠譜啊!整體上,一加一等於二是沒錯,但是一堆沙加一堆沙並不見得是二堆沙。自己要能夠考慮這些。想通了,才會知道為什麼祖師大德這邊說對,那邊會說不對。例如,宗大師父子三尊不會有衝突,然而宗大師說是的地方,有時克主傑會說不是,克主傑說不是的地方,賈曹杰又會說是,很多地方都是這樣子。其實是,從某個角度去講時,用語會有衝突,但意思不會有衝突。如果你用這樣的方式訓練思考,會全方位學到;反之,直接給答案會變成不懂得去思考,而沒有思也就沒有修。想直接從聞跳到修,過去世尊沒有跳過去,接下來的大成就者也有沒有跳過去,我當然更沒有跳過去。有人想跳的話,勇氣可嘉,但那不是一條正確的路,除了會摔死,沒其他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