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20)
根本頌(36)
四周既無人
哀傷或損害
故修念佛時
無人令散亂
在無人的山洞中放棄今生而修行,因為無人在附近,所以死時沒有人在那裏大放悲聲,也沒有人在那裏忙亂恐懼,這樣就能在死亡降臨時,安然地、好好地修有益之法──修遷識法及修取捨、修空正見、修三身轉為道用,或由隨念佛修皈依的所緣行相等,不論修哪種善心,在那個階段,因為沒有違緣,所以都會修得非常好。臨死時,若心中生起極大貪瞋而遇到違緣,那時可能會記不得所修內容,或雖記得,但因為在心中一角生起了其他分別心,所以無法落實善行,這是有可能的。然而我們要像那樣修(例如在無人的山洞中修),不僅非常難,即便做得到,也因為有非時死的危險,所以不要走極端──如所謂的「遠離嘈雜」,只要能安穩住於自己的居所,就能具足其義。若身著僧服,一副修清淨法的樣子,但不住在自己的居所而到處走,就無法寂靜;自己方面若能掌握好,即便是世間在家人,也能一定程度地遠離嘈雜、修少欲知足。因此,由受在家居士戒與修其學處,從而能修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在這一點上並無差別。這樣的修行誰也能做到,這個道理與「若修則在家亦有解脫,猶如印藏王臣馬巴等,不修住山唯是惡趣因,如土撥鼠於洞中閉關」所說的一樣。
身依僻靜處之理如下。
根本頌(37)
故當獨自居
宜人森林中
生樂少劬勞
散亂皆息滅
所以,在林相優美的森林,容易成辦水木等順緣,既喜且安樂,在這種能息滅一切散亂的地方,因為避開了嘈雜,所以修善也少勞易成。應該是這樣的意思。
根本頌(38)
盡棄餘思慮
為令入等至
調伏自心故
吾應勤專修
在僻靜處,盡棄其他分別思慮,「我心專一住」,這樣理解較好;若說「唯獨思惟我」,則會有聽成「只想著自利,不想其他」的危險。總之,心一境性地為了從以前就想成辦的目標而努力,為了以依等至的勝觀慧來斷除煩惱及其習氣而精進,為了透由心一境性讓心等持於善,為了讓心調伏,我應修精進。是這樣教導我們。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