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4)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4

 

 根本頌(140)

劣等視為我

自身換為他

以無分別心

修妒競慢心

 

比自低劣者、與自相當者以及較自優勝者,將此等有情置於一邊,並將自己想成一坨我愛執,置於另一邊,如是自己正直地觀察時,自己的心會更接近廣大有情這一邊。自己待在前說三種廣大有情這邊,觀原本的我是連菩提心的邊都沒沾上的一坨我愛執,緣彼為較優勝者來修嫉妒,緣彼為相等者來修競爭心,緣彼為較劣者來修我慢,若如是修心,使其明現,就容易於心現起,並且對修心很有益處。若這樣修,則對原本的我會深深生起「自己怎麼那麼可憐!」的對自慚愧的心,這樣修是很有力的。「以無分別心」是指心專一。不能認為這個想法只是自己隨意造作的想法,要緣著這個一坨我愛執的我,緣彼我為優勝者而修嫉妒,緣彼我為相等者而修競爭心,緣彼我為劣者而修我慢。

 

其中首先修嫉妒如下:

 

根本頌(141)

彼受敬非我

我得不如彼

讚彼呵責我

彼樂我受苦

 

自己站在眾多有情這一方,面朝只考慮自己者那一方,彼我貌美且身強力壯,裝飾莊嚴且財物受用圓滿──心中如是明現。見彼為了自己的快樂而殺生、邪淫、離間、說謊,看到這些過失,心中便自然感到不悅。另一方面則要想可憐的眾生缺衣少食。「彼」指兇狠殘暴的我──這一坨我愛執唯獨考慮自己的樂,這樣一個不公正的力弱者,受眾人恭敬供養,而我們則非恭敬供養處,處於可憐的境地。這到底是為什麼?實在不應如此。我們與彼我不同,得不到能夠產生快樂的資具,且彼受他人稱讚而我們受訶責,彼樂而我們受苦,若念及此,則:

 

根本頌(142)

我須做諸事

彼安逸度日

世間盛讚彼

傳我卑無德

 

我等做低賤諸事,而那個成為一坨我愛執的我則快樂地生活;彼於世間享盛名,我等則以卑劣無德聞名。若如是想,委實難以忍受。

 

我等不應怯弱之理如下:

 

根本頌(143)

無德何所為

我等應具德

彼較某人劣

我亦勝某人

 

現下我等雖以無德聞名,但不必因此畏縮怯弱,因為我們都有如來藏的功德,所以只要自己努力,是可以成辦功德的,且勝劣也是觀待而有,若不觀待,則無勝劣。

 

根本頌(144)

戒見失壞等

因惑力非我

須隨力濟我

艱苦自願受

 

戒不清淨、見解拙劣、生病及生活困頓等諸衰損並非因我等本性不好所致,而是由暫時的煩惱力所致,所以是可以去除的。若彼舊我有心利他,就應盡力養護我等,為了我等,即便因難行而受傷害,也應盡力自願承受。

 

根本頌(145)

然我未蒙濟

何故輕蔑我

彼雖具功德

於我有何益

 

若我等未蒙養護,為何還輕蔑傷害我等?不應如此。這般秉性的功德對我等有何益處?(沒有,)因為那不過是心懷自利、卑鄙低劣的行為,而我們都是具有如來藏的功德的。

 

根本頌(146)

無愍眾生陷

惡趣猛獸口

向外誇己德

欲與智競爭

 

因為戒及見解衰損而落入惡趣猛獸之口,對於這樣的有情眾生毫無悲憫的這一坨我愛執,彼對外現出有功德的樣子,還以慢心而欲與智者競爭。以上是修嫉妒之理。

 

根本頌(147)

觀待等我者

為令己勝故

縱諍亦必謀

利養與恭敬

 

雖然在數目多寡上有差別,但若從各種條件來看,雙方是一樣的,所以觀待此點來修競爭心。第二句若不是「གང་་གིས」而是「གང་ལས」,會比較容易理解。為了要讓自己勝過那個成為一坨我愛執的舊我,即便相互諍論也在所不惜,想盡辦法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勝出。

 

根本頌(148)

極力於世間

彰顯己功德

而彼所有德

不令世人聞

 

於世間彰顯自己的功德,就像二個同類型的商店,為了讓自己的生意比另一家更穩固、更好而大力宣傳自己,同樣,要讓世間誰也不會聽到那一坨我愛執的功德。

 

根本頌(149)

復當隱吾過

受供而非彼

我今得利養

受敬而非彼

 

為了競爭,要隱藏自己的過失,使其供養我等而非供養彼──要修這樣的心;又使我等現今就善得利養,使他者恭敬我等而非恭敬彼。

 

根本頌(150)

吾喜旁觀彼

長時遭劇苦

令受眾嘲諷

相互做訶責

 

我們要高高興興地長時觀看與我等相等的那一坨我愛執遭受劇苦、沒有好運,高興地看著那個唯獨想著自利的舊我遭受衰損,並且使其成為眾人嘲諷之處,被交相議論與訶責。

 

如是已說於相等者修競爭心之理,接著講緣卑劣者修我慢之理。

 

根本頌(151)

據云彼劣者

敢與我相爭

然聞慧貌財

種姓豈等我

 

此處「煩惱[1]」要理解為「卑賤弱小」。應想:據說那個卑賤弱小的卑劣者即便沒有勇氣與資格也要來競爭;但與我等相較,彼舊我於多聞、智慧、外貌、種姓與財富等,哪一點能與我等比肩?

 

根本頌(152)

如此傳各處

令眾聞我德

毛豎心歡喜

喜樂盡享受

 

讓以上種種與我等不相等之處傳遍各處;他有情聽到我的功德後心生歡喜,盡情享受由此帶來的喜樂。

 

根本頌(153)

縱彼有衣食

若為我工作

僅予維生酬

其餘悉霸取

 

那一坨我愛執舊我為我等有情工作時,應只給他足以活命的資具,其餘的都強取奪走。

 

根本頌(154a)

令彼失安樂

恆常遭禍害

 

要讓那一坨我愛執的我失去快樂,長時受傷害。

 

以上講了一個特別的修法:把自己分為新舊二個我,把只考慮自利的舊我區隔開,新我由見菩提心的功德與利益從而站在他有情這一邊,由此修嫉妒心、競爭心與我慢。此法對心確實有幫助。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藏文第一句有「煩惱」二字。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3)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3

 

 以下開始講我愛執的過患與愛他執的功德。

 

根本頌(125

若施何能享

思自利鬼相

若享以何施

思利他天法

 

「若真心將自己的身、財、受用毫無吝惜地施予他有情,那我自己要受用什麼?」這樣的想法因為是考慮自利,所以是鬼法[1]。「若我受用了這些,還能給別人什麼?」這樣的想法因為是考慮他利,所以能引生暫時及究竟的一切利益,因此是天法。

 

根本頌(126

為自而害他

將受地獄苦

為他而捨己

獲一切圓滿

 

因為自己想吃肉、想用皮革,從而斷他命,搶奪受用,以及因為欲求淫樂而強姦,因為要成辦自己的利益而說謊等作各種危害,其果是要生到地獄領受無盡苦;為了如母有情之樂,而想要守護他者的性命,因此去放生等,為了他者的喜樂,無論自己會有多少困厄,從大的方面去講,即便要捨自己性命也能捨,這樣就會得到一切圓滿之果。

 

根本頌(127

欲求自高者

卑愚墮惡趣

若此轉換他

受敬生善趣

 

在高位美名等任何方面,都希望自己比所有他者更超勝,這樣的想法不僅在今生會樹敵眾多,成為他人不喜歡的對象,在來世也會種姓低劣,長相不好,生成頭腦不清的傻瓜等;若將這些轉換為他,也就是互換位置,希望他者位高,從而尊敬他者,自處卑下,把自己想成諸有情的僕役,則會生善趣,於今生也會得眾人的尊敬等。此處若只理解成「善趣」就把內容理解小了。通常狂妄之人看似運氣好,但並不會長遠。世上很多政治人物都說「我能」、「我懂」,但是一旦勝選,就完全鬆掉緊繃的繩子,因為這類事情,大家就把政治人物想得污穢不堪。

 

根本頌(128

為自役他者

將受僕役苦

為他自勞碌

則感君王樂

 

若為了自利而役使他人或馬、騾、驢等時,不是不捨悲憫心,而是過度地役使彼等,認為彼等只是供人役使受用的,因此即便其背上磨出了傷,也還是毫無顧忌去役使彼等。若這樣做,自己以後就會變成供他者役使的有情。若為了無邊有情之利,以自己的三門,力所能及地迴向,把自己看成是供遍虛空他有情差遣役使者,若修學這樣的意樂加行,將會成為人主,如眾敬王。

 

根本頌(129

世間所有樂

悉從利他生

世間所有苦

皆從自利起

 

簡言之,世間一切圓滿的樂及善分都是從欲利樂他者的心生;世間一切不吉祥與苦,從大者如墮地獄到(小者如)聲聞獨覺阿羅漢墮寂滅邊等所有過失,都是從我愛執生,從欲自利的心生。

 

根本頌(130

此何須繁說

愚人作自利

能仁行利他

觀此二差別

 

總而言之,愚者一般只想自利,雖然直到現在都只做利己的事,但也不過如此境地;能仁薄伽梵雖然以前與我一樣,但是現在已經成為無上的救護者,這都是因為修了捨自利的心與愛他的心,是由此而生。

 

根本頌(131

若不能真換

自樂與他苦

佛果不能成

輪迴亦無樂

 

若不能完全交換苦與樂,不能非常在意他者的苦,而不那麼考慮自己的利益,則由佛法來說,不但不會證得佛果,於世間亦無喜樂。

 

根本頌(132

後世且不論

僕役不工作

雇主不予酬

難成現世利

 

僕役不為主人或支付酬勞者工作,或主人不付給僕役酬勞,這樣雙方連現世的利益都不能成辦。總之,彼此若不能稍微為另一方考慮,這對雙方都不會有好處。

 

根本頌(133

能成見未見

圓滿樂盡捨

由害他苦因

愚者受巨苦

 

對於能見的今生以及未見的來世的樂,成辦其圓滿因時,捨棄樂因菩薩行,而以我愛執使他者受苦,造作這樣的因,這樣倒行取捨的愚者會因此遭受不堪設想的苦。

 

根本頌(134

世間諸災害

怖畏及眾苦

悉由我執生

此鬼有何益

 

世間人與非人的傷害,以及大自然的傷害等、八及十六怖畏等,以及輪迴整體及別體的苦等,若說這些都是由我執[2]──我愛執──而生,則聲聞、獨覺阿羅漢在心續中是否就要有與諦實有執不混雜的我愛執?在《入行論》中,「愛執」有些要理解成我愛執,有些則要理解成諦實有執。

 

我要我愛執這個大鬼做什麼?完全不需要。

 

根本頌(135

若未全捨我

則苦不能除

如火未拋棄

不免被火灼

 

若不捨棄我愛執這個惡心,就不能除苦,比如若不丟開自己手中的火,就不免被火灼。

 

根本頌(136

故為息自害

滅除他人苦

捨自盡施他

愛他如愛己

 

由如是門,為了息滅對自他的危害,應不愛執自己而施予他,應愛他如愛自。

 

根本頌(137

意汝定當知

吾已全屬他

除為利有情

汝今莫思餘

 

就像是在與我愛執爭論,說:「我愛執你一定要知道,現在我已經屬於具恩他有情了」,從現在開始,除了成辦遍虛空有情之利,我不會去考慮成辦自己之利。

 

根本頌(138

眼等屬他有

不應辦自利

亦不以眼等

於彼顛倒行

 

因為已經捨給他有情,所以,不應以屬於他們的我眼及我身來成辦自利,也不應用為了他有情而存在的眼等給他們不好的眼色、說不好的話等,不應行這種顛倒行。

 

根本頌(139

故有情為主

凡見己身物

應奪取彼等

廣利諸眾生

 

所以應以有情為主,在自己身上看到任何好的功德,都要由自心從自身搶走,用來成辦具恩有情暫時及長遠的利益。

 

以上講了自他換的理由。因為大佛子是透由自己的經驗來講自他換之理,所以我們也應如是修學,至少要如「威儀盡持誦」所說,透由持誦偈頌讓心熟悉這些內容。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賈曹傑入菩薩行論釋》:「唯思自利,乃餓鬼相。」

[2]  此處我執指我愛執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2)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2

 

 根本頌(121

因貪著自身

小怖亦生畏

於此生懼身

誰不似敵瞋

 

接下來別說身過。因為貪著自己的身體從而引生產生怖畏的惡緣,對於這樣的身體,誰不瞋彼如敵?沒有必要對彼生貪。佛子寂天此論講說修學菩提心而生起覺受之理,是以當下遇到什麼就以它為主來講的方式講說,不是為了學習者而造,因此不會提醒參照前面已經講過的,也沒有標明確定的次第。

 

根本頌 122、123、124

欲行療身法

除飢渴等病

遂殺魚鳥獸

於道劫他物

 

或為求利敬

乃至殺父母

盜取三寶物

感無間火焚

 

智者誰貪愛

守護供此身

誰不視如仇

誰不輕蔑彼

 

如同為了療養身體飢渴之症及肝病,從而毫無顧惜地獵殺鳥獸魚等,以及小偷為了偷盜而守在路邊,還有某些人為了財富利養,連父母都殺,或為了長養此劣身而偷盜三寶物等,如是造諸多惡業,都是因此身而起,而此等惡業會把人送到無間地獄,在火中焚燒一中劫。若是這樣,智者誰還會貪著守護此身?誰還會講究地供養此身?不值得,不應這樣做。對此劣身,誰不視如仇敵而輕蔑它?但是,如《中觀四百論》所說:「視此身如敵,仍應守護彼」,雖然此近取身是引生各種惡事者,是現在苦的所依,也會引生未來苦,所以如同敵人,但是,也要依靠此身的智慧才能修慈悲與菩提心等無量善心,就這一點來說,此身是成辦偉大修行所需要驅策運用的,所以應如是運用此身,要為此而守護它。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1)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1

 

 根本頌(113

既知我有過

他為功德海

應當盡力修

愛他棄我執

 

必須觀我愛執有過失,並且觀愛他執是能生一切功德之處《上師供養法》中說「此愛執自己之沉痾」以及「珍愛母眾置於安樂意」,如同此說,了解此二種愛執的功德與過失之後,要專一修完全棄捨我愛執以及接納他者的心。

 

根本頌(114

猶如許手等

皆為身肢體

何不許有情

即眾生支分

 

如同身體雖然有支分,又有支分的支分等諸多支分,但都一樣是所要守護的身體;同樣,為何不承許別別有情是所要守護照顧的有情的支分或具恩有情的支分呢?簡言之,「一切有情」的範圍中包含了別體的一一有情。

 

根本頌(115

於此無我軀

習故執我所

於他亦串習

何不生我念

 

此身從一開始就非我所,但若觀察其近取因,則對於他相續所攝如父母精血,也會由漸次串習而生起「是我的身」的想法;同樣,透由串習也一定能夠讓利益他有情的心未生令生,一定會生起執彼等有情是所應養育、所應守護的想法。

 

根本頌(116

如此雖利他

無憍不為奇

如人自進食

不求他回報

 

若認為為他人做事就是在為自己做事,則雖然在利他,也不會覺得希奇和生起憍舉心,就如為了自己活命而吃飯,並不會希求回報。

 

根本頌(117

微如言不遜

吾亦應慎防

如是於眾生

當習悲護心

 

因此,就如同難聽的話即便再輕微,也想防護自己不受傷害;同樣,苦即便再微小,也想護著他有情不受此苦,應串習這樣的保護心及悲心。

 

根本頌(118

故怙主觀音

為除眾生怖

以其大悲心

加持自聖號

 

所以,如經中所說,怙主觀世音甚至為了消除缺乏勇氣者對於在眷屬前講法的畏懼,而加持自己的名號說:「只要持我名號,願彼等於眷屬中毫無畏懼。」

 

根本頌(119

縱難不應退

由串習之力

昔聞名生畏

後無彼不喜

 

因為很難馬上有這樣的修行,於是心怯弱而退轉,但若能漸次串習這些對己有助益的內容,是能獲得這樣的修行的。比如,對於以前即便聞其名也會生起極大恐懼的某人,漸漸因為因緣變化,從而認識並成為朋友,後來甚至連一日不見也不喜。由此可見,串習非常重要。

 

根本頌(120

誰欲速救護

自身與他人

應修自他換

秘密殊勝法

 

只要是想獲得斷除輪涅一切怖畏的無住處涅槃,只要是想獲得此殊勝果位,就必須修自他換之心。因為劣慧的補特伽羅接受不了這樣的修行法,所以說為殊勝秘密。又或可解釋為:由修自他換來修取捨時,如「彼二乘風修」所說,要透由風的進出來修取捨的所緣,這即便在大乘中,鈍根菩薩也接受不了,所以說為殊勝秘密。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