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6)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6

 

 對自己修嫉妒之理如下:

 

根本頌(160)

我樂他不樂

我高他低劣

 利我而他非[1]

豈不嫉妒己

 

我樂而他不樂,於受用等我高而他低,我造對自己有利的善業而他不是,所以自己為何不嫉妒自己?應嫉妒。若能這般思惟我而善見二種愛執的過患與功德,比如與自己關心的人在一起時,若他們連食物都沒有而我自己這般圓滿,難道不會覺得(自己)惡劣卑鄙?應該是會的。

 

根本頌(161)

吾當離安樂

代他受眾苦

謂何故做此

細察己過失

 

自己應當離安樂而代受他者苦。任於何時都要觀察己過──觀察彼我在想什麼、在作什麼。

 

根本頌(162)

他雖造諸罪

亦轉為己過

己縱造小罪

眾前誠懺悔

 

即便他者傷害我,這樣的過失也要轉為我自己的過失;自己縱犯小罪,也要在眾人面前至誠懺露,也就是讓眾人知曉。耳傳有說:「應對能仁至誠懺」,要對能仁懺露己過。

 

根本頌(163)

倍讚他聲譽

以此遮己名

我如最下僕

願受役利他

 

因為喜歡聽好話希望自己有好名聲,所以應該特意地加倍稱揚他者的名聲,以此壓制自己的名聲不令傳揚,且我應如最下僕,受役使而來專門成辦世間一切利益。

 

根本頌(164)

自身本有過

勿誇暫時德

無論有何德

莫令他人知

 

我愛執等諸過失從無始以來就有,而如愛他執這種功德心則是現在才新成辦,故而就如客塵一般,所以唯應說彼我是自性具過失,而不應由如客塵般的微少功德來稱讚彼我──因為這樣會引生我慢,所以不應誇其功德而應說其過失,應隱其功德,令無人知曉。

 

根本頌(165)

總之為自利

汝作害他事

今為有情利

願害悉歸我

 

簡言之心你從無始至今所有為了自利所作的傷害有情之事,現在為了他者的利益願那些傷害都只降臨到我身上

 

根本頌(166)

莫令自猛現

粗暴頑強相

應如初嫁媳

羞畏謹慎行

 

心你不要粗暴頑強張狂,擺出一副很有能力的樣子來較勁要像新媳婦般羞怯地密護根門才對

 

根本頌(167)

應行住利他

汝若不利他

當掌控自心

違越應制伏

 

應了解二種愛執的功德與過失從而忘記自利作意,依止以利他為己任的意樂;於實踐上,三門所有的賢善若能直接捨予他者即捨,若不能則以勝解來修,他者的苦若能直接取來則取,若不能則以勝解取,應修如是等等利他的意樂與加行。心你若不這樣從意樂及加行來利他,而從彼散逸,則應立刻強力掌控自己,依止對治來制伏,亦即應設法下猛藥來遮止。

 

根本頌(168)

縱已如是誨

心汝猶不行

眾過終歸汝

汝唯當受罰

 

若已如是教誨心你卻仍不去對治自己的過失,而只考慮自己的快樂這樣做事實上就只是在懲罰你自己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此處依法王講解譯為「他非」。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5)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5

 

 以下講仇視我愛執而與之諍。

 

根本頌(154b155)

百世於輪迴

彼恆損害我

 

意汝求自利

雖經無數劫

以此大劬勞

令我唯受苦

 

雖然我愛執你一直想著讓自己快樂,但是在過去無數劫,無論以大劬勞努力做任何事,都只成辦了苦,並未成就任何可靠之樂,事實上(使我)直至今日仍在三界輪迴,除了傷害我之外,什麼都沒有做到──要這樣想而仇視彼。

 

根本頌(156)

是故當盡心

勤行眾生利

能仁無欺言

其益後能見

 

如是,自己雖然想要快樂,卻因為我愛執而只受到傷害──若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就應從現在開始轉變,為他有情的利益盡心盡力;能仁佛的話是不欺誑的,所以若能為彼等辛苦努力,之後就會見到修愛他執的結果──斷一切過、具一切功德的圓滿佛功德。

 

根本頌(157)

若汝自往昔

即已行此事

除獲正覺樂

絕非此現狀

 

此處像是自己在責備自己:若你從以前就捨自己而行利他,現在除了早已成佛,根本不會還是現在這個樣子。

 

根本頌(158)

故如汝於他

一滴精血聚

妄執彼為我

如是亦修餘

 

因此,就像執他相續的一滴精血聚為我想之我,同樣也一定要對他有情專修愛執的心。如是串習,終有一日會臻於極致,這是確然無疑的。

 

根本頌(159)

應做他密探

見己有何物

汝當奪彼等

以彼利眾生

 

為他有情(做密探),觀察後不論見己有何圓滿就搶過來,棄我愛執而捨給他有情,也就是應予他有情利益。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4)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4

 

 根本頌(140)

劣等視為我

自身換為他

以無分別心

修妒競慢心

 

比自低劣者、與自相當者以及較自優勝者,將此等有情置於一邊,並將自己想成一坨我愛執,置於另一邊,如是自己正直地觀察時,自己的心會更接近廣大有情這一邊。自己待在前說三種廣大有情這邊,觀原本的我是連菩提心的邊都沒沾上的一坨我愛執,緣彼為較優勝者來修嫉妒,緣彼為相等者來修競爭心,緣彼為較劣者來修我慢,若如是修心,使其明現,就容易於心現起,並且對修心很有益處。若這樣修,則對原本的我會深深生起「自己怎麼那麼可憐!」的對自慚愧的心,這樣修是很有力的。「以無分別心」是指心專一。不能認為這個想法只是自己隨意造作的想法,要緣著這個一坨我愛執的我,緣彼我為優勝者而修嫉妒,緣彼我為相等者而修競爭心,緣彼我為劣者而修我慢。

 

其中首先修嫉妒如下:

 

根本頌(141)

彼受敬非我

我得不如彼

讚彼呵責我

彼樂我受苦

 

自己站在眾多有情這一方,面朝只考慮自己者那一方,彼我貌美且身強力壯,裝飾莊嚴且財物受用圓滿──心中如是明現。見彼為了自己的快樂而殺生、邪淫、離間、說謊,看到這些過失,心中便自然感到不悅。另一方面則要想可憐的眾生缺衣少食。「彼」指兇狠殘暴的我──這一坨我愛執唯獨考慮自己的樂,這樣一個不公正的力弱者,受眾人恭敬供養,而我們則非恭敬供養處,處於可憐的境地。這到底是為什麼?實在不應如此。我們與彼我不同,得不到能夠產生快樂的資具,且彼受他人稱讚而我們受訶責,彼樂而我們受苦,若念及此,則:

 

根本頌(142)

我須做諸事

彼安逸度日

世間盛讚彼

傳我卑無德

 

我等做低賤諸事,而那個成為一坨我愛執的我則快樂地生活;彼於世間享盛名,我等則以卑劣無德聞名。若如是想,委實難以忍受。

 

我等不應怯弱之理如下:

 

根本頌(143)

無德何所為

我等應具德

彼較某人劣

我亦勝某人

 

現下我等雖以無德聞名,但不必因此畏縮怯弱,因為我們都有如來藏的功德,所以只要自己努力,是可以成辦功德的,且勝劣也是觀待而有,若不觀待,則無勝劣。

 

根本頌(144)

戒見失壞等

因惑力非我

須隨力濟我

艱苦自願受

 

戒不清淨、見解拙劣、生病及生活困頓等諸衰損並非因我等本性不好所致,而是由暫時的煩惱力所致,所以是可以去除的。若彼舊我有心利他,就應盡力養護我等,為了我等,即便因難行而受傷害,也應盡力自願承受。

 

根本頌(145)

然我未蒙濟

何故輕蔑我

彼雖具功德

於我有何益

 

若我等未蒙養護,為何還輕蔑傷害我等?不應如此。這般秉性的功德對我等有何益處?(沒有,)因為那不過是心懷自利、卑鄙低劣的行為,而我們都是具有如來藏的功德的。

 

根本頌(146)

無愍眾生陷

惡趣猛獸口

向外誇己德

欲與智競爭

 

因為戒及見解衰損而落入惡趣猛獸之口,對於這樣的有情眾生毫無悲憫的這一坨我愛執,彼對外現出有功德的樣子,還以慢心而欲與智者競爭。以上是修嫉妒之理。

 

根本頌(147)

觀待等我者

為令己勝故

縱諍亦必謀

利養與恭敬

 

雖然在數目多寡上有差別,但若從各種條件來看,雙方是一樣的,所以觀待此點來修競爭心。第二句若不是「གང་་གིས」而是「གང་ལས」,會比較容易理解。為了要讓自己勝過那個成為一坨我愛執的舊我,即便相互諍論也在所不惜,想盡辦法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勝出。

 

根本頌(148)

極力於世間

彰顯己功德

而彼所有德

不令世人聞

 

於世間彰顯自己的功德,就像二個同類型的商店,為了讓自己的生意比另一家更穩固、更好而大力宣傳自己,同樣,要讓世間誰也不會聽到那一坨我愛執的功德。

 

根本頌(149)

復當隱吾過

受供而非彼

我今得利養

受敬而非彼

 

為了競爭,要隱藏自己的過失,使其供養我等而非供養彼──要修這樣的心;又使我等現今就善得利養,使他者恭敬我等而非恭敬彼。

 

根本頌(150)

吾喜旁觀彼

長時遭劇苦

令受眾嘲諷

相互做訶責

 

我們要高高興興地長時觀看與我等相等的那一坨我愛執遭受劇苦、沒有好運,高興地看著那個唯獨想著自利的舊我遭受衰損,並且使其成為眾人嘲諷之處,被交相議論與訶責。

 

如是已說於相等者修競爭心之理,接著講緣卑劣者修我慢之理。

 

根本頌(151)

據云彼劣者

敢與我相爭

然聞慧貌財

種姓豈等我

 

此處「煩惱[1]」要理解為「卑賤弱小」。應想:據說那個卑賤弱小的卑劣者即便沒有勇氣與資格也要來競爭;但與我等相較,彼舊我於多聞、智慧、外貌、種姓與財富等,哪一點能與我等比肩?

 

根本頌(152)

如此傳各處

令眾聞我德

毛豎心歡喜

喜樂盡享受

 

讓以上種種與我等不相等之處傳遍各處;他有情聽到我的功德後心生歡喜,盡情享受由此帶來的喜樂。

 

根本頌(153)

縱彼有衣食

若為我工作

僅予維生酬

其餘悉霸取

 

那一坨我愛執舊我為我等有情工作時,應只給他足以活命的資具,其餘的都強取奪走。

 

根本頌(154a)

令彼失安樂

恆常遭禍害

 

要讓那一坨我愛執的我失去快樂,長時受傷害。

 

以上講了一個特別的修法:把自己分為新舊二個我,把只考慮自利的舊我區隔開,新我由見菩提心的功德與利益從而站在他有情這一邊,由此修嫉妒心、競爭心與我慢。此法對心確實有幫助。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藏文第一句有「煩惱」二字。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3)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3

 

 以下開始講我愛執的過患與愛他執的功德。

 

根本頌(125

若施何能享

思自利鬼相

若享以何施

思利他天法

 

「若真心將自己的身、財、受用毫無吝惜地施予他有情,那我自己要受用什麼?」這樣的想法因為是考慮自利,所以是鬼法[1]。「若我受用了這些,還能給別人什麼?」這樣的想法因為是考慮他利,所以能引生暫時及究竟的一切利益,因此是天法。

 

根本頌(126

為自而害他

將受地獄苦

為他而捨己

獲一切圓滿

 

因為自己想吃肉、想用皮革,從而斷他命,搶奪受用,以及因為欲求淫樂而強姦,因為要成辦自己的利益而說謊等作各種危害,其果是要生到地獄領受無盡苦;為了如母有情之樂,而想要守護他者的性命,因此去放生等,為了他者的喜樂,無論自己會有多少困厄,從大的方面去講,即便要捨自己性命也能捨,這樣就會得到一切圓滿之果。

 

根本頌(127

欲求自高者

卑愚墮惡趣

若此轉換他

受敬生善趣

 

在高位美名等任何方面,都希望自己比所有他者更超勝,這樣的想法不僅在今生會樹敵眾多,成為他人不喜歡的對象,在來世也會種姓低劣,長相不好,生成頭腦不清的傻瓜等;若將這些轉換為他,也就是互換位置,希望他者位高,從而尊敬他者,自處卑下,把自己想成諸有情的僕役,則會生善趣,於今生也會得眾人的尊敬等。此處若只理解成「善趣」就把內容理解小了。通常狂妄之人看似運氣好,但並不會長遠。世上很多政治人物都說「我能」、「我懂」,但是一旦勝選,就完全鬆掉緊繃的繩子,因為這類事情,大家就把政治人物想得污穢不堪。

 

根本頌(128

為自役他者

將受僕役苦

為他自勞碌

則感君王樂

 

若為了自利而役使他人或馬、騾、驢等時,不是不捨悲憫心,而是過度地役使彼等,認為彼等只是供人役使受用的,因此即便其背上磨出了傷,也還是毫無顧忌去役使彼等。若這樣做,自己以後就會變成供他者役使的有情。若為了無邊有情之利,以自己的三門,力所能及地迴向,把自己看成是供遍虛空他有情差遣役使者,若修學這樣的意樂加行,將會成為人主,如眾敬王。

 

根本頌(129

世間所有樂

悉從利他生

世間所有苦

皆從自利起

 

簡言之,世間一切圓滿的樂及善分都是從欲利樂他者的心生;世間一切不吉祥與苦,從大者如墮地獄到(小者如)聲聞獨覺阿羅漢墮寂滅邊等所有過失,都是從我愛執生,從欲自利的心生。

 

根本頌(130

此何須繁說

愚人作自利

能仁行利他

觀此二差別

 

總而言之,愚者一般只想自利,雖然直到現在都只做利己的事,但也不過如此境地;能仁薄伽梵雖然以前與我一樣,但是現在已經成為無上的救護者,這都是因為修了捨自利的心與愛他的心,是由此而生。

 

根本頌(131

若不能真換

自樂與他苦

佛果不能成

輪迴亦無樂

 

若不能完全交換苦與樂,不能非常在意他者的苦,而不那麼考慮自己的利益,則由佛法來說,不但不會證得佛果,於世間亦無喜樂。

 

根本頌(132

後世且不論

僕役不工作

雇主不予酬

難成現世利

 

僕役不為主人或支付酬勞者工作,或主人不付給僕役酬勞,這樣雙方連現世的利益都不能成辦。總之,彼此若不能稍微為另一方考慮,這對雙方都不會有好處。

 

根本頌(133

能成見未見

圓滿樂盡捨

由害他苦因

愚者受巨苦

 

對於能見的今生以及未見的來世的樂,成辦其圓滿因時,捨棄樂因菩薩行,而以我愛執使他者受苦,造作這樣的因,這樣倒行取捨的愚者會因此遭受不堪設想的苦。

 

根本頌(134

世間諸災害

怖畏及眾苦

悉由我執生

此鬼有何益

 

世間人與非人的傷害,以及大自然的傷害等、八及十六怖畏等,以及輪迴整體及別體的苦等,若說這些都是由我執[2]──我愛執──而生,則聲聞、獨覺阿羅漢在心續中是否就要有與諦實有執不混雜的我愛執?在《入行論》中,「愛執」有些要理解成我愛執,有些則要理解成諦實有執。

 

我要我愛執這個大鬼做什麼?完全不需要。

 

根本頌(135

若未全捨我

則苦不能除

如火未拋棄

不免被火灼

 

若不捨棄我愛執這個惡心,就不能除苦,比如若不丟開自己手中的火,就不免被火灼。

 

根本頌(136

故為息自害

滅除他人苦

捨自盡施他

愛他如愛己

 

由如是門,為了息滅對自他的危害,應不愛執自己而施予他,應愛他如愛自。

 

根本頌(137

意汝定當知

吾已全屬他

除為利有情

汝今莫思餘

 

就像是在與我愛執爭論,說:「我愛執你一定要知道,現在我已經屬於具恩他有情了」,從現在開始,除了成辦遍虛空有情之利,我不會去考慮成辦自己之利。

 

根本頌(138

眼等屬他有

不應辦自利

亦不以眼等

於彼顛倒行

 

因為已經捨給他有情,所以,不應以屬於他們的我眼及我身來成辦自利,也不應用為了他有情而存在的眼等給他們不好的眼色、說不好的話等,不應行這種顛倒行。

 

根本頌(139

故有情為主

凡見己身物

應奪取彼等

廣利諸眾生

 

所以應以有情為主,在自己身上看到任何好的功德,都要由自心從自身搶走,用來成辦具恩有情暫時及長遠的利益。

 

以上講了自他換的理由。因為大佛子是透由自己的經驗來講自他換之理,所以我們也應如是修學,至少要如「威儀盡持誦」所說,透由持誦偈頌讓心熟悉這些內容。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賈曹傑入菩薩行論釋》:「唯思自利,乃餓鬼相。」

[2]  此處我執指我愛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