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81)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81

 

第六品 忍辱

 

 根本頌(22

又苦有功德

厭離除驕傲

悲憫輪迴眾

防惡[1]喜修善

 

依苦也可以得善緣,以苦為緣可以心生厭離而不生起我慢,如是因為自己有受苦的經驗,從而想到具恩諸有情的狀況也不外如是,由此而對有情心生悲憫。同樣,因為不欲有苦,所以顧忌提防其因罪過並淨除之;又為了獲得安樂,由內心深處生起對其因善的歡喜。若完全依字面的意思,是說「防惡喜修善」,但若依老師的說法,是指防罪而喜佛勝者,意思是歡喜恭敬能指導如是斷惡修善之取捨處的導師。

 

根本頌(23

不瞋膽病等

痛苦大根源

為何瞋有情

彼皆緣所使

 

若要瞋,則應瞋此身這個生起膽病等四百二十四種苦的根源,為何不去瞋它,而去瞋具有心的有情?不應瞋有情,因為具煩惱的有情全都是被煩惱驅使而毫無自由。

 

根本頌(24

如人不欲病

然病仍生起

如是雖不欲

強令煩惱現

 

傷害我的那些有情,是由緣力驅使才來傷害我,並非自己天生就是一個加害者。譬如儘管不想生病,卻因為飲食衛生方面的做法導致生病,同樣,傷害自己的敵人也是因為緣而在心中生起煩惱,再因那些煩惱而來損惱我,造下傷害的業。

 

根本頌(25

心雖不思瞋

眾生自然瞋

雖未思將生

瞋猶如是生

 

雖未特別調整動機想要生瞋,卻仍因為緣而自然去瞋,也就是放任不管而任其去瞋;即便沒有想著將生瞋,卻還是受緣主宰而生起瞋。賈曹杰的注釋中於此斷重複之過,說前半頌解釋為補特伽羅,後半頌解釋為煩惱的緣。

 

根本頌(26

凡所有過失

及種種罪惡

彼皆緣所生

無有自主者

 

具恩有情由身語對我露出不善的表情,而這些不喜歡、不高興等種種罪過的發動,都唯是由瞋等緣力而起,彼等並無自主。

 

根本頌(27

眾緣聚合時

亦未思令生

所生亦未思

我由彼而生

 

即便眾緣聚合,這些緣也沒有自主地想著要滋生損害自他之果;由這些緣所生之果也沒有想著是由彼等生我。儘管沒有想要這樣,但透由緣相互一一觀待,還是會一個引發一個地生果。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有譯為「恥惡」。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80)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80

 

第六品 忍辱

 

 根本頌(1617

蛇噬蚊螫

飢渴等苦受

疥等無義苦

豈非見慣耶

 

於寒暑風[1]

病缚捶打等

我不應脆弱

如此苦反增

 

身體被蚊臭蟲等叮咬,又或身體有四大不調的病或是疥瘡等病,即便忍受這些苦,也不會帶來任何利益。接著講到寒暑及風道,此處未說「風」而是說「風道」。又講到「病缚捶打等」,這是指遇到被鐵鍊及繩索等綁缚捶打等緣時,「不應脆弱,如此苦反增」,這是指若不堪忍則遇小苦也會大聲喊苦,若堪忍則即便是大苦也能忍受。不堪忍只會增長對自己的傷害,所以應堪忍。

 

根本頌(18

有見己身血

反更加堅勇

然有見他血

驚慌昏迷者

 

因為思考方向的不同,有膽量的人見己身流血反而較前勇氣更增,有些人則是不僅不能看自己身體的血,連看到別人流血,都會生起極大恐慌,幾乎要昏倒。

 

根本頌(19

此由心堅定

或怯弱所致

輕忽害己事

莫為眾苦傷

 

之所以會這樣,不是因為他人的血和自己的血不同,而是因為內心的堅強與怯弱不同,亦即是由有無膽量的差別所致。所以,遇到傷害時,不如積極面對這個讓心不快樂的緣而蔑視它,勿讓眾苦傷害自心。

 

根本頌(20

智者縱生苦

亦不亂澄心

與煩惱鬥時

雖生眾苦難

 

 

若能精通實踐這些方法,則即便身體受病折磨而有苦受之苦,也不會因此生起不悅之心,而能心不動搖。有的人講究穿戴,所以為了戴飾品,就在鼻子和耳朵上打洞,有些尼泊爾的小姐戴著大的耳環鼻環,非洲有些女子會戴不成對的耳環,印度東部的洛巴人會在鼻子上打洞,塞進象牙製的飾品。雖然若實際去考慮,這些會有苦,但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是裝飾,所以即便身上不舒服,心裡還是把它當成美好的裝飾來炫耀。至於智者,即便生起苦受,也不會讓它擾亂內心的清明。苦是一定會有的,為什麼呢?因為即便在真正修行佛法,也無法避免在實踐上遇到困難。

 

修行者並非沒有敵人,因為我們會與煩惱戰鬥,所以自心的煩惱就是敵人。我們與煩惱敵爭鬥對抗時,一定會受到傷害。昆努喇嘛仁波切說:只要赴戰場就一定會有苦,一個去打仗的人對此是百分之百地確定而去,根本不會認為我是為了尋樂而去。如同此喻,只要是與煩惱對抗戰鬥的修行者,心中就一定會有困難與不樂,這是百分之百確定的。雖然如此,彼時仍不能失去內心的平靜安樂,不能任瞋左右。

 

根本頌(21

然應輕忽苦

摧滅瞋等敵

勝者為勇士

其餘如斬屍

 

由輕視一切苦而能夠消滅瞋等一切煩惱敵──能這樣做的才是真正的勇士。若不是這樣而是被瞋左右,則因為即便戰勝一般的敵人,也不過相當於殺了早晚會死的屍體,所以沒什麼好驕傲的。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依藏文此處為「風道」。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9)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9

 

第六品 忍辱

 

 根本頌(12

不欲吾或友

歷苦遭輕蔑

惡言受譏諷

於敵則相反

 

不欲自己或自己的親友不快樂、受苦或所求不得而貧困,若受到他人欺侮、惡言詆毀,自己就心生不喜;若自己的敵人受苦、失敗、獲罪、衰敗或有不好的名聲,我們就會開心;若對自己或自己的親友好就歡喜,若對不喜之敵者好就不歡喜──這些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若想:該如何改正?

 

根本頌(13

樂因唯少許

苦因極繁多

無苦無出離

故心應堅忍

 

我們希求快樂,不希求苦,但是,帶來快樂的因緣很少,帶來苦的因緣則像冒出來的寶藏般極多。初修業者最初修行時,應將惡兆當作財運來取,遇到諸多苦難時,若能夠甘受其苦,或不得已時也能積極面對,若能做到這兩件事,修行的進展就會快。事實上,因為我們處於快樂的因偶爾才有而苦因極多的階段,所以必須要精通如何甘受其苦。應見苦的功德,且若未達到對苦厭離的量,就不會生起出離心,所以要把苦想成對善的勸請,以及要把苦當作是自相續的鞭策者,要由見苦的功德讓苦不能攪動心。如同「思惟要圍繞著心中明點」這句話所說,要意志堅定。

 

根本頌(14

退苦行信眾

伽那為無義

尚忍燒割苦

吾求脫何怯

 

「退苦行」是指使得自在天的苦行退失,而使其衰敗者是鄔摩天女。他的追隨者有於身修五火的,也有跳三叉戟的。雍增耶喜堅贊去吉隆那邊談到尼泊爾的歷史時,有講到跳三叉戟,若三叉穿過左右肩膀和頭就能解脫,說講到這樣的惡宗義及不好的風俗,這是我在一本道次第的註解中看到的。在印度南方卡納塔卡,那邊的風俗是在運動競賽中比賽苦行,在非洲的有些地方,成年時要忍受茅刺的大苦,為了成年這種瑣碎的目的把火炭或灰塗在身上,有這許多做法。像這樣儘管不會達到任何目的卻甘受燒截身體等苦受,這種行為實屬無義。我則是為了要安置一切有情於長久的安樂──無上的圓滿菩提之地,以這樣的希願為動機而希求佛果菩提,即使與此相關的修行需要吃苦受難,但是除了把它當成吉祥莊嚴來取之外,對此根本不需要膽怯。「為何要作懦夫?」這是說不必做這些軟弱無義之事。

 

根本頌15

久習不成易

此事定無有

故漸習小害

大難亦能忍

 

因為「久習不成易,此事定無有」,所以若串習由小處漸次實踐難行,則漸漸也會能夠忍受極大難行。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8)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78

 

第六品 忍辱

 

 根本頌(7

專注滅瞋者

今後世安樂

 

 

若想:那麼,忍有何功德?凡彼補特伽羅心極專注於不予瞋恚可趁之機而滅瞋者,於今生及餘一切生都會快樂。因修忍辱,當下會心情愉快,身體安樂,少白髮皺紋而長壽;若瞋心粗猛易怒,就會快速衰老。

 

對於如是修習忍辱之理,首先談到對瞋取捨的方法:

 

根本頌(89a

強行不欲事

或障所欲事

得此不悅食

瞋盛摧毀我

 

故我應斷除

瞋敵所需食

 

對我及我的親友,已直接做或將做不欲事、已障礙或將障礙所欲事──若我以如是緣而心生不悅,此不悅就如食物,會令我心中的瞋恚滋長,會增長瞋的力量,而這就是在自我毀滅。此偈教導我們:心中不喜會導致瞋增長,因此必須不讓它生起。

 

根本頌(9b10

此敵唯害我

除此無餘事

 

若我遇何事

不擾歡喜心

不喜難辦事

反失諸善行

 

心中不悅所導致的瞋,其唯一的任務就是傷害自己。一般的敵人為了自己的吃食、為了照顧親友、為了養身,有衣食等許多事要忙,他們除了傷害我們之外,還要忙於生計,然而自己內心的不悅不喜,則是除了使具自相續的補特伽羅不喜及毀滅之外,沒有別的事要做,這難道不是真正的能害?彼等一旦形成,就生成能害的體性,所以若有任何方法使其不生,就要去做。這又必須由諸多正理門來思考──無論遇何事,都不擾歡喜心,即便遇緣而不喜,但因為不喜不僅對於成辦所欲事毫無益處,還會導致善行這個快樂的因衰損,能引生餘害,所以不要不喜。

 

根本頌(11

若事尚可改

何故生不喜

若已無可改

不喜有何益

 

使我等不喜的緣,如父母往生、孩子生病、失去自己的家園等,對其不悅並不會有任何助益。苦以及諸事不順、問題叢生的情形產生時,若有方法改變,就應精進努力;若無法改變,則因為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就應修業果──即便遇到如來真身,也無法改變必須領受自所造業這件事。西藏流亡者以及這個地球上我認識的許多流亡者,能不叫苦而耐苦的只有我們。有些在西藏漢人的監獄裡住了二十多年的人說:「在監獄裡修行修得很好,沒有比那時更增長修行的。」這種心非常安樂的人,其安樂很清楚地是由心思考的方向帶來的。

 

像吉祥聖者龍樹以及阿闍黎聖天,雖然是世間公認的高成就者,但是因為前世餘業,龍樹阿闍黎被一根吉祥草割斷脖子而失去生命,聖天阿闍黎即便是證得高地的吉祥密集大瑜伽士,仍失去了眼睛。這些現證空性、已得高地者仍遇到這樣的緣,我們就更不用說了。那些無可避免而必須領受的果落在我們頭上時,不必不高興,要想著:以前所造的業,其無可避免的果在自己身上成熟了──從而修將惡緣現為助伴,希願一切有情的苦都能成熟在現在我所要領受的苦上;又或想著:造成我現在受苦的眾多罪業因緣,都是我於前世所造,這些確定存在於我的相續中,希望這些都能被此時所受的苦淨化。這樣想不僅不會不喜,反而會有心力與勇氣。所以,要把惡兆想成招進的財運才好,總之不能不快樂。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頁面 1 / 18: 123456789101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