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6月22日(星期六),時間上午10: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6月2日起至6/16期間格西拉有其他行程安排,所有課程暫停,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6)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6

 

 就如「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所說,由珍愛有情而讓彼等歡喜,由此有許多補特伽羅斷一切過、具一切功德,獲得了功德圓滿的度彼岸之果。若如是,則:

 

根本頌(114

有情與諸佛

同能辦佛法

何理敬勝者

而不敬有情

 

儘管依諸有情與佛,同樣能夠成辦佛法,卻只頂戴恭敬諸佛勝者而輕視具恩有情,怎麼會這樣呢?須依具恩有情,菩提心才能生起,修六度之行也須依有情而有,不住寂靜邊的殊勝希有心也是依有情而有。若不緣可憐的有情,大悲就無法生起。總之,成辦佛果的根本是依有情田而有。

 

若諍:若說勝者與有情二者同是田,則二者的功德大小應相等。則答:

 

根本頌(115

非立意樂德

而由果同故

有情亦有德

是故彼二同

 

不是因為那二個境的功德沒有大小之別而說相同,而是因為彼二同樣是成辦遍智之果的所依,所以說相同。

 

根本頌(116117a

說供慈心者

為有情殊勝

信佛所有福

亦是佛殊勝

 

皆有成佛分

故許彼二同

 

緣有情修無量慈等而得無量福,這是有情的殊勝;由修對佛的信心而增長福,這是佛的殊勝。經中說:較之供養修不淨三摩地者,供養修慈心的比丘或補特伽羅的利益更大──這也是有情的殊勝。修不淨觀是為了讓自己不生貪而修,修慈心則是緣廣大有情而修,因此,其所生福有大小之別。但因為這二者都是成辦佛法的所依,所以由這一分承許這二者相同。

 

根本頌(117b118

無人德等佛

無邊功德海

 

聚集殊勝德

於具少分者

為供養縱獻

三界猶不足

 

若依據功德這方面來說,佛有望不到邊的功德,所以誰也無法與佛等同。其中,心性的光明──如來藏──就如同功德的一分,若有有情現起如是光明,則為了供養彼等有情,即便獻上三界一切物都太少,也就是不夠的意思。

 

根本頌(119

諸有情亦有

殊勝佛法因

故唯此相順

亦應供有情

 

因為有情也有一些成辦或證得佛勝法的緣,所以單憑這一點,就應供養有情。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5)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5

 

 根本頌(110

無成就忍想

謂非應供處

則何故供養

修善因妙法

 

接著以提出問題或斷諍的方式談忍辱。例如,若想:雖然是以中共為緣,我才有了修忍辱的機會,但是共黨並無大恩,因為他們除了以害心為動機來傷害我之外,並無利我之心,並不是為了增長我心中忍辱的修行才來傷害我,所以沒有任何的恩。則答:恭敬的對象及供養處若一定要有利他心,則像教證勝法中的滅諦就不應是供養處,因為它也沒有利他的心。

 

以教證功德為例,它雖是一個功德,但沒有利他的動機,然而不論它是否有利他的想法,因為它對我有利益,就應當恭敬供養它,所以說恭敬供養的對像不必有利他心。若想:雖然勝法沒有利他心,但是它也沒有傷害我的心,這與能害之敵有害心不同。則答:

 

根本頌(111

謂敵有害心

故非應供處

若如醫利我

如何成就忍

 

若說:此敵是由不好的動機而想傷害我,所以我對他不必報恩。則答:敵者是因為對我有害心所以是敵者,若有利益我的心就不應說為敵者。有利他心的醫生做手術時,我對醫生不會生瞋,根本不會認為他是敵。若問:為什麼?因為醫生是出於利益我的動機而做。大家都知道,是以有傷害心為因才認為他是敵,才緣他生瞋;所以,要去除生瞋的機會,不讓瞋生起才能夠修忍辱。若敵對我有利益之心或像醫生那樣利益我,我就沒有機會對他生起忍辱──這句話的力量非常大,對心極有幫助。

 

根本頌(112

故依極瞋恚

方能生忍辱

故彼是忍因

應供如正法

 

因此,忍辱唯依具極大瞋恚心的敵者生起,所以,若沒有如是敵者──這個生起忍辱的因,則不能生起忍辱。所以,應如供勝法般專注供養敵者。

 

根本頌(113

是故能仁說

有情及佛田

喜彼等諸境

圓滿達彼岸

 

對自己有大恩的有情自不必提;整體而言,加害者除了是傷害者之外,並非利益者。但對於一個依大乘佛法仔細思考者而言,因為加害者也變成具特殊大恩,所以就沒有一個有情不具大恩。所謂「自他」的「他」之中,利益者為親,沒有直接的利益或傷害者為中庸的有情,傷害者為敵,對後者修心最難。若成立敵者為最重要,則能夠成立一切有情都很重要。成辦佛法必須依靠有情田及佛田二者來成辦,所以不僅要往上供養三寶以積福,還要依有情田來累積無量福,因此能仁談到了有情田及佛田。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4)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4

 

 根本頌(107

世間乞者眾

加害者稀有

若不害他人

全無為害者

 

布施、持戒、忍辱等諸多修行中,因為乞者很多,所以修布施較容易有機會。「眾」是多的意思。簡言之,修忍辱的因緣較少,修布施的因緣較多。

 

根本頌(108

故如未勤求

便於家獲寶

能助菩提行

故我應喜敵

 

因此,就像是不必辛苦成辦而在自己家中自然獲得此寶,敵者就是最勝菩薩行修忍辱的助伴與所依。所以我理應打心底喜歡成為忍辱所依的敵者,不應不喜彼。確實如此。忍辱要依敵者生起,平常昆努喇嘛仁波切會說一個故事:一個在拉薩繞塔的人繞塔時看到路邊坐著一個人,就問他在作什麼,那人說在修忍辱,繞塔者就說:「喔,你在修忍辱,那你去吃屎啊!」那個修忍辱的馬上就回說:「你自己去吃!」有這樣的故事。整體上他很可能是在修忍辱的功德與瞋的過失,在未遇到所緣所依和緣時,雖然可以透由在心上現似忍辱來修,但並沒有真正在修忍辱,只要真正遇到緣,例如有一個人說吃屎時,他就馬上受到傷害,雖然彼時才是真正要修忍辱的時候,卻反而立刻強硬回說你自己去吃。所以,「飽足日暖行者貌,惡緣降臨成凡人」的說法是真的。在遇到關隘時,要能實踐得出來,才是真正的法。若在歡喜的時候裝著一副修行者的樣子,遇到關隘時就變成真正的普通人,這樣就很可悲了。

 

如是,忍辱要依敵者而有;因此若去思考,就會了解敵者很重要。尤其若要修菩提心來使心變得賢善,其根本就是慈悲,而慈的反面是瞋,所以要積極與之對抗,不讓瞋恚生起,要由忍辱來做到接受失敗、忍受傷害。因此,對於一個修習菩提心的人而言,滅瞋是最重要的。如同計算指甲縫裡的蝨子般,心裡有數地一一對抗(瞋心)就是忍辱。對於修菩提心及大乘法者而言,修忍辱是最主要的修行。

 

然而這樣的機會並非上師所賜。例如:我們現在雖然在聽聞講說忍辱方面的內容,但於此處你們心中並沒有遇到一個能夠生起真正忍辱的緣。同樣,對於自己的親朋好友等具大恩者,根本沒辦法緣他們生起忍辱,沒有辦法以彼等為所緣來修忍辱。又因為不會往上緣薄伽梵生瞋,所以也不會有機會緣薄伽梵生起忍辱。若問:真正生起忍辱的機會是誰給的?何時才會有?答:遇到敵者的時候才會有。因此,雖然自己有許多生起其他修行的境,例如有很多修布施的境以及修悲心的境,但是真正修忍辱的境就很難得。如同《上師相續論》所說:「難得無垢故」,是無價之寶。因為如是稀有難得,所以非常重要。對於修忍辱而言,敵者是無則不生的因、非常重要的因,對彼尤應以念恩取代不珍惜。難道不是這樣嗎?如是故說:「故我應喜敵。」

 

根本頌(109

敵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當奉獻彼

彼是忍因故

 

由修忍辱所得到的福及功德是緣敵而生,是我倆共同造集彼福。雖然忍辱是我在修,但是緣是他方提供的,若無他方,則不論我有多大的心力也很難修忍辱。唯由敵者為緣,我才有了修福的機會,所以一定要將修忍辱之福迴向給敵者,安置」指將敵者迎接到面前[1]。敵者是修忍辱時不可或缺的因。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


[1] 安置」有中譯本譯為「奉獻」。

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3)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3

 

 

以下要講的就如同自他換修心的基礎,因為要成辦此基礎,故說:

 

根本頌(102

如我欲趣苦

然蒙佛加持

閉門不放行

何故反瞋彼

 

雖然我裝作因為希求佛法而思惟佛法,但卻像紙浸了油般,被名聞利養傷害。我們以前可以當孤僧,但漸漸就需要增添各種物資,還有,我們從拉薩逃出來時,什麼都沒有,非常輕便,到了印度後才重新建造居所。當時西寧的紙箱和從庫魯帶來的水果箱都非常好,但是到瑞紮時,從庫魯帶來的箱子就只能丟掉,沒有別的用途。我們到米薩瑪利等地時,在箱子上糊花紙,只要蟲不進去就行了,但是漸漸就覺得一個不夠、兩個不足,與沒有佛法者的做法一模一樣,而且因為欲望變大,就有了變得狡猾詭詐的危險。因此,當我由修苦因而趣入獲得苦果的方便時,竟猶如得到了佛的加持,苦處的門被關上了,不讓進──自己的敵人像門板一樣擋住了門,不讓我進到裡面,敵者就像是關門者、擋門者,所以對他只應念恩,不應生瞋。

 

根本頌(103

謂怨敵障福

亦不應瞋彼

無難行同忍

我何不住此

 

同樣,從個人方面來講,以我為例,因為中共入侵而不方便住在西藏,所以流亡到別人的國家,而這似乎為我帶來了利益。我從小就有一點悲憫心,但是因為被稱為嘉瓦仁波切,就安逸地裹在綢緞裡,這樣做似乎是一個慣例,這是當時在西藏的真實情況,而這種情況其實是非常奇怪的。來到別人的國度後,與人的接觸變多,從而也有了更多自己思考的機會──人生會遇到許多快樂與痛苦的情境,這些經驗都對內心有幫助,其中,遇到困難時才是累績經驗的最好機會經年累月的歡喜與飽足並不能累積經驗,遇到了辛苦困難,才會思考該如何度過殊勝的人生。由自己的經驗類推,能夠幫助想通他人的事情。對我個人而言,中共類似具大恩,嘴上說有信仰自由,卻宣揚佛法是毒藥,要毀滅佛法,但我等不能因為這是不對的就生瞋──若因為他們不讓人修行而生瞋,就與佛法相違,修忍辱才是修行佛法。以此為由而生瞋,這樣的行為並非修行佛法。因為沒有較忍辱超勝或與其相當的福或難行,所以難道不應住於如是忍辱的修行嗎?應安住於此而不瞋,這是教戒。

 

根本頌(104

若我因己過

於彼不修忍

瞋彼生福因

是我自作障

 

近處就有累積忍辱大福的因或所依,若因我自己的過失而對彼不忍,那就只是我自己作障礙,自己毀掉原本很好的積福機會。若問:那麼,忍辱為何是福的所依或因?

 

根本頌(105

無害忍不生

有敵方有忍

彼既為其因

何故謂障礙

 

任一法若無則不生──若彼無則隨彼之法就不生,若隨彼之法生則彼有──有這樣的關係的就是因果。此處,忍辱這個果要緣敵者這個因生起,要依敵者這個所依生起,敵者是能生起忍辱的因和所依。若依彼而能生彼果,就只能安立彼為彼果的能生因,而不是阻絕、障礙彼果生起者。

 

根本頌(106

施時來乞者

非障礙布施

能予出家師

不說障出家

 

譬如,遇到應時而來、在適當的時候來的乞者,就有機會布施,因為是依此而有布施的修行,所以乞者並不是布施的障礙;同樣,度人出家的堪布也不是出家的障礙。所以,敵者也不是忍辱的障礙,他是生起忍辱的修行的因緣,是能饒益而不是障礙。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