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96)
就如「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所說,由珍愛有情而讓彼等歡喜,由此有許多補特伽羅斷一切過、具一切功德,獲得了功德圓滿的度彼岸之果。若如是,則:
根本頌(114)
有情與諸佛
同能辦佛法
何理敬勝者
而不敬有情
儘管依諸有情與佛,同樣能夠成辦佛法,卻只頂戴恭敬諸佛勝者而輕視具恩有情,怎麼會這樣呢?須依具恩有情,菩提心才能生起,修六度之行也須依有情而有,不住寂靜邊的殊勝希有心也是依有情而有。若不緣可憐的有情,大悲就無法生起。總之,成辦佛果的根本是依有情田而有。
若諍:若說勝者與有情二者同是田,則二者的功德大小應相等。則答:
根本頌(115)
非立意樂德
而由果同故
有情亦有德
是故彼二同
不是因為那二個境的功德沒有大小之別而說相同,而是因為彼二同樣是成辦遍智之果的所依,所以說相同。
根本頌(116、117a)
說供慈心者
為有情殊勝
信佛所有福
亦是佛殊勝
皆有成佛分
故許彼二同
緣有情修無量慈等而得無量福,這是有情的殊勝;由修對佛的信心而增長福,這是佛的殊勝。經中說:較之供養修不淨三摩地者,供養修慈心的比丘或補特伽羅的利益更大──這也是有情的殊勝。修不淨觀是為了讓自己不生貪而修,修慈心則是緣廣大有情而修,因此,其所生福有大小之別。但因為這二者都是成辦佛法的所依,所以由這一分承許這二者相同。
根本頌(117b、118)
無人德等佛
無邊功德海
聚集殊勝德
於具少分者
為供養縱獻
三界猶不足
若依據功德這方面來說,佛有望不到邊的功德,所以誰也無法與佛等同。其中,心性的光明──如來藏──就如同功德的一分,若有有情現起如是光明,則為了供養彼等有情,即便獻上三界一切物都太少,也就是不夠的意思。
根本頌(119)
諸有情亦有
殊勝佛法因
故唯此相順
亦應供有情
因為有情也有一些成辦或證得佛勝法的緣,所以單憑這一點,就應供養有情。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