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6月22日(星期六),時間上午10: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6月2日起至6/16期間格西拉有其他行程安排,所有課程暫停,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略說二諦(一)--現觀莊嚴論之二諦


《現觀莊嚴論》在講說發心之後,緊接著提到二諦、四諦等十個教授。
《現觀莊嚴論》:「修行及諸諦,佛陀等三寶,不耽著不疲,周遍攝持道。五眼六通德,見道並修道,應知此即是,十教授體性。」
在此就依格魯派賈曹傑尊者所著之《心要莊嚴疏》,及法幢吉祥賢尊者所著之《龍王遊戲海》,對二諦勝義諦、世俗諦,略做介紹。

一、對照《二萬五千頌般若經》的情況
《般若經》是在哪裡提到二諦的內容呢?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 (漢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觀。實有菩薩。不見有菩薩。……
在修般若波羅蜜多時,有菩薩,但沒有實有的菩薩……。這是在宣說修行的自性。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漢譯)舍利子。置四大洲。假使汝及大目犍連。滿一三千大千世界如稻麻竹葦甘蔗林等所有般若。比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般若。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般若。能使一切有情趣般涅槃。一切聲聞獨覺般若不如是故。又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於一日中所修般若。一切聲聞獨覺般若所不及故。
這是說,像舍利子及大目犍連這般的大阿羅漢,數如三千大千世界都種滿稻般,他們修空性,與菩薩修一下空性,那個功得大呢?菩薩功德比較大。接著拿數如三千大千世界都種麻般的阿羅漢修空性,與菩薩比較。如是依次,數如竹般、數如葦般,譬喻越往後越繁多。總之,此處是拿剛獲得菩提心的菩薩與聲聞獨覺阿羅漢相比。
此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也有提到。當中說,初地菩薩尚無法以智慧壓服聲聞獨覺阿羅漢,要到第七地時才以智慧壓服聲聞獨覺阿羅漢。此時,有人就問:《般若經》不是說資糧道菩薩就已經勝過聲聞獨覺阿羅漢了嗎?回答說,那是從菩提心方面壓服,要到第七地才以智慧壓服。然而,這邊不也是講智慧嗎?那麼多阿羅漢修空性,還比不上菩薩一日修空性。為什麼菩薩這麼厲害呢?這也是因為菩提心攝受之故。

二、討論二諦分七項來說明:()區分處,()分類,()勝義諦和世俗諦的定義,()名義,()觀察一與異,()了解二諦的功德,()不了解二諦的過失。
()區分處
二諦是從那邊分出來的?所知。《入中論》談到:諸法都有觀察究竟之量所獲得的內容,與觀察名言之量所獲得的內容。觀察勝義之量所獲得的內容,稱為勝義諦;觀察名言之量所獲得的內容,稱為世俗諦,任何一法皆有二諦。也就是,二種不同的觀察所獲得的二種結果。或者說,表面看法下所獲得的結論,以及追究到最終情況下所獲得的結論。但是這邊説法是:所知為區分點,它區分為二諦。所以世間一切法,有的歸類到勝義諦,有的歸類到世俗,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了。為什麼會這樣講呢?就引用《父子相會經》:「如是如來了解世俗勝義二諦,所要了解的也僅止二諦。」

()分類
勝義諦從所空處區分,可分為二十空、十八空、十六空等,此為詮釋上面的不同,除此之外,它們的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因為它們都是遮無。空性是遮無,沒有實有這樣而已。空性在現證它的現量看來,為什麼是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像桌子和椅子是一還是異?不是一,所以是異。然而沒有實有這樣一個狀況就談不上一與異。「從所空處區分」指,本質上雖然沒有不同,但從其所依法來區分。如因為桌子與椅子不同,所以可以說桌子的空性與椅子的空性不一樣,除此之外,要就它們二個的空性說出差別,那是沒辦法談的,因為它們只是遮住實有(沒有實有)的狀態。
從言銓上可分:具境上面的勝義和境上面的勝義。具境上面的勝義可分異門的勝義和非異門的勝義。(用現代話來說是不同的勝義與不是不同的勝義。)了解無我的比量是異門的勝義,聖根本定是非異門的勝義。境上面的勝義也可分異門的勝義和非異門的勝義。苗和無我的聚合是異門的勝義,苗的空性是非異門的勝義。這是勝義從言銓上分,也就是從帶有「勝義」之名來區分。講這些是否重要?也算重要。因為印度人寫作時,真的、假的都混在一起講。有時候講的是比量,有時候講的是現量,有時候是講的是苗與苗的空性的聚合,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勝義,只有苗的空性才是真正的勝義。因此,問:勝義可分為多少類?就要回答:從所依分上來的話,可分為二十空等,這是真正勝義的分類。這邊的分類講的不是勝義的分類,而是勝義從言銓上來分類有多少類?境的勝義、具境的勝義。問:有沒有真正的具境的勝義?有。真正的具境的勝義是針對假的具境勝義來說,將了解空性的比量說是假的具境勝義,或次要的具境勝義,將現證空性的智慧說是真正的具境的勝義。同樣地,境也可以這樣分,把瓶子與瓶的空性聚合說是假的境的勝義,瓶的空性才是真正的境的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