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思惟中士道的內容


中士道的目的是為了生起希求解脫的心。想解脫也就是厭離輪迴。要怎麼厭離輪迴?從苦諦方面思惟,從集諦方面思惟。就十二緣起也是一樣,從因方面思惟,就是從集諦方面思惟,從果方面思惟,就是從苦諦方面思惟。
苦諦方面,要認識行苦才是認識苦諦,至於苦苦、壞苦,因為對策勵修行有幫助,所以還是會提。一般人奮鬥的目標都是遠離苦苦。比較好一點的,會把一些快樂看成是痛苦,強調平淡的生活,或有外道追求捨受修禪是內外道共有的。把行苦當成苦而遠離,只有佛教才有。
即使知道行苦,但是我們的言行展現出我們並不會想到行苦,或許想到了,多半也覺得是很遙遠的事,無痛關癢。譬如我們一想到利益他人,就只覺得他們生活很苦啊,講到自己可以幫上什麼,內容多半跟中士道的內容不一樣。同樣,對於自己要做些什麼讓自己快樂,說法也跟《廣論》講得不一樣。《廣論》說有五取蘊苦,只要有業與煩惱帶來的這個蘊體,輪迴就沒完沒了……,我們不會想到這些。這就說明,我們看著《廣論》,消文是消得過去,但是自己並沒有真正認同。所以,我們是在學佛呢?還是只是跟某個道場有些來往?取決點是在認不認識行苦(苦諦)。有沒有受到佛法薰陶,或說有沒有佛教的修養,是看這方面。如果沒有行苦的觀念,就只會是一般修養,很難說是修行。
集諦方面,會談貪、瞋、癡等煩惱。一講到這些,大家都會認同貪、瞋、癡等煩惱很可惡,會否定這些。問題是,我們自己生起貪、瞋、癡時,我們是保護它的,我們不會想到它就是經典所說的那個貪、瞋、癡。從這方面來講,我們也沒有認同經典。
總之,第一,我們沒有認知行苦是苦的概念。第二,我們對佛陀說業、煩惱是病根、是禍害也沒什麼認同感。那現在,第一步,看書時要針對自己的心,要認識行苦是苦,認識集諦才是病根;然後一直串習這種認知,讓這種認知越來越強,這就所謂的修行。
課上到這邊已經上很久了。自己思惟時,能照著《廣論》的次第思惟下來是很好的。如果沒有辦法,也要在認識行苦、認識煩惱這二方面下功夫,自己愛怎樣想就怎樣想,重點是要想。看書跟想完全不一樣,只要真正想一點點,它在你心中的感覺很不一樣;不想,只是一直聽課,也就沒有那個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