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

《達賴喇嘛尊者 入行論教授》連載(13

接著講說有如是功德的菩提心的體性。如同講說菩提心總的功德時所說,菩提心是為了有情而希求佛果位──因為想到有情的利益,從而想著「要是我能利益他們的話」──是以此希求之欲為因緣;又想:誰能夠成辦他利?若證得了佛果位,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成辦他利──由思惟如是之理,從而生起為了有情而要證得佛果位的希求,與此希求相應而有的(大乘)主要意識心就稱為菩提心。

若於發心做區分,如同《現觀莊嚴論》所說,從喻、助伴、同法之門區分出二十二種發心,從界限之門區分出四種發心等等,有多種區分方式。在此則是從體性門區分,講了願心菩提心和行心菩提心兩種。

根本頌14

略攝菩提心

當知有二相

希願菩提心

趣行菩提心

 菩提心從體性門區分而略攝為願心菩提心和行心菩提心,若想:那麼,如何安立兩者的差別?

根本頌15

如應知欲行

正行之差別

智者應依次

知此二差別

譬如,想去某處的一個人,還沒有做去的動作而只是想去,這是一個階段;正在做去的動作,這又是一個階段,有這兩個階段。與此相同,在發心想著「我要獲得佛果位」之後,並沒有立誓承諾修學菩薩行,僅只是想著「為了有情,我要獲得佛果位」,僅僅這樣的發心是願心。對於獲得佛果位的方法──成熟自相續的六度以及成熟他相續的四攝等佛子菩薩行,誓願修學而受菩薩戒,此後的菩提心才是行心菩提心。

 願心和行心的差別,《金鬘論》等雖然講了許多種,但若略攝,《道次第廣論》、《道次第略論》和《金鬘論》的意趣一樣──僅有發心的是願心,發心之後,承諾修學菩薩學處而受戒,此後的菩提心才稱為行心菩提心。區分願心和行心二者的差別之後,若想:如何修這二種心?(則答:)總的來說,修學菩提心之理,因為教言不同,有由自他換之門修菩提心以及由七因果之門修菩提心這二種修法,此論主要是講自他換這一種修法。因為修學者各自的想法不同以及心的差別,有些修學者透由修學自他換,更能令心調伏,有些則是透由修學七因果教言,更能令心調伏,大概確定是這樣,所以依照各自的個性以及思惟方式來修就可以了。由七因果教言之門修學以及由自他換之門修學,這二者之中,後者不僅更深奧,也更具力。至於由自他換之門修學之前,是不是一概都要先修七因果的知母、念恩等,就還待觀察。《入行論》從頭至尾沒有一處談到修知母之理,所以,有些智者就說《入行論》這部論講的是菩提心已生者在修學學處時的實踐之理,因此說是基於之前已經修過知母等,所以沒有講。據說這是後藏赤蘇仁波切說的,有這麼一個說法。孰是孰非,我也無法清楚確定地講明白。

 從暇滿義大難得開始到無常,以及思惟惡趣苦和業果等,那些內容都是在講最初修學菩提心時要如何修前行。但是,若沒有視一切有情為母的心為前行,就不會生起愛他勝己的菩提心,知母的心是後者必要的前行,所以在此似乎是必須講的。儘管在講暇滿難得等(前行)的階段應該講,但卻沒有講,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以內心的思惟方式而言,之所以要生起極有力的念恩和報恩的心,這是因為要對被苦損惱的有情生起強烈的珍愛心,是為了生起此心而說知母。而自他換,則是基於自他二者同樣都是欲樂不欲苦而成辦,即便沒有講要一概視為母,〈忍辱品〉中還是談到了自己的敵人對自己具極大恩;若對此完全獲得定解,即便未視自己的敵人為自己的母親,也完全能夠對其生起愛執的心,並且以彼心之力就能夠緣敵人生起強烈希求他們離一切苦的心。若能成立自己的敵人是自己最親的親人,就應該能夠生起作為目的的強烈珍愛心──因為它也可以透由自他換之門成辦,所以我想這樣大概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這仍需觀察。總之,要依據各自的經驗來考慮這件事。因為智者們對於別別的教言各自有不同的解釋方式,所以,若將這些主張合併起來修就會很圓滿。有的時候,由自他換之門來修學,會更堅固,力量更大。

 (本書尚未出版,請勿任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