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寶性論》講記摘要 (12)

 《寶性論》講記摘要 (12)

20230923 第一品 如來藏品

(癸二)別釋僧寶:

「具有無量至極調伏弟子眾」這句經文之後又以經文「與大苾蒭僧俱」至「復與無量菩薩眾俱」示之。其中大苾蒭僧因為是於成辦聲聞菩提得堪能與勢力者,菩薩因為是於成辦佛菩提得堪能與勢力者,所以說祂們是「至極調伏」。

 

「具有無量至極調伏弟子眾」這句經文因為說「具有」,所以不是單指十地菩薩,也包含究竟的僧寶。

 

(辛二)功德配合經教分二:(壬一)廣大功德配合經教;(壬二)甚深功德配合經教。

(壬一)與(壬二)請直接參照賈曹杰《大疏》所列經文。

 

(己二)云何說餘四處分二:(庚一)宣說界的經文;(庚二)宣說菩提等三的經文。初又分三:(辛一)以六十淨治法示界;(辛二)成立彼義;(辛三)認明淨治法。今初:

 

《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在其序品之後,講說了能夠淨治有垢真如的六十種能淨功德,以此闡明世俗所攝的佛界以及有垢真如的佛界[1]

 

字詞解釋:

1. 世俗所攝的佛界:賈曹杰於《大疏》說有情心上堪生出世間法的能力為世俗的佛界。

 

(辛二)成立彼義分二:(壬一)成立彼義的正理;(壬二)配合經教。今初:

若問:講說六十種能淨界的功德,怎麼就是成立有界呢?說它不是成立有界也可以啊!則答:以講說六十種能淨界的功德來成立有所淨之界,這是因為:所淨事 ──有情相續的心以及有垢真如──若具有堪淨垢染及堪生佛智的功德,能淨彼所淨的方便才是合理的;若無所淨,則能淨不合理。

 

賈曹杰接著批評了下列三個他派的主張:

1. 既承許有情相續本就具足自性清淨和客塵清淨,又承許有能淨。

2. 勝義諦是常事(又是常又是物),是空掉一切世俗的甚深空性。

3. 勝義諦不容有絲毫的聞思觀察,須以修習現證。

 

這三個主張皆源自對空性的不同詮釋,老師在此先說明其背景:

 

在漢地有人將中觀思想、唯識思想與如來藏思想區分為別別不同的三者,認為中觀思想講空,如來藏思想講有,所說南轅北轍,不可能是同一個思想。藏地也有人如是承許,而格魯派則認為:依唯識宗,如來藏思想可以併入唯識見,依中觀宗,如來藏思想可以併入中觀見,所以沒有一個在中觀見與唯識見以外的如來藏思想。在藏地,對如來藏與中觀所說空性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從如來藏的角度談空性,似乎在一味講空之外,提供了其他的想像空間,因此,有人就說如來藏恆常不變又能生果,是自性不空的常事,是空掉一切世俗的他空。對於格魯派而言,這樣的如來藏與外道講的常我、神我非常相似,所以中觀宗是不會講這樣的內容的。

 

依格魯派,中觀宗主張第三轉法輪所說為不了義,第二轉法輪所說為了義;他派則有認為第二轉及第三轉法輪所說都是了義,也有認為第三轉法輪才是無上的,是最了義的了義[2]。此外,各派認定的第二轉與第三轉法輪的例子也不盡相同,如格魯派認為《般若經》和《如來藏經》都屬於《解深密經》所說的第二轉法輪,他派中則有認為《如來藏經》屬於《解深密經》所說的第三轉法輪。另外,依《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所說的三次第[3],格魯派會將《般若經》和《如來藏經》都歸入第三次第。

 

如《入愣伽經》中有講「如來藏,謂彼自性光明,本來清淨,具足三十二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等內容,《如來藏經》中,佛也說:「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一切德相與我無異」等,依經中所說這類內容,他派便承許有情相續皆有本來清淨、客塵清淨、具足三十二相的佛,祂與未來成就的佛果完全一樣,既不會增一分,也不會減一分,恆常不變,只是現在被有情的諸蘊纏縛住了。這樣的如來藏,他宗會說是被一切世俗所空,是他空,也就是說,一切世俗為「他」,如來藏是空無這些世俗,所以是他空;瓶等世俗則為自空,就如兔角,只是分別妄念而已。

 

佛於經中說阿賴耶識與如來藏是觀待同一密意所依──空性──而說,他宗對此就理解為:阿賴耶識的智分、如來藏、法性這三者一樣,如是如來藏就兼具了常與事物的性質,既是恆常不變,又是能生果,所以是常事。這樣講的如來藏非常堅固、實有,有點類似有部講的勝義諦無方分,所以當然無法與中觀所說的空與觀待結合。自宗則是認為講如來藏的經有了義與不了義的區別,其中,講具三十二相的如來藏的經文是不了義。講了義的如來藏的部分則完全符合中觀見,如來藏思想所講的空與《般若心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完全一致。至於不了義的如來藏,宗大師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就談到佛是為了講空性才講了阿賴耶識以及具三十二相的如來藏,彼等都是為了引攝某些所化有情才講的不了義[4],不應如言執義。

 

另外,《寶性論》中多處講到如來藏唯是佛境,唯是佛智別別自證的境,格魯派解釋時,針對了解的方式做了檢別,說分別心等也能了解如來藏,只是了解的方式不同。他派則是直接把如來藏這個難以理解的常事講成只能以現證通達。


[1] 可以變成佛的就是佛界,就是如來藏,其中有是無為的,如有垢真如,為勝義的佛界,也有是有為的,如有情心上堪生出世間法的能力,為世俗的佛界。

[2] 此處不是講唯識宗,唯識宗認為具三十二相的如來藏是不了義。

[3] 之前講過,《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以珠寶師三洗三拭漸次淨治摩尼寶珠為喻,講了於同一補特伽羅漸次引導入小乘、入大乘、後令成佛的過程,這三個次第與《解深密經》所說的三轉法輪並不相同,三轉法輪是依異體的大小乘所化而宣說。若依《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般若經》和《如來藏經》就會歸入第三次第。此三次第詳見講記摘要(8)的第八個註解。

[4]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又曰:「大慧問曰:佛於經中說如來藏,謂彼自性光明,本來清淨,具足三十二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如摩尼寶被垢衣纏裹,如是此亦被蘊處界衣之所纏裹,而有垢染,然是常恆堅固者。此如來藏與諸外道所說神我有何差別?」如來解釋,謂如是說者非如實言,故與外道之神我不同。其密意之所依,是空性、無相、無願,法無我性。密意之所為,是為除愚夫之無我恐怖,及為引攝著我之外道與曾習彼見之有情,令彼漸次入真實義,故說有常恆堅固之如來藏。現在及未來之菩薩,不應於此妄執為我也。此義是說,如言執著則與執著外道神我相同,故不應如言執著也。……《楞伽經》亦云:「說如來藏名阿賴耶識具前七識。」多說彼二,是異名也。由說彼二,一是常住,一是無常,故非說彼二如言義同。然依何義說如來藏,即依彼義說阿賴耶。觀待密意所依唯是異名,故義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