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南印重建色拉傑

         青增格西的老師、色拉傑第76任住持根敦卻佩仁波切是在2016/7/31圓寂,圓寂入定(住持心法) 7日,在2016/8/9荼毗。當時青增格西在台灣達賴喇嘛基金會任上,不方便發布訊息,所以也就沒有通知過與青增格西有法緣的同學留意。卻佩老師昇座及圓寂法會的照片目前仍保留在Sera Jey Monastery 臉書。

由於卻佩老師及恩珠老師這一世主要事業,就是參與在南印重建色拉傑,將經教傳承延續下去。所以青增格西又補充講述重建色拉傑的歷史及關鍵。

 

˙重建色拉傑

五九年以前色拉傑約有一萬人,五九年只有少少的僧人跟隨達賴喇嘛尊者流亡到印度,甘丹寺、哲蚌寺也一樣。那時,達賴喇嘛尊者做了個非常重大及具有遠見的決定,他拒絕印度政府把藏人打散散居各地的提議,尤其是堅持三大寺的流亡僧人不能分散,於是三大寺才得以在印度重建。如果當時這些傳承教法的火種被分散到各地,經教傳承中斷,三大寺無法重建,那真的是很嚴重的教難。

 

追隨達賴喇嘛尊者逃到印度的僧人,首先停留在巴薩。巴薩原本是個監獄,所以生活環境跟條件都很惡劣。達賴喇嘛尊者考慮到後續的發展,要將僧眾遷移到南印。但是因為巴薩離藏地近,僧人抱持著事件結束後就可以回藏地的心態,不願意離開;再者,要去的地方尚須開墾、耕種才得以住人、生活,僧人想到要下田耕種,普遍是不樂意的。後來,經過達賴喇嘛尊者的勸說,僧人才願意到南印重建三大寺。卻佩老師曾說過,流亡到印度,對整體而言,是件很不幸的事,但是對個人而言,是件幸運的事,以前根本無法想像可以親從達賴喇嘛尊者聽法。當時的色拉傑所在地是一大片農地,只有經堂及幾間寮房,僧人們都下田耕作。達賴喇嘛尊者說:未來這廣大的農地都會變成色拉傑寺院的建築,現在廣大的農地外圍,未來會成為人們繞行之處。

師公洛桑汪秋仁波切,樂噶師公、卻佩老師、恩珠老師、札西老師、德列老師是六八年開始在南印重建色拉傑的長老。師公洛桑汪秋仁波切是主持重建的住持,卻佩老師、恩珠老師這一代,是當時最年輕的僧人,而且當了很久的最年輕僧人。不清楚六八年到七九年這段期間,有沒有新進僧人,至少目前是沒有那個時代的弟子。八二年以後開始有人從藏地到色拉傑,我是八五年到色拉傑,那時色拉傑有六七百人。

剛重建色拉傑時約有一百八十人,他們一方面要開墾建寺,一方面要學習。學習時也缺乏經論,書都是輪流抄看。譬如全寺只有一本「龍王遊戲海」(色拉傑現觀教本),就分組看,這十人一組,每人發二頁;十人中可能只有二位讀書,其他八位不太讀書,但是那八位也會去領,把領到的書頁交給那二位會讀書的,那二位就負責或抄或背,總之把書紀錄下來;接著再跟另一組換十頁。我剛到色拉傑時,書本還是很缺乏,常常得輪流看。

飲食方面也是很缺乏的,每個人都吃不飽。我初到色拉傑的前幾年,早上就是一杯清茶,是什麼都沒有的清茶,不是酥油茶。午餐是飯跟咖哩,晚餐是餅跟咖哩,而且不是每人一份,而是三個人領二份分食,所以很難吃飽的。好一點的話,有外界的供養,早餐可能有非常稀淡的酥油茶,及一點點供養金。那時,我們每個月約有六十盧比(當時一碗麵是一盧比),麵粉很貴,所以我們都把麵皮擀得很薄,煮後看起來比較大碗。

初建時的色拉傑經堂也不大,是個木造屋。住處,一間小屋要住六人,像卻佩老師的住處,放二張長六呎、寬三呎的床及一張桌子,晚上老師睡床上,四位弟子沒有床可以睡,就只有墊子可舖睡地板,也沒有棉被什麼的。一早還得趕快起床,把墊子收好,不然老師下不了床。晚上弟子躺著的地方,白天就是老師上課的地方。這樣過了二、三年康村蓋了僧舍,雖然還是得六至八人共用一間房,但是不須跟老師同房睡,還是比較讓人輕鬆的。

 

˙House

色拉寺的組織是色拉寺下分色拉傑札倉、色拉昧札倉,色拉寺是個虛單位,真正運作的是二個札倉。色拉傑下有各個康村,康村就像是同鄉會,康村下面又有各HouseHouse是由一個老師帶著弟子組成。像卻佩老師及其弟子是一個House,我是隸屬卻佩老師這個House,恩珠老師是另一個House。但卻佩老師與恩珠老師是合作的,屬於卻佩老師House的人,在卻佩老師這邊上課,會去恩珠老師那邊背書。其他House的人也會去恩珠老師那邊背書,恩珠老師House的人會去其他老師那邊上課。我們一早四點多起床就開始背書,一週約有四五堂課,每次約二小時,剩下時間就是辯經跟背書。若有學生很會背書,老師就會花很多時間陪他背書。

 

˙僧團運作、經教講說延續數百年的關鍵

色拉傑建寺至今已經有六百年的歷史,而且這六百年中,經教傳承非常興旺。在漢地,要看到一個僧團運作六百年是沒有的,更別說延續六百年的經教講說辯論事業,常常看到的是一位大師興起而建寺,大師圓寂之後,僧團、寺院就趨向沒落。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到的是落實長老引導、師徒關係。

不是說漢地沒有形成師徒關係,漢地的師徒關係多是單一位大師與其下面的弟子,而且可能因為弟子眾多,只有少數幾位得以特別靠近,其他人與大師的距離都很遠。一旦大師圓寂,而弟子與弟子之間沒有強烈的師徒關係,容易變成彼此都不服誰,各自離去。

在色拉傑的系統中,師長與弟子可能就差幾個班級,也就是高班的學長就是低幾班僧人的老師。這個制度保障了每個人的學習與生活,每個人都被老師照顧到。像這樣,色拉傑內部形成了脈絡網,每個人都被照顧到,也被管到。不知道這些細微運作的人,到色拉傑出家,自己挑老師,一下子跑到這邊聽,一下子跑到那邊,沒有進入系統中,注定學不了,也容易出錯。

札倉是對外的代表,它有住持、有糾察師、有管家處理行政事務。以糾察師為例,糾察師被各長老推舉出來,糾察師在任上即便有什麼錯,也不會有人說話,會在他卸任之後才被指出來,而新上任的糾察師會修正這個錯誤,也就是僧團的運作會自己修正錯誤,而不被一個人牽著走。

因此,色拉傑不需要靠明星大師,明星大師存不存在都不影響它傳承下去。舉例來說,有一次帕繃卡大師到色拉傳法,第一、二天糾察師還忍耐,第三天糾察師就趕人了:到底是你要傳法?還是我們要上課?帕繃卡大師也是一聽馬上就明白,立刻停止。

總之,色拉傑能在短期間內重建,除了長老們持教的毅力,也背依的傳承力量——長老們復刻種種微細的傳承運作。這也是僧團運作、經教講說能持續六百年不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