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問:我熟悉的是金剛經、心經,唸金剛經、心經能修菩提心、空正見嗎?

青增格西答:

菩提心、空正見、出離心三者中,前二者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菩提心心繫眾人,空正見是無上法,要修的福智二資糧就是指這二個,佛教的核心修行就是這二個,大家很容易認同。至於佛教大小乘都很強調的出離心就很難被現代人接受,因為要吃苦什麼的,像頭陀行就非常符合佛教出離心的修行。像我們現在聊得很開心,但是在佛教來說,這些話都是戲論;我們說話取悅他人,至少與貪有關,與出離心是違背的。我們現在欣賞風景,這也與出離心是違背的。出離心是菩提心與空正見的基礎,在出離心上才有菩提心、空正見的修行。但是大家捨棄出離心這個區塊,只談菩提心,這樣一來所謂的菩提心就很容易跟輪迴連結,變成與貪嗔癡結合的修行。我們現在,無論是團體或個人,都有很多利益他人的行為,但是很多都是違背出離心的,這樣所修的菩提心都是不如法的。要如法的話,出離心非常重要。自己要先修出離心,再推及其他人。所以,我認為要修菩提心、空正見之前,要先認識出離心,這很重要。出離心的話,可以用《廣論》下士道與中士道囊括。所以話說回來,要怎麼修菩提心、空正見呢?要先好好學《廣論》。

至於唸《金剛經》、《心經》,那當然是好的。但是我們人類沒有能力能以自力理解其義,所以光是唸,就跟鸚鵡一樣,不會有太大幫助。要學好《金剛經》、《心經》,不是直接去學《金剛經》、《心經》,而是去學《廣論》。

所以要修好二菩提心(按:菩提心與空正見),不是直接修這二個,而是修《廣論》。有時間有有時間的學法,沒時間的話,自己也可以找網路課程,從基礎慢慢學上去。我覺得這是唯一的方式。


多傑法師答:


《金剛經》、《心經》都是講空性的經典,只是唸這二部經,是無法理解它的內容,必須去看它的解釋,這樣對學習空正見才有幫助。另外,這二部經都是在講空性,《入行論》等論有自他換、七因果等生起菩提心的解釋,《入中論》中以水車輪轉為例說了大悲心,水車輪轉之例不只是在描述輪迴的情況,而是在說如何生起大悲心。要先弄清楚這些經論,依此才能修菩提心。


總之,以上三個無論走哪一條路,都會歸結到悅意慈上。這其中就牽涉到中士道。要先了解內容及其理由,對理由所證成的內容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這時才對自己的修行有幫助。也就是,對於中士道的內容,思維其理由,從而修出出離心、自他平等、自他患等。有了這樣的信心才能對修行有幫助,不能只是唸而已。

(舉例來說,七因果中,)知母、念恩……,知母要修到什麼程度才能產生念恩呢?經論說一想到眾生就很揪心,因緣成熟到足以產生念恩,知母就完成了。我們現在要修知母,不能光認識經論的描述,自己要有把握:知母要具備什麼條件?自己要具備到什麼程度?這些都要知道。對此去找答案時,就會涉及前生來世,前世的母親怎麼利益自己與今世的母親怎麼利益自己是相同的,就像昨天有人請吃飯跟今天有人請吃飯,只是時間差,其他是一樣的,今世的母親與前世的母親只是時間差而已,其他沒有差別。像這樣再三思考,不讓自己的感恩心下降。另一方面,對一切有情都是這樣的想法,沒有差別。知母之後是念恩,念恩是念一切有情的恩,像前面說的那樣。我自己不是為了修行而找到這樣一個答案,是為了辯論堵住對手的口而找答案,不知道這樣的說法對不對,但是自認為這就是知母的量。總之,像這樣去推論,透過這樣的思考,這就是進入修行的途徑。

宗喀巴大師說最初常求廣大聞,宗喀巴大師是強調觀修的。在辯經場上,因為他人的逼問,總是要提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理由,否則無法說服他人。雖然是為了回覆他人的逼問而找答案,但是當你理路疏通而找到正確答案,自己也會被說服。因此,初學時,好好思惟很重要,即便是為了辯論而找答案,也會利益到自己。之後,你就會知道要做什麼、做到多少才能到下一階段,這些的前後關係是什麼也弄清楚了,這樣道次第就會產生。此時,你就會得到對這些內容的信心確認這些內容的有效性。

 

事實上,若你對緣起有很好的認識,空正見要能幫助到菩提心。另外,還會說要有福德資糧為助伴,這就涉及依師等,這也是《廣論》一開始要說依師的原因。

 

初學者修菩提心、空正見是如此。若是已經生起菩提心、空正見,是要透過止觀繼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