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6月22日(星期六),時間上午10: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6月2日起至6/16期間格西拉有其他行程安排,所有課程暫停,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講戒要依傳承教授,而且不能只談戒律的精神

 二、講戒要依傳承教授,而且不能只談戒律的精神

若有人說:這是你們藏傳佛教的說法,依漢傳佛教的說法,在家人不被允許聽戒。這個理由也不對,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在法方面是沒有差異的。所謂的佛法,是佛陀說了什麼法,接下來龍樹、無著等祖師是怎麼解釋的。也就是如果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法本及注釋這個法本的解釋來看,漢傳佛法與藏傳佛法是沒有差異的。如果因為時代的關係,不依循龍樹、無著等祖師的說法,講自己創造出的內容,這樣很難說此人在說法,現在這種情況很多。

又有說:你們聽不懂戒律,所以只談戒律的精神就好。也就是不依戒本,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講戒。這樣講戒是不行的。唯一可以制戒的是佛陀,因為他是我們的導師,是教主。除了教主可以制戒以外,其他人都不行,要完全按照佛陀制定的規矩而行。所以即便符合戒律的精神,也不可以自己制戒。因為講戒的時間不足,所以只能稍稍講一下戒律的精神,這算是情有可原。但是很多時候,演變成單單只談戒律的精神,這是不行的。或是變成這個規矩的來源是某某法師說的,這樣的規矩很難說是佛法。更有甚者,把這種不是佛法的規矩執為佛法,這對佛法的傳遞來說是很嚴重的事。

戒律並不好講,原因是戒律的內容涵蓋了個人的行住坐臥、面對接觸的人如國王、信眾、外道等該如何,及僧團處理事務等種種。佛陀帶弟子的過程都被記錄下來,如今天發生了某事,佛陀罵了弟子,制定了什麼戒;明後天沒事,後來又發生了事,佛陀這次罵了弟子是因為什麼,如此種種被記下,後代就把這些歸納為不能做什麼事。

常常會說戒律是根本,可是在三大寺,一方面是出家受戒才開始學習,另一方面又把學戒的時程排在十五年後,對此就有人感到疑惑:這是為什麼呢?基本戒律是一入寺就會教,但是正式學習戒律是十五年之後,原因就是戒律涉及生活各面向,這對初學者來說不容易理解。以租屋為例,在印度可能是雙方口頭說好,交付鑰匙就算完成了,但是在台灣,租屋時會簽租賃契約,契約中載明各種細節。戒本就像契約一樣,載明各種細節。我們看看這本《苾芻學處》所列,從一個人需要依止什麼老師、老師需要什麼條件都一一說明。[1]例如要當老師的這個人必須是戒律清淨,所謂戒律清淨是指什麼呢?他不能犯根本罪,對犯戒是有羞恥感的,這是堅固支。他還必須受比丘戒滿十年,期間不能間斷,也就是當比丘未滿十年沒資格當他人的親教師,或許他很聰明、很有學識,但是學得好跟具備經驗是不一樣的,經驗不夠就是不行。而當比丘滿十年,但是學得不好,也不能當他人的親教師。[2]「期間不能間斷說的是期間出家、還俗、再出家,這樣也不算。善巧支是通達律藏、具足五法。當弟子的條件又是什麼?身像要如何、意樂要如何?這種表達方式跟契約很像,在古時就能有這樣的做法是很先進的。戒律涵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每一項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說的,因此戒律的內容就變得很龐大。所以戒律並不好說。

 



[1] 《苾芻學處》:親教師須具足十三種功德:一、未犯根本戒,羞犯性罪,是清淨支。二、受苾芻戒後,滿十夏,中無間斷,是堅固支。三、通達律藏,是善巧支。(善巧者,須具足五法。有多種五法,而為親教師所必須具足之五法: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輕;四、知重;五、能背誦別解脫毗奈取經。)四、見合。五、相合。六、具足三種名言(能說、解義、心住本性)。七、身平等住。八、住本性地(非犯戒受治罰奪五種殊勝者)。九、具足悲心。十、具足忍辱。十一、眷屬清淨。十二、若法若財清勤饒益。十三、時時教授。以上十種是饒益支。

[2] 如果是聖人,十年是可以學好戒律,如果是凡夫,十年應該是學不會戒律,但是仍抓十年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