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受菩薩戒

 

(達賴喇嘛尊者,2012道次第教授

我們在最後略說全道之前,先受菩薩戒,這次是依宗大師《菩提正道論》的宗規而傳;有一段時間,這個授戒傳承衰微,現在又予恢復了。

最初是明現受菩薩戒的皈依境、資糧田、以及明現如我們的榜樣的修習愛他勝自菩提心的殊勝善士,也有具足唯、中二派見地的行者,我們也有獲得受持廣、中、略三本道次第論典合傳的所積善根,那麼現在隨文作觀,念誦《能仁祈請文》及《那爛陀寺十七位大班智達祈請文》,最後是念誦三次《普賢行願品》中最短的四句七支供養文:「所有禮讚供養福,隨喜懺悔諸善根,請佛住世轉法輪,回向眾生及佛道。」現心深處至誠祈請上師賜授菩薩戒;重點在於思惟彼義,不必念三次,念一次也可以。

而後,要傳授你們菩薩戒,上師要問遮難:第一、是否由與他人競爭、嫉妒或具世間八法而受菩薩戒?第二、是否為他人所逼迫或奴役而受菩薩戒?當下,各位來此,在我面前受戒不可能是被逼迫的,是自願取受的。第三、是否聽聞了菩薩法藏?像菩薩戒的十八條根本墮、四十六條惡作,有時間應慢慢念誦《菩薩律儀二十頌》,看自己能否守護?思惟可受才能受戒。因此所謂菩薩法藏,是指《華嚴經》,以此為依,其解釋為《菩薩地論》;廣大解釋菩薩行的大藏經是《華嚴經》,我在庫努顛津師之前得此傳承,同時也須聽聞《菩薩地論》。第四、是否了知菩薩法藏?聽聞是聽聞,也須不忘而了知。第五,是否有生信心?雖然已知其義,但心中不生澄信、淨信、現信等三信也成無義,故須具信。已得受戒因緣,具足條件,心中必須有些覺受而回答問難,回答時要答少分了知菩薩法藏,也是表示謙虛。

只不過是自己不能如實修持罷了,事實上,所說的菩薩道的修習之理,百分之百決定具足調心次第與能力。雖已發心,已為一切有情發起妙善祈願,但實踐時必修六度行,因此縱使已有命難也要如此修學,不但此世,生生世世也須持續,那麼來世小時年幼即能具足濃厚習氣,值遇因緣又見大乘法,便能繼續修習,生生世世延續而至成佛。

菩薩戒、密宗戒都是盡未來際受持,別解脫戒是盡形壽受持。

接著,是祈請速賜菩薩戒,有時在此要先行禮拜、獻曼達,但此不必,要三次隨念。

而後,再問遮難,有三:第一、你是菩薩否?第二、你是否發菩提心願?問得十分殷切。總之,已聞大乘經論,譬如已有熟知《入行論》,《入行論》是結合著文殊口訣而有的;當下應想:我要殷切欲求生起菩提心,被問時雖無此心,但三門力求生起大悲心、菩提心,而回答是菩薩也可。第三、受菩薩戒可有師受、無師受,當下菩薩戒是上師前受,但是倒不一定要在我之前受戒,所以問到:是否欲求在我面前受戒?這時,上述的回答都必須堅定。

正行受戒,今此不必隨念三次,而是殷切胡跪合掌聽受,是在無不圓滿的皈依境前發心、受戒。

菩薩戒是三種律儀,攝律儀戒主要是不可有自利作意,雖然要慈愛自己,但也應想:一 、如愛自而愛他;二、 我只一人,眾生無邊;三、 任其慈愛他人,順得自利,誠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說,必須遮止自利作意。攝善法戒主要是菩提心未生令生、已生令增;以及緣起真實義的證悟未生令生、已生令增。饒益有情戒,是指修習利濟有情十一事。學法不是不作利他行,對重視法的人為其說法,對不重視法的人令其善良;見陸上小蟲落水而救出,見水中小蟲在陸上而救出,隨遇任何因緣必行利他,不可棄捨,必救護之。像當下的野狗、小鳥太多了,不可能救護一切,但須盡力而為。我年幼在西藏時,曾放生許多山羊、綿羊,我認為殺生犯法,我想我能長壽大概和這個放生不無關係,故須奉持利濟有情十一事。

因此應想:我要在諸佛菩薩面前如理受持,並立誓學習三種律儀,為此,問遮難時,要答有能力。現在前方現起能仁、十七位大班智達及如《啟勝道門》般,明現從佛到上師為止的一切師承,而正受菩薩戒。第三次聽受的結尾,就須在心中定解:心續中未衰微的菩薩戒已得增長、 心續中已衰微的菩薩戒已得恢復、 以前尚未得菩薩戒者,心續中清淨新得,隨一皆可。

繼而,是祈請鑒知。上師須禮十方佛,這一部分,《菩提正道論》中宗大師並未明說,但有一位仁波切所著論中有明說授戒上師必須禮拜四方、上方、下方的六方佛;既有此依據,應如是行。這位仁波切是不分黨類的教法執持者,也因此,在康區許多寺院也秉持此一宗規。但今天一來沒有時間,二來我對我自己開許,不必站起,就只念文,我想我心中對佛是有由知而信的,我大概是有皈依心的吧!

僧成大師的發願是:「願我生生世世永不離菩提心……唯一利他,任何所行皆成利他與菩提之因!」(此時尊者靜默啜泣……。)是發願生生世世利他,「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再說此是法爾自性,因受了菩薩戒而大地震動。諸佛菩薩心思:依何緣起而有?乃知:原是在南贍部洲、印度南部藏人屯墾區的寺院為「受戒處」;以甘登赤巴為主的僧伽海眾,以及有各種語言、風俗、習慣的各國人士為「受戒者」;由在雪域中執取格魯宗規、與宗大師同一故鄉的釋迦比丘為「授戒者」。在此,口傳隨念一遍:「勝菩提心珍貴寶,未發起者令發起,已發起者不衰退,祈願輾轉得增上。」以及《入行論》:「今生吾獲福,幸得此人身,復生佛家族, 喜成如來子。爾後我當為,宜乎佛族業;慎莫染汙此,無垢尊貴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