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念死結合聞思修

 

(日宗仁波切 ,修心日光教授)

問:如果無時無刻都在念死,因為要準備死亡的緣故,應該修習能對死時立刻產生功效的法門才對,如此一來就不需要聞思修學廣大的經論。應修簡捷的方便法門,例如「一心念佛」或「尋求皈依」,就如有人告訴你「三分鐘後就要槍斃你」,這時理應一心尋求皈依,以免來生墮入惡趣當中,而不是利用在這三分鐘去研閱經論。

很多的人會覺得,如果我要死了,這時應該要趕快的淨罪集資,所以應該要好好的持咒來懺悔,或者是一心念佛,不然我的來生就沒有救了,怎麼會用這短短的時間來研閱經論呢?會有這種想法。這非常正常。但是換另外的一種角度來思惟,研閱經論算不算是在修學正法?也是!

甚至如果我們的心能夠趣向於死亡這一面,這種心力它能夠讓我們在聞思經論時,產生更強大的力量。

現今我們大部分的人,在聽聞的時候不懂得思惟,不懂得思惟哪來的修行?在思惟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不需要再去聽聞、也不需要修行」,真正想修的時候,你又會覺得:聽聞跟思惟是在浪費時間,我現在好好修就好了。」但是過去的袓師卻不是如此。在聽的當下,如果透由「念死」的這個念頭,促發你去聽聞、或者促發你去作聞思,你就會覺得「由於我即將要面對死亡的緣故,所以我所聽的內容必須馬上思惟,我所聞思的內容必須馬上修行。因為如果我在聞思修三者未並行而死的話,這是相當可惜、而且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聽聞的當下,我們一邊聽聞就應該反觀內心來作思惟;在思惟的同時,就要盡可能的在內心當中作觀修、或是止修。

為什麼要聽聞佛法?聽聞佛法有什麼重要性呢?所謂的佛,以藏文的方式來表達,「佛」稱之為「桑給」。所謂的「桑給」是什麼意思?是能夠斷除一切的所知障,了解一切所知的勝者。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切所知、想要斷除所知障,就必須聽聞佛法、就必須聽聞新的法類。所以能否成佛的真正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進一步吸收更多的法類?你想要吸收更多的法類,就必須要去聽聞。今天如果透由聽聞能夠了解多一分法類,是不是表示你心中對這一法生起了新的智慧;你的內心能生起新的智慧,你離成佛又越靠近了一步。所謂的「佛」就是了知一切法,所以在還沒有聽聞前所不了解的法,透由聽聞,你了解了,就表示你離成佛又更靠近了一步,所以聽聞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只有聽聞,沒有進一步去思惟、修行的話,這對我們也有可能產生另外一種的傷害。

有一些人會覺得:「我可能快要死了。既然快要死了,哪來這麼多時間來學習大經大論?」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回歸原點。在還沒有學習經論前,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學習道次的內涵相當重要的。要以學習道次為基礎,在了解了整個道次的內涵後,更進一步研閱經論的內容,這時候,將你所學的內容呈現在你自己本身的道次裡面,這種修行方式比較適合現今的人。你有了道次第為基礎,再將所學的經論當中的內容擷取出來之後,這時候你想要用一生來修行,這樣的修行也就足夠了。你想要在一天當中來作思惟,其實這樣的思惟,對於你也會相當有幫助。

大部分的人聽聞之後,不懂得該如何去思惟;思惟之後,不懂得該如何把聞、思的內涵應用在修行之上,所以他的聽聞就僅是聽聞罷了。只有聞,沒有思、沒有修的內涵,會有怎樣的後果?他的內心會生起我慢,他會覺得自己懂得很多。這時候,沒有聽聞的人會怎麼看待其他人?沒有聽聞的人會覺得說:「我不需要聽聞,我只要修就好。」但是你沒有聽聞、沒有思惟,哪來的修?你修什麼?你要修道,必須先思惟道的內涵;要修學道的內涵,必須要先去聽聞道是什麼。

如果只有聽聞、而沒有修的話,你可能會因為想去辯論而聽聞,或你只想懂得比別人更多,以後有機會去教導別人而聽聞,這種聞法方式是相當危險的。但是,沒有聽聞就要去修行,頂多就是讓心安住在某一個境上,修所謂的奢摩他,但是修奢摩他對成佛有直接的幫助嗎?這一點有待考慮。

很多人只是為了要了解佛法而來聽聞佛法,其實這個動機本身是有問題的。在聽聞佛法前,你必須想到的是:「我之所以要學佛,是因為我想要將佛法實踐在我的身上、實踐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實踐佛法的內涵。」以這種動機來聽聞,這時候你所聽到的內容就會告訴自己說:「我應該如何的來修行?」現今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學經論的人會有一個問題,去老師那邊上課,心裡面想的就是「我今天晚上要怎麼辯論?我是不是能夠懂得比其他人更多?或者是我將來考上了格西後,我是不是可以對很多的人講經說法?」如果你心裡面所想的都是這些東西而去聽聞,當然你所聽到的也會使用在這些上面,整天就是辯論,不然就是把你的心思花在跟別人比較、競爭之上,因為動機本身就出了問題。

我們必須了解聽聞的重要性,更進一步的,在聽聞之前,聞法的動機更是重要。我們必須要像噶當派的袓師們所說的,在聽聞的當下就能夠思惟,在思惟之後馬上修行。在修之後,會發現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為了要補足這些不足的地方,再去聽聞、再去思惟,所以聞、思、修這三者是要並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