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修心門扉——趨入菩提道次第論之修心篇>(摘)
一、 看破今生
*記得阿底峽尊者
在印藏弘法事業圓滿,即將示現圓寂之時,弟子中一位叫恰徹卻的瑜珈師啟稟尊者:"上師圓寂後,我將好好修法。"上師並不滿意,回答說:"希望你能放下雜事。"弟子又說:"那講經說法呢?"上師態度也如前。弟子再問:"邊修邊講如何?"上師仍如前面一樣回答。"那麼,弟子應當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說:"應當捨棄今世一切瑣事。"恰徹卻將上師教言牢牢記在心間,拋棄一切,前往熱振的休色寺,象野獸一樣地精進修持,未與任何人交往,如此窮其一生,直至圓寂。
*一次,一位僧人正在轉繞寺院,種敦巴尊者語重心長地說:"你這樣轉繞當然令人高興,但若能獨自修習某一法門則更加令人開心。"僧人心想:也許頂禮可以討得歡心吧?於是,就開始頂禮。誰知,尊者仍然如前面一樣地勸誡。僧人又嘗試了念誦及觀修,得到的仍是同一答案。他無計可施,只得詢問道:"那麼,我該如何是好呢?"尊者毋庸置疑地回答:"捨棄今生!捨棄今生!!捨棄今生!"
*種敦巴尊者自己,就是從心底捨棄了今生瑣事的典範。一次,色頓山谷的信眾迎請種敦巴去傳法。他對弟子吉祥自在說:"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持捨棄世間之法,故不允許我作出行修相異,心行相違的舉動。"之後,就終年穿著綴滿補丁的陳舊衣服,將上衣脫下,兩隻袖子搭在雙肩,有時神出鬼沒地消逝于柏樹林中,有時倚在藤杖上獨自打杵休息,口中念著《親友書》中的句子:"利無利苦樂,稱無稱毀譏,了俗世八法,齊心離斯境。"有時又喃喃自語:"我是希求解脫者,莫為名聞利養縛"等全部文字,有時僅念出開頭部分,有時念誦了一半,就獨自安住下來。
*博朵瓦仁波切
也繪聲繪色地比喻道:"死纏牧樁憂水沖,牛鞧呃難濕皮裹,箭矢遠射說百遍。"意即當人已處於彌留之際,仍然猶如針線相連般,對此生的安逸享樂至死都執持不放,瓜葛相連,無法脫離,修法就不會有成就。如同牛犢已系於牧樁之上,自己卻並未察覺,仍然四處躥動。開始,栓牧繩尚有一弓的長度,可以任其繼續跑動。繩索不斷牽掛、轉繞,最終被木樁纏繞,直至脖頸絆於牧樁,牛犢也不能再往來穿梭、東跑西撞了。同樣,首先渴望通過修持某一法門而獲得自在,但被貪執今生衣食等牧樁所絆,終究無法自由自在地盡情馳騁。
*博朵瓦尊者(在《藍色手冊》中)也曾教誨道:"如同人們所說的'沒有牙齒用牙齦也要啃',即使令心趨於法並非一帆風順,但無論如何我們也應修持佛法,生起智慧與修法成功也就是如此。'此生乃至發願勤修習,其上僅且播灑善妙種,如是恒時發願且修持,如獲大手印般具大義。'意即此生當勤奮修習出離心及無常心,並與乃至願菩提心以上的法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即使沒有生起勝觀等,也至少播下了善妙的種子,如果在發願之中死亡,也如同獲得了大手印的果位一般具有極為重大之意義。'福報深淺之差別,不以資財多寡計,自心通達不顛倒,可否生起為準繩。'意指即使此生財力雄厚,也並非具有福報者。如果能生起出離心等了知如何不顛倒之心念,才是真正具有福報之人。
三、拋卻眷僕
*秋吉瓦的一段話可謂字字珠璣:
過去眾多佛陀未調化,所有大力菩薩亦未調。
苛責懷恨稱讚生驕慢,於強生嫉均者相比拼,
傲視低卑執持粗暴心,縱宣法語亦作貪嗔行。
如此凡夫愚眾於現今,吾無力化故當調自心。
利他乃法根本之密意,當觀所調化者之根器,
知其隨眠多寡前後際,不貪自利能調方調御。
己尚追尋名利及樂讚,不具神通若欲行他利,
猶如無翅妄想遨藍天,他利未成自利衰敗因。
縱言講聞乃為持勝法,必依淨戒無偽出離心,
應為公正求義聰睿者,智士方宣勝藏乃密意。
雖聚追逐今生名利眷,無信無欲縱演殊妙法,
亦不實修徒生貪嗔因,此類聽聞實乃輪迴繩。
十六、恒修死亡無常
*博朵瓦云:"沒有憶念無常的一切修法,都好似冰上的建築,悠然閒暇之時自己仿佛也如假包換似地具有空性等的境界,但是一旦到了緊要關頭,便會從基礎開始土崩瓦解;如果生起無常之心,則修行不會退轉;倘若相續中尚無有無常觀的立足之地,則一切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如若在相續中培養起無常之心,則菩提心與空性等一切功德,都如同源源不斷地堆積一般日益高漲。"
*柳吾色巴也說:"相續中生起隨念死亡之心乃為其一;捨棄今生乃為其二;修習正法乃為其三,此三者是相依而存的。妄想不死乃為其一;對此生寧死不放乃為其二;造作惡業乃為其三,此三者也是同存共亡的。"又說"以觀修無常而從貪執今世中得到救護;以觀修業因果而自八無暇中得到救護;以觀輪迴過患而自一切三界中得到救護;以慈悲心而從沉陷小乘中得到救護;以觀修空性而從執著外相中得到救護" 等等,對各種行為進行了廣泛地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