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供養法廣解)
《般若經》中是說把有情觀修為親人,令生起悅意慈。隨行此經的月稱論師、月宮論師、蓮花戒論師等,通過觀修一切有情為自己的母親,念其恩德,而令生起悅意慈。尤其在《中觀修次篇》中,蓮花戒論師廣為解釋如何在內心上生起的情況。
《華嚴經》中,則開示了通過多方面思惟我愛執的過患,他愛執的利益,以修成悅意慈,從而令生起大悲的情況。隨行此經的寂天菩薩,在《集學論》、《入行論》中,著力提出來廣為闡釋。在《中觀寶鬘論》、《菩提心釋論》、《如意寶夢漫言》中,龍樹菩薩也有所開示。
在這個上師瑜伽教授裡,金剛持善慧法幢,把兩種大車軌教授融合為一體進行修持,開示了最初依靠知母、念恩、報恩三者令生起悅意慈及大悲心;然後通過思惟我愛執的過患,他愛執的利益令生起更堅固勢強的悅意慈、大悲心,並以多種方式修自他等換;最後由這些所緣法類的力量修成增上心、發起菩提心。
有多種道理可令修成對一切有情的等捨心,如觀同為親友而修,思惟親怨不定而修,以及思惟一切有情貧苦相同的情況而修等方法。而在這個上師瑜伽教授中所言:“一切貧苦有情”的頌文,說的主要是通過思惟貧苦相同的方法以成辦等捨心。
在自己周邊明現緣念的一切有情,且請看看他們的處境,無始以來所積的濃厚愚癡翳障,遮蔽著他們的慧眼,無所適從,不知前進的道路究竟在何方。他們又被煩惱魔附身,瘋狂迷亂,沒有正念,一步步邁向深不可測的懸崖險處,遭受著多百種痛苦的交相煎熬。自己思惟他們如此可憐悲慘的情形,若對他們心懷偏私,有些執為親人,有些執為仇人,貪嗔不舍,黨同伐異,實在沒有什麼意思。我的內心應當沒有親疏地等舍而住。
此中所言“愛憐獨子”、“無偽悲心”顯示了生起慈心、悲心應具有的量。如《修次》中清楚地說:“希望一切有情永息痛苦的悲心不假造作,任運而起,猶如面對病痛纏身的愛子時,所懷的那種心情,此時方為圓滿。”
自他平等有世俗中平等及勝義中平等兩種道理。在《集學論》、《入行論》中,這兩種道理都有說明。《現觀莊嚴論》中,數數地說明了勝義中平等的道理。頂加行階段也有世俗中平等、自他交換的道理。《現觀莊嚴論》講了五種自他平等的道理。
(覺燈日光)
若將七因果及自他相換兩者配合一起觀修,首先應觀修知母之前的無量捨,緣一切有情,遠離愛恨親疏,之後再修知母、念恩。
觀修念恩時,可以如同《廣論》所說的內涵去做觀修,也可以這樣思惟:要成就佛果位,必須成辦六度。六度的第一個是布施,如果沒有眾生讓我們布施,我們如何修學布施?這是沒有辦法的。……不只布施依賴有情福德田成辦,布施波羅蜜多也是由於至尊有情才有辦法圓滿。……不只出世間的廣大福德善行是由於有情福田才得以成辦,就連今世我們從母胎出生後,也是由於有情福田,我們才得以活到現在。……我們可以透過上述種種來思惟有情對我們的恩惠。例如今世,食、衣、住、行,任何一切的利益都來自於有情。……
透過念恩產生更強烈報恩。透過知母、念恩、報恩,再思惟自他平等。觀修自他平等之後,再思惟我愛執的過患、愛他心的功德,決定將原來愛己的心轉移到他人身上,將排斥他人的心轉移到自己身上。思惟:「為了消除無始以來跟隨我的我愛執,我一定要透過他人來培養愛他心,他人是幫助我消滅最大仇敵的最大恩人。」由此感恩他人,產生悅意相。……
經過緣眾生的悅意慈心,再加上思惟共中士道所說的種種痛苦,而產生緣有情的悲心。由慈心觀捨,由悲心觀取,做取捨的觀修。並沒有確定取捨的次第,許多大論典提到先修取、後修捨,然而主要是看個人。
怎麼觀修呢?透過悲愍心來取一切眾生不好的一切,無論惡業、煩惱,或煩惱障、所知障等,完全讓自己來取受。取來之後,就如毒蠍,或是非常骯髒的黑色雲團,完全融入在自身,壓在我愛執的身上,以毒攻毒般把我愛執徹底消滅。透過慈心把自己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業,以白色的光芒,或白色的清淨甘露流出,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讓他們獲得自己所累積的一切福報資糧。
透過以慈心捨、悲心取的方式來增強自他相換的心量,後再生起增上意樂─「為利益有情,我一定要努力承擔」─之責任感,最後生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
以上就是結合七因果和自他相換的觀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