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宗仁波切,善說精髓教授)
很多聽法的人會有的問題,也就是當你聽的法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再次地到上師的座前聞法,這時候你所聽的可能就不是法理。這或許跟上師講法的態度、他的用字遣詞,或許會有一點關連性,但最主要的問題是來自於聽者,也就是弟子在聞法時,不是反觀內心,而是將他的焦點放在我的上師講了哪些法理?他哪裡講得不錯?他哪裡講錯了?他哪裡有漏掉的地方?甚至有些弟子,還會表現出自己比上師更有學問的樣子,他會告訴別人:我的上師今天在講法的時候,這一段少講了哪些內容,我可以來補充,意思好像是聽法的人比講法的人更厲害的那種感覺,這表示聽法的人完全不懂得該如何聽法,而這件事情是非常危險的。
過去在藏地有一位師長,他在講法的時候就提到了,現今多數前來我座前聞法的弟子,都不是來聽法的,他們都是來考試的,他們都是想要看看,我講的法內容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這些聽法的人,他在聽法的當下,他不懂得要如何反觀自心,他根本不覺得聽法是要來調伏內心的。所以在聞法的當下,他欠缺了反觀自心的能力,而不斷地去探索:我的上師是如何講這一段?他在講的時候,有沒有講錯?等等,甚至他還會跟周圍的人分享,我的上師今天在講法的時候,好像這一段講得不是很合乎經論當中的說法,然後會表現出不以為然的那個面貌,這代表什麼?代表這個人根本不懂得要如何聽聞正法。
因此在六想當中,「於殷重修起療病想」,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在聞法的時候,不要將焦點放在,上師所說的法是之前有聽聞過的?還是沒有聽聞過的?也不要將焦點放在,上師所說的法聽得懂還是聽不懂這上面。而是應該進一步問問自己:我所聽懂的法,我是不是有去實踐?如果只是聽過、如果只是聽懂,而沒有實踐的話,說實在的,這對我們而言,一點幫助都沒有,這也代表什麼?這也代表我們在聞法之前,我們的動機根本沒有調整好。
我們多數人都抱持著:我想要去聞法,我想要聽聽看上師怎麼介紹這一段的法理?有沒有一些道理是我之前沒有聽過的?有沒有一些內涵是我之前不懂的?所以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多半都是我有沒有聽過?我懂不懂?但真正應該花心思的地方是什麼?我所聽到的這一段如何去實踐?我實踐了沒有?如果我們忘失了這一點,只是去觀察上師講了什麼?上師講得好不好的話,就跟過去的那位藏系的師長所說的一樣,現今多數的弟子都像是檢察官一樣,他們是來觀察我所說的法到底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聞法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