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尊者,道次第教授)
*宗大師在見地上的抉擇,約有五部論典,即先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大勝觀>,次造《善說藏論》,再造《正理海釋》,又造《善顯密意疏》,後造《菩提道次第中論》<小勝觀>。記得很久以前,曾用極為粗劣的印刷印行了這五本見地著作合為一冊,好像有放在哲蚌寺的大殿,可能不見了,那時我曾在潔霍洛桑尼瑪師前求受此見地傳承,我平日在學習見地上,也有讀閱這些書籍。至於《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修心,在宣說自他相換時,大量引用了《入行論》,因此閱讀《入行論》,修心力大。
在見地的學習上,理應先知宗大師的五本著作,後再閱讀龍樹菩薩、月稱菩薩的論典。其實相較於持念十萬遍祈請之王的「密集瑪」,能聞思這些論著是加持更大的;如果不是這樣,就會像向嘎瓦尊者說的:只是持咒,恐怕煩惱未盡,指甲磨盡,心變得更硬了。
而且,也不是一次閱讀,必須持續以恒,且是如其次第的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大勝觀>、《善說藏論》、《正理海釋》、《善顯密意疏》及《菩提道次第中論》<小勝觀>,因為前前未明者,後後或有顯明,譬如《菩提道次第中論》<小勝觀>就有額外安立緣起正理的科判。《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大勝觀>教授,雖有其義,但未額外安立此一科判
修習密續的目標在生起樂空無別智,現在沒有大樂,但當下可以決定空性。如果只是念詞,都不加以思惟,也只是如此而已。有時,也應放舍念詞,只是深刻的思惟要義;修習菩提心也是如此,記下一些詞力極大的句子,念而思義。記得覺奔仁波切曾將宗大師所述要義編述少少詞句,具足關要,當一面念宗大師著作,又看當下所攝要義,頗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