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尊者,2008修行次第教授)
所謂的悲心是希望遠離痛苦的悲憫,悲心可以分不同的層次,這僅是一般的悲心,這種悲心聲聞、獨覺也是具有的。但如果是講到發起增上意樂的發心,我們稱之為“欲求拔濟一切有情的悲憫心”,這是有責任感的悲憫心——我要救護一切有情眾生、我要使一切有情眾生脫離痛苦!這種強烈悲憫心是聲聞、獨覺所沒有的。此兩種悲憫心是有差別的,一者是希望遠離痛苦,而另一者是在有責任感的情況下願意救拔一切有情,雖然同樣是悲憫心,但實際上心力卻盡不相同。
當我們看到並相信痛苦完全可以被斷絕,希望遠離痛苦的這顆心就會非常的堅定而無有動搖,透過痛苦可以被斷除的認知,悲心的力量就會非常的強而有力!如果我們看不到一切有情眾生的痛苦可以被去除,那麼只是一種希求心而已,這種心力的責任感就沒有辦法強大。
這時候配合著佛教思想部分所說的:一切的痛苦來自於煩惱、煩惱來自於無明,而無明是可以被斷除的,在內心的本性上沒有任何的污染,從此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解脫是存在的、痛苦是完全可以被斷除的!於是,我們再去看悲憫眾生的時候會覺得:“啊!原來痛苦完全是可以消滅的,不想要痛苦卻仍然痛苦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看清楚實相而已!”在這時候產生的悲憫心會非常的強烈。如同龍樹菩薩在《菩提心釋》中破除了外道、破除了下部論師的主張之後說道:“因由諸法無有自性,看到無自性的這個智慧,而來生起悲憫心,這是無有疑惑的!”同樣的,在《中觀莊嚴論》裏面也說到:“上根菩薩們,菩提心是在空正見的攝持下而生起來的!”
在平時,我也有類似這樣的比喻,在這之上說不定對你們會有幫助。比如有一個人被湍急的河水沖走,因為沒有救護的條件,我們非常著急、眼睜睜地看著他被河水沖走,只能寄望奇跡發生;但當我們看到此人有機會被救護、有生還的可能,不但希望他能夠被救助,自己還可以實際動手去協助他脫離險境。
這兩種心力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光是有悲憫心、只是一種願望或希求,這種心力雖然很好,但並非是強而有力。同樣的,像生起出離心的時候,如果只是一種單純的希望想要獲得解脫,那麼這種出離心並不是強有力的。但如果我們看到煩惱是可以被截斷、是可以被斷除,那麼這時候所生起的解脫希求之心(或出離心)就非常的強而有力。這也正是為什麼上根菩薩會有如此(由空性的認知而生起悲憫)次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