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6月22日(星期六),時間上午10: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6月2日起至6/16期間格西拉有其他行程安排,所有課程暫停,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

 (日宗仁波切,善說精髓教授)

能依的學者需要什麼條件?《四百論》中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也就是說,能依學者需具三個條件:

第一、正住,也就是具正直心。不應該先入為主,隨著貪瞋而選擇自己喜歡聽的、放棄自己不喜歡聽的等。如果聞法的意樂有偏移,就叫作不正直。正直心須是以第三者的中立態度。

第二、具慧,就是具有善擇是非、明斷黑白的智慧。

第三、希求,就是想學。

「為聞器」,就是作為一個聞法者所需要的條件。如同一個器皿,裡面要裝乾淨的水,必須具有三個條件:非覆器、污器、漏器。同樣地,作為一個清淨的聞法者,必須要有這三個條件。否則,因為不正直,我們可能看不到說法者的功德,或把說法者的過失看成功德。為了使說法者的功德都能被看成是功德,以及聽聞者自己的功德也能成為真正的功德,所以說了這三個條件。

宗喀巴大師又對正住做解釋,「其中正住者,謂不墮黨類」,如果你已經給自己設定了「我什麼情況下要聽、什麼情況下不接受」,這叫墮黨執。若墮黨執,你就只會聽到自己喜歡聽的,只會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但這樣是無法增長功德的。而且因為偏向自己所喜愛的,你就不一定能看到他人的功德了。

如《中觀心論》云:「由墮黨惱心,終不證寂靜。」如果抱著這種與貪、瞋相應的心態去聽聞法義,是無法解脫的。《菩薩別解脫經》也有說到:「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如果具有正直心,在成為佛教徒之前,不要抱著「只要是佛所說的,都是對的」的觀念去聽法,不然就有墮黨類的過失,也就是所謂的不正住。即使是佛說的,也應該要觀察,不應該先入為主。透過觀察,發現佛所說的完全符合事實,而且對離苦得樂很有意義,但是以前並不知道這種真相,因此對佛產生信心,這才是有智慧的佛教徒。

所以,正直的意思就是,以第三者中立的態度,兩邊都去聽、兩邊都去看,配合著實際的狀況去觀察,如果完全吻合,再去相信,這時候就不再是第三者了,開始產生信心。我覺得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學習西方的科學家,他們觀察任何一件事情,都會先做非常客觀的研究調查,之後再做決定,這種客觀的觀察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具有正住的功德就足夠了嗎?不夠的。即使有了正住的功德,但是沒有明辨善惡的智慧,就還不具備一個弟子應有的條件。也就是說,雖然你非常客觀地聽兩邊說了什麼,可是本身沒有判斷什麼才是實際狀況的智慧,那你是兩邊都接受,還是都否認呢?因為本身沒有判斷實際狀況的智慧,你可能會錯信一邊。所以,不僅應以客觀的態度去聽兩邊的說法,也要有智慧去判斷實際狀況。以是否符合實際狀況去做定解,這樣才能避免把不實的、假的東西當成真的。

有客觀的態度及足夠的智慧這兩種功德就夠了嗎?雖然有這兩項功德,但是本身不想學習的話,那也沒有用,所以需要有廣大希求,即有想要修法的心。雖然我們都想離苦得樂,但卻一直離樂得苦,我們一定要知道是哪裡錯了。要離苦得樂,就要去尋找離苦得樂的方法,要有想要尋找方法的希求心。因此,並不是一開始就設定「我要學習佛法」,而是因為我們想要離苦得樂,所以要去尋找一個方法。「這方法在哪裡呢?」要有這種希求心。如果所想的都是錢,那當然不會出自內心希求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