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口授)
首先我們一定要生起一種對於善知識不退的信心是很重要的,而且還應觀善知識盡除了一切過失,具備了一切功德。但如「時運故,上師功過相摻」所說,在我等業緣不清淨的弟子面前,功德與過失總是夾雜在一起。因此,最初我們應遮止分別過失的心。若遮止了這種心,上師具足功德的行相也就自然而然地隨之而來。在去除分別過失的心時,比如一位神醫,施以功效強大的藥物時,那些慢性的病根就會被激發出來,產生些許的疼痛後就會痊癒一般。同樣,那些看似過失的上師言行,我們也應特別地找出來,並令其清晰顯現。例如,不管是我們的親人、仇人,還是一般的人,在過去自己看來非常熟悉的行為,如果我們不特意去想的時候,就不會那麼鮮明,由此引發的三毒分別也不會現前生起。但如果心裡總是縈繞著那些境遇,他們或好、或壞的品行,雖已過去很長時間,也會有現在剛發生的感覺,同時心裡也會充滿著歡欣或悲傷。哎!我的這位具德上師的身形、語調、心胸的寬厚或狹隘,總之,包括行走、穿戴的方式等細微的表現,盡一切或好、或壞、或一般的行為,自己應一再地觀想清楚,令其自然地顯現出來,不管是善、是惡,就像發生在眼前一般清清楚楚,乃至未到這種程度之間而思惟。
然後,心中會升起這樣的疑惑:「這樣的顯現,是上師本身有過失而顯現的呢?還是沒有而顯現的呢?」這位上師正士怎麼可能會有那樣的罪過呢?由於自己從無始生死以來,被惑業障嚴重地染汙著,由此之力,雖沒有而顯現出來。如在錯亂的根識前,極為潔白的雪山也會現為藍色的樣子;膽病侵襲的眼識會把白螺看成黃色。自己所見與這些情況又有什麼區別?為了利益我等唯被三毒擺佈的眾生,上師示現出相應的情形,說不定就是上師特意現出那樣不清淨的外表呢!如是數數思惟。
如果,我們只是盲目地勝解修習,是不堪一擊的,稍遇境界就會轉變,因此應從因、喻中獲得決定。無上的正等正覺佛陀,諸過永盡、萬德莊嚴,但善星、提婆達多、外道等還是把他看得一無是處。聖者無著把至尊彌勒看成是一條下半身爬滿蛆蟲的母狗。佛智大師把妙音親大師看成是一位頭纏法衣正在耕地的老漢,外現不僧不俗的樣子,田裡的諸多有情被投進水裡煎煮。那若巴看到諦洛巴在燒烤活魚。沙彌柴哦瓦把金剛亥母看成了麻瘋女人。在《佛說父子相見經》中也說,如來化現為魔類利益有情。這些道理與自己見到的情形並沒有什麼差別。據說,若如是思惟,起先對於上師的各種行為,心不歡喜、漆黑一團的狀態,就會依於這樣的觀察修,猶如陽光照臨暗室一般,上師遠離過失的光輝形象就會呈現出來。若修的話,初業行者也一定會有這樣的覺受。
事實上,上師沒有過失,我們對此若獲得深忍的信心,由此也間接明白了上師具有一切功德。依於自己的慧力在某方面強烈的力量,作為它反面的一切功過也就會映蔽下去,此乃法爾如是。
若我們以強烈的慧力再再思惟,善知識具有善巧、尊嚴、成就、賢善等的功德,下至即便有著如貪欲淡泊、念誦出色等的少許功德,我們亦當思惟有著如此這般的殊勝功德。如此一來,當上師有著慳貪執著、孤陋寡聞等的過失時,也會被映蔽下去,就如沒有一般。如陰曆三十時,月亮雖在天空升起,但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好像沒有一樣。哪怕最微細的過失,也盡力破除;哪怕最微細的功德,也盡力增長自己的信心。這樣一來,自己就有了一切善聚成就的根本,極為關鍵!
這樣不為他奪的殊勝信心,即便沒有對自己直接以恩德利益,但由聽聞到上師美妙的名聲也會產生。但是,我們要生起大恭敬的心,則需要隨念上師的恩德,這是很重要的。
遠離過失、具有一切功德的體性者——諸佛如來,量等恆河沙數,但由於自己善緣低劣,無緣從彼處獲得恩德的滋潤。而我的這位上師,為了引領剛強難調的暴惡眾生,以三世諸佛的本來面目,卻示現為凡夫的樣子應化而來。因此,就盡一切過、具一切德而言,上師與諸佛並沒有絲毫差異,但對自己而言,上師猶超過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