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份上師薈供時間是3月19日(星期二),時間上午08:00 開始,歡迎大眾一起來共修。3月16日格西拉應邀參加演講,歡迎有興趣者,可依下列網址https://reurl.cc/eL2l8x 報名參加。當天(星期六 14:00~16:00)課程-寶性論 -暫停一次,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javascript:void(0)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學法的心態

針對學習的態度,不能說我們學下士道,而是要說學共下士道;同樣地,就中士道來講,也要說我們學的是共中士道,態度上必須如此。這樣有什麼差別呢?曾經有人以俏皮的方式評論阿底峽尊者的教法、教言:修「無學道」的時候,必須要先修「資糧道」;修「修道」的時候,得先修「加行道」…,事實上,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是說穿了阿底峽尊者的教言。
基本上,過去很多人的做法便是學大乘的時候,就單純地學大乘。比如,怎樣培養悲心、怎麼修菩提心、還有就是行六度等,一直以這樣的方式去努力,最後就變成學大乘時僅止於學大乘。可是阿底峽尊者提倡的卻不是這樣:學大乘要學中士道,學中士道就要學下士道;也就是說,學中士道就要學下士道,學上士道也一定要學下士道,這就是尊者跟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這個典故是怎麼來的?話說在西藏有一位非常聰明,也曾經前往印度學法的大譯師,雖然頗有成就,但是印度卻不太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後來,當西藏人迎請阿底峽尊者到西藏,那時候的阿底峽尊者可能也滿有自信,認為自己在印度佛教界馬首是瞻,於是抵達西藏後的第一站,聽說有這位大譯師,便立即前往造訪。當他們兩個交談的時候,阿底峽尊者因這位譯師的無所不通,不管是顯或密都懂,讓他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有這位人物在此,似乎來這裡也沒什麼作用。當他們倆談完後,阿底峽尊者接著就去參觀譯師的佛堂擺設,這時,他才發現這位譯師的佛堂裡的擺設,各個殿都是分開來做些處理、或者分別修行;且從譯師的話語中,感覺他的修持缺乏整體融合。雖然這譯師可能是非常有成就的人,但卻是這樣處理,於是阿底峽尊者悟出一個理由:原來我到西藏有很大的密意,即使是這麼一位有成就的人,還是沒有辦法處理某件事─也就是阿底峽尊者想要的三合一修證方式。
    以前的人能夠瞭解及講說下士道、或修的完全符合;學中士道或學上士道的時候也是一樣,可是就是沒辦法學上士道的時候學下士道,也就是說,沒有搞懂一定要合在一起修練,說穿了,阿底峽的教言就是三合一的修持方式。所以就態度上,不管我們是在修下士道或修上士道也好,都是要讓自己盡量的發菩提心,為了讓這菩提心,變成事實或是更為真實,在學下士道的時候就盡量思惟下士道,但是終極目標仍舊是菩提心,必須抱持這樣的態度學習。